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图书馆
-
季谦先生:《启发原创心灵·相约论语一百》活动宣言
2010 《论语》,曾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必诵之书,然近九十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渐渐连古文都读不懂,更不用说如《论语》般的经典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
-
牟宗三:康德论善与圆满的善
Ⅰ 善是实践理性底直接对象——直接所欲之对象 道德底目标是善,而善系属于道德的行动,而道德的行动系属于善的意志,依孟子,是发之于性,是性分之不容…
-
季谦先生:正视世界中文热潮 更张台湾语文教育
2005 基督教旧约中有一个故事: “那时,全世界只有一种语言,大家说同样的话语。他们向东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发现一块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说:‘……来,我们建一座城,…
-
牟宗三:所欲、所乐与所性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
-
季谦先生:举办“千人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活动的意义
2004 在推广中文读经的第四年(一九九八),我开始加入外文读经的观念,就有某些读经班(如台北永春图书馆读经班,台中崇华读经学园)和学校(如台北薇阁中小学)陆续编了教材(如台北…
-
牟宗三:心、性与天与命
《孟子·尽心》: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此可顺通如下: 孟子说:“那能充分体现…
-
季谦先生:“小朋友背论语”释疑
2001 日前有读者对台北孔庙举办的“小状元会考”活动中,小朋友读经背经之情况提出疑虑。最主要的问题是担心一个人受了记忆力的训练,会不会妨害他的创造力及理解力的发展。对于这个问…
-
牟宗三译:康德论恶原则与同善原则之皆内处或论人性中之根恶〔基本恶〕
〔此为《单在理性范围内之宗教》一书中之首部〕 开端综论 “世界存在于邪恶之中”这一怨诉之辞其古老一如历史那样古老,甚至一如那更古老者,诗歌,那样古老;实在说来,一如一切诗篇…
-
牟宗三:〈告子篇上〉疏解
一 杞柳之喻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
-
季谦先生:汉音《诗经·国风》吟唱序
2015 记得年轻时,跟从掌牧民先生读书,偶尔也教我诗词吟唱,真有曾国藩所谓“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的感受。掌先生是江苏阜宁人,我姑且称之为阜宁调。后来读到《史记·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