杂家中的道家——淮南子|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二卷第一章汉初思想概述第四节

淮南王刘安(西元一七九~一二二)为汉高祖之孙,景帝之堂兄弟。武帝即位,刘安入朝献“淮南内篇”,即今所谓《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另有外书甚众,中篇八卷,皆佚。

 

西汉初年,道家思想在朝廷与社会流行,是即主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而又杂有权术乃至方技的所谓“黄老”,此乃原始道家之变形。而《淮南子》此一集体著作中的道家,则是与黄老不同的另一系。

 

《淮南子·要略》有云:“考騐乎老庄之要”。这是古籍中“老庄并称”首次出现。淮南之书,凡描写道体、功用及生成之历程者,多系《老子》思想之推演。凡强调精神心性之修养功效者,多系庄子思想之发挥。总之,论政治多本《老子》,论人生多本《庄子》。

 

《淮南子》自是杂家。但书中道家思想实占优势。依道家,仁义礼智皆外于性命,故贬视儒家。本经训云:“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治之至也。”又云:“是故知神明(道之玄慧,与物俱化),然后知道德之不足为也。知道德,然后知仁义之不足行也。知仁义,然后知礼乐之不足修也。”

 

不过,《准南子》作者群中,亦有一些儒家之徒,故泰族训云:“人性有仁义之资”主术训:“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泛论训云:“故仁以为经,义以为纪,此万世不更者也。”泰族训中且表示道家思想当归往于儒家思想。如:

 

(1)言“法天”,归于“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2)言“神化”,归于变习易俗,民化而迁善。

(3)又强调“礼之所因”(因、凭借也),礼乐不能离乎俗,应适时改制。

(4)重视学问与为学之方向(明于天人之分,通乎治乱之本)

 

凡此,皆儒家之徒所引发之议论。其他,如法家兵家之思想,亦容纳在书中。故《淮南子》一书,实可视为汉初思想之杂烩。因为书中实无特显之观念与理论系统,故不多述。(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可参阅)

 

附按:两汉经学旨在(1)传经,这是文献的问题;(2)进而“通经致用”,这以经义通于政治,意思是要以学术指导政治。但汉儒未能从体制架构方面致思,终究还是“有治道而无政道”。这个问题,在中国是到二十世纪才来谋求解决,迄今仍然在“尚未成功”之阶段。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

(1)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9日

相关推荐

  • 天才科学家杨定一:读经是我找到的最好的基础教育

    问:多年来您花了不少心思在推广“儿童读经”,为何您如此重视这个项目?   答:孩子是我们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只有一次,我们不仅要满足他们身体上的成长需求,且应该采用各种方…

    儿童读经 2022年6月29日
    01.9K0
  • 季谦先生:只讲高明的部分,就反而不高明了——儒释道三家综论(一)

    佛家是从现实人生开始说起的,现实人生是无明的、染污的、烦恼的,所以要来个翻转,说无常、无我,以回归真实,叫做“解脱”解开无明虚妄,让生命从染污烦恼中挣脱出来。无明烦恼在我们的生命中,其根源是无限深远的,其内容无穷无尽的,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真正完全解除。譬如我们的思考,不仅恶的念头不能有,连善的念头都不能有,甚至对于最高真理的欣喜向往也不能有。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28日
    21.8K0
  • 以无为道与道之双重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章老子的哲学第三节

    一、以无为道与道体的形容   “道”是通名,人人可讲。老子是通过“无”来了解“道”,进而又以“无”来规定“道”。由“无”而“有”,再进到“无、有”与“物”的关系,这就是形上学存有论…

    中国哲学史 2021年12月12日
    01.6K0
  • 〔朝话〕马一浮略说佛道源流,驳三教同源之说

    文/马一浮 原标题:答刘君(节选 字数:778)   【正文】     【正文】   惠书并见示大著《三教异同说》,具见贤者之用心在融通综贯,志则大矣,然其持说似未能择之精也。儒家…

    朝话 2022年2月25日
    01.3K0
  • 季谦先生: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儒释道三家综论(二)

    这样,儒释道三家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不过,佛家的佛性、道家的道心、儒家的圣性,虽然其原始意义与实践入路不一样,但到最后所显发出来的境界,都是超越的,其内容都是无限的,都是相通的,都是盖天盖地,涵摄一切。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大教,所以三教都是大教。全世界再也没有像儒释道三家这样的大教了,基督教也有超越面的肯认,但是不透。为什么不透呢?上下两面隔绝,其超越的根据是“起绝”的,所以上帝永远在本体界,人生永远在现实界,你只能靠上帝来救赎,你永远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圣,不可能成耶稣。但是,东方学问就不一样: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圣性,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有道心,人人皆可逍遥,皆可成真人。这是人生大智慧,把这两层的分合弄通了,其他道理都通了。牟宗三先生认为这两层的划分是一切哲学的基本模型,世界所有的学问都要收拢在这两层系统内。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29日
    12.0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