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八章中庸易传的形上思想第四节

一、乾知坤能

 

《易·系辞上》有云: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一)乾知大始,乾以易知

 

知,主也。主管其事而实现之也。乾所主者,是创生万物。而创生万物之始,乃是“大始”。若问乾以何种方式主管创生之始?答曰“易”。以“易”的方式而能主管万物创生,自非寻常,所以说“神妙”而“不可测”。《中庸》亦说“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意思相同。

 

(二)坤作成物,坤以简能

乾主创始,坤主终成。万物之生成,乾坤接续,善始善终。故物之成其为物,实由坤以终成之。坤以何种方式显示其终成万物之能?答曰“简”。朱子曰:“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故为之以简而能成物。”乾以易,坤以简,“易简则天下之理得矣”。

 

二、以乾元统坤元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乾元乃创生原则,故万物资藉之以为生之始。坤元乃终成原则,故万物资藉之以为生之诚。所谓“资始”“资生”,字相异而义相通贯。始者,气之始;生者,形之始。(形之始,实亦含藴形体之终成也。)

 

乾、坤,乃易之门户。易是生道,生化万物,不可偏取,不可断绝,故必须乾坤并建。同时建立而相承互依,并非“二元”。曰乾元,曰坤元,字面上虽说为二个元,但自始至终,一以贯之。故自来皆说“乾坤并建,以乾元统坤元”也。

 

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乾道即天道。天道生生是凭借阴阳之气的分合变化,以显现其生化之神妙。在天道之流行贯注中,万物一方面承天道之下贯而得天命之性(此一面是心性、理命),一方面又禀受阴阳(五行)之气以凝成各自的形体(此一面是气禀、身命)。所谓“各正性命”,即宇宙万物皆得以成其为一一之个体,一一之真实的存在(各正其性,各定其命)。

 

四、继善成性

 

《易·系辞上》第五章云: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1)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气,不是道,也不是一个阴加一个阳便谓之道。道,必须显现,须在一阴一阳之妙合变化中见。藉着阳气之伸与阴气之聚,乃能显示出道创生万物的终始过程。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语的真实意指。

 

(2)继善成性:“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之、成之”两“之”字,皆指“道”而言。能继续此道而不使它止绝,便谓之“善”。善,是道的价值内容。进一步,不但能继续道而不断绝,而且还能完成此道于己身而成为个体之性。(客观的道,内在于个体,转为主观(主体)之性。)继善成性,是宇宙论式的,与孟子直言“内在的道德心性”不同。而与《中庸》“天命之谓性”的路数,则想通相类。

 

 

按: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三义似相异,而又因果连环,相反相成。唯其简而不繁杂,故能应感而起变化;而万变不离其宗,一切变易,无非是生生之德的显现。故就事言,有变;就理言,不变。

见朱熹《周易本义》系辞上注。

见《易·系辞上》首章之末。

前二句,见《易·乾彖》。后二句,见《易·坤彖》。

按:乾坤并建,并非乾坤二元。同理,后世理学家言理言气,亦非理气二元。理主导气,气服从理,气岂得与理为二元?历来重气者,也不是气本论。讨论气之功能、气之重要,可以谓之“气论”,也可加以研究而名为“气学”,但绝不是儒家思想中有“气本论”、“主气论”。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

(1)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