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刘子华 易经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

刘子华
 

刘子华,1899年出生于简阳县甑子场(现龙泉驿区洛带镇),是中国最早的赴法留学人员之一。1939年,他发表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之胎时地位》,分析宇宙中必然存在一颗新的行星–第十大行星木王星。这是刘子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易经》的基本原理与西方现代科学相结合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天文学上一种新的理论假设,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若干年以后,天文学的观察证实了他的理论推导。

 

赴法国勤工俭学

 

刘子华自幼被送去读私塾,后来在简阳中学当旁听生,主要学习英语。1918年,刘子华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中国留法勤工俭学总会成都分会预备学校,师从冯元勋先生。四川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设在爵版街成都志成法政专门学校内(今成都三中校址)。1919年6月,四川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离开成都,启程前往法国。刘子华同陈毅、李富春、李维汉、王若飞、蔡和森等162人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是中国最早的赴法留学人员之一。

 

刘子华故居今天成为书香浓郁的洛带图书馆

刘子华故居今天成为书香浓郁的洛带图书馆

 

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先后在梭海尔汽车厂做过钳工,在雷洛汽车厂当过磨工,工作条件都异常恶劣。身处异国的他还曾在私人医院当过护士,在漆器厂做过漆工。尽管生活艰苦,刘子华依然勤奋学习,白天做工,晚上到夜校补习法语。1926年6月,刘子华从巴黎大学医学院预科转为正科学习,陆续取得了8门课程结业证书。

 

弃医从“文” 中西结合

 

刘子华在校园内行走时,路过一个教室门口,看到门口有人围在一张告示前观看,引起了他的好奇。刘子华走近一看,原来这里马上要举办一个关于天体宇宙的学术讲座。原本志向是攻读医科的刘子华却决定进去听听,于是他走进教室,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不一会,有个老师走上讲台,开始他的演讲。演讲内容跟天体宇宙有关,其中提到了一本名为《宇宙科学》的书,老师说这本书是参考了中国的一些文献资料而编辑出版的,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就能找到。听到这里,刘子华来了兴趣,讲座一结束便前往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本书,这一看就入了迷。

 

根据书中所讲的内容,他感到宇宙奥秘深不可测,而中国易经八卦等传统学说理论与此有着一定的联系。于是他开始对《易经》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西方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及医学等知识,来对易经八卦卦爻的组合和演变规律进行考查。经过深入研究后,刘子华概括出:八卦,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宇宙论。受《周易说卦传》中“坤为地,坎为月,离为日”的思想启发,刘子华把恒星、行星、卫星看作整体,首创了“宇宙太极中心论”,又称为“八卦宇宙论”。他认为,八卦理论既能明显地将上述三卦配太阳系中的三颗星球,则其余五卦未尝不可配其余之五颗星球。刘子华疯狂翻阅易学书籍,寻找其余五颗星在八卦中的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其余五星与卦合定结果也出来了,即为震合木星,兑合火星,乾合土星,巽合金星,艮合水星,加上离日、坎月、地坤,八卦已各与一星相合。星与卦相合,是刘子华一大创造。

 

刘子华的天体研究,重点聚焦人类所在的太阳系,即利用“八卦图”原理,又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学和西方现代天文学进行系统研究。他试着将西方现代天文学数百年观测到的各行星平均轨道数代入“八卦原理”进行计算,结果出现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三位数的恒数。接着,他又运用卦理和各星球的天文参数,推算太阳系的演化过程,其结果与法国天文学家琴斯的太阳系演化论不谋而合。

 

1930年,天文学家用数学方法推算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并迅速被天文观测发现之后,刘子华原先的计算一直显示的恒数便由于冥王星的出现而被打破。刘子华大胆猜测,一定是因为另外还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行星,才会打破平衡,如果能找到这颗未知星,才能重新保持平衡。基于此,刘子华推定:“太阳系内还存在第十颗行星”。

 

“八卦宇宙论”预测第十大行星

 

1937年,刘子华为潜心研究“八卦宇宙论”以及预测的第十颗行星,特地申请报考巴黎大学博士班。1939年初,刘子华终于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之胎时地位》。

 

这篇论文是刘子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的基本原理与西方现代科学相结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实则是一种假设,是对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进行预测,轰动了当时的国际天文界。刘子华用中国传统的八卦理论的组合和演变规律,对太阳系的金、木、水、火、土等各星球与八卦中的各卦爻的性质描述进行比较后发现,各星球与各卦爻的排列组合吻合,并运用这种平衡比例关系进行运算,从而推算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迹速度和密度,并将此星球命名为木王星。在希腊神话中“木王星”是保护农业的女神。

 

刘子华根据八卦学原理的对应关系,结合已知天文参数,推算出这颗新行星的密度约为0.424(水=1),平均轨迹速度约为每秒1.69公里,对太阳平均距离约为74亿公里。

 

1940年,刘子华将自己的法文专著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巴黎大学,巴黎大学专门为此组织了一个论文审查委员会。起初,刘子华的论文有人质疑,最终委员会确认刘子华凭此论文有资格取得博士学位。法国教育部鉴于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破例资助了3000法郎。在从1940年至1943年的3年公示辩论期间,无人对这篇论文提出否定性意见,1943年,刘子华被巴黎大学正式授予博士学位。

 

矢志报国 回到家乡

 

刘子华在法国留学了27年,他的论文震惊了整个科学界,他一举成名。巴黎的报纸登出了他的事迹和照片,到处请他讲学,有的国家请他去大学任教,巴黎的一位公爵小姐向他表示了爱情,但刘子华毅然于1945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工作。

 

刘子华回国后担任四川省参事的聘书

刘子华回国后担任四川省参事的聘书

 

当时国内的报纸对刘子华作了报道,也有人撰文进行反驳;要证明发现了一颗行星,必须公布那个星球在天空上的经纬度,从而算出它的轨道、它和太阳系的远近等。反驳的人认为这与八卦毫无关系。20世纪80年代,刘子华的论文被再次出版,一些报纸杂志加以报道,刘子华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刘子华最近一次受到关注是因为美国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第十大行星,并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国内很多媒体上都出现了报道,中国人65年前就预测出了第十大行星,这个人就是刘子华。

 

199241日,刘子华逝世,享年93岁,安葬于成都长松寺公墓。为纪念刘子华为天文学作出的杰出贡献,1988年“刘子华学术研究会”在洛带镇成立,并在古镇上建有一条有“东方哥白尼”之称的子华街。简阳市也成立了刘子华学术研究会,为其树立雕像,建立纪念馆。

转载自:《天府广记》杂志2021年第9期
(0)
泽之的头像泽之编辑
上一篇 2023年10月18日 上午4:30
下一篇 2023年6月16日 下午4: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