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乾卦(六)

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现在我们要看第五段,我们先念一遍,来: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这又是一段,讲什么呢?讲卦辞元亨利贞。而这样解卦辞,已经是彖传的引申了。“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把乾、元、亨,三个字揉在一起了。本来,卦辞是“乾,元亨,利贞”,乾和元亨分开读,到了彖传,是“大哉乾元”乾元成一个辞,到了文言,延用乾元的辞,又把元解释为始,说始而亨,于是既可以说乾元,也可以说元亨,更可以乾元亨三字连读。总之,乾、元、亨,利、贞,这五个字的断句可以有很多种,都可以讲得通。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元是道,是创造原则,利贞是万物成就而各有其性情。从天道到万物,中间是阴阳造化,用亨来表示。元是体,亨是用,用的成果就是利贞,利贞就成就了性情。好比《中庸》“天命之性”那个天,是天道,是本体,就是乾元。而命呢,就是阴阳造化,是作用,是所谓的宇宙论,就是亨。天命之谓性的性呢,是成就了万物之后的事,有其物就有其性,有其性就有其情,都是利贞之事。

 

为什么说有性就有情呢?因为有其性,就有其性之实,性是万物个体承秉天命而有的本质,所以我们常说“本性”说“性质”,而还有另一个辞说“本能”说“性能”。性质,是静态地说,性能,是动态地说。而利贞者性情也,“性情”,是静态动态一起说。因为“情”是“实”的意思,我们说“实情”。本质当然是实在的,而有其实在,必有其表现,从实在而来的表现也是实在的,所以“性情”或者说性是实在的,或者说性有其实在的的表现。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性情”,是说这个人有内在的涵养,而且能够真实地表现出来。我们说情感的情,是比较从心里上来讲,而这里的性情是从哲理上来讲,是从形上学地说,或者说是从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上来说性情,而不是心里的表现,心里的表现是次一级的表现,而这种性情的表现是性之实,性的表现,所以有性就有情。我们一般的情感是外放的,是没有根源的,常常是顺着我们的——王阳明说——顺着我们的躯壳起念的,而这里说的利贞者性情也,不是顺着你的自私的个体来起念,乃是顺着天命之真性而起的真情。

 

“利贞者,性情也”,是从天道说下来,万物都有自己的性与情。但人不只秉受天生之性情,人心之灵,还能本乎真性,发乎真情,则可以通于天道天命,这就是以人来合天,人就是天,天就是人。“情”这个字很重要,其中隐含了儒家的理想,开启了圣贤之教。尤其《孟子》讲到“情”字,更是人生的实情。孟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这段是孟子性善论最重要的文字之一。你要了解孟子性善论,而且要了解孟子性善论是不能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孟子不只是好辩,他其实是善辩的,他的言论在逻辑上是站得住脚的。反对孟子的性善的人,通通都是拿砖头砸自己脚跟,暴露了自己的无知,那无知,不只是表示他对人性了解不透澈,而且也表示他的思想根本就不通,他读书就没读通,连文章都不会读,像这种人怎么可以讨论孟子呢!在台湾,居然有一个高等学府的名学者,他也在讨论孟子,但他认为孟子不是讲性善,而是只讲到“向善”。因为如果是“性善”,那为什么世界还有恶人恶事呢?所以只能说“向善”,一步一步地改进。这当然是匪夷所思,连文章都不会读。为什么呢?孟子明明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就是顺,情就是实。“乃若其情”,若是顺着人性的实际的情况;“则可以为善矣”,人是可以为善的;“乃所谓善也”,这就是我所说的善。所以孟子说性善,是就着人有为善的本质而说的,不是就着人人都已经是善人而说的。从哪里看出人有为善的本质呢?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必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恻隐就是善的发现处,善的端倪,从这里已经可以证成“性善”,而不是从善的行为来证成的。并不是大家都是圣人才叫性善,懂不懂这个意思?啊,你们听不懂啊,不懂?没有关系,你升上大二时再来听一遍。“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这是我所说的善也。“若夫为不善”,假如我们还看到有不善的呢?“非才之罪也”,不是“才”的罪。这个才不是才能哦,因为如果是才能,有的人才能比较好,有的人才能比较不好,没有普遍性,但性善之才是有普遍性的。孟子这里的“才”是“才”字的本意。这是一个象形字,像一颗种子刚刚向下生根,向上发芽,芽穿出了土地,跟屯的意思大略相似。我们说刚才,就是刚刚发生的意思,人也有才,人的这个才就是,人的最原始的“本能”,最初的“本意”。人的最原初的那一个念头是什么,想一想,一个人刚生下来,面对父母,最原始,最深那一个念头是什么?是爱呢?还是恨?那最初的一念之善就是人的本根啊!所以,假如你为不善的话,不是你那个根不对呀,是后来被他人或被自己弄坏了,孟子从这里指点出你的性之所在,这就是他所说的性善哪。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是讲天道,“利贞者”是讲万物、讲人生。“元亨”是就本体说,“利贞”是就现象说。从创造的程序说,是从元亨通于利贞,从实践的工夫说,是从性情那返回天道,从利贞通于元亨。所谓“保合太和,乃利贞”,就是万物保留着乾元之道,才是真正的利贞。所以利贞并没有离开元亨,而利贞其实就是坤德,云行雨施就是乾德,品物流行,那个流行的地方就是坤德,乾坤是一贯相通的,所以乾卦跟坤卦是要一起说的,我们以后讲坤卦也会讲到乾卦,这叫“乾坤并建”。这是易经的原始精神,也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眼目,所以在每个时空中的现实存在,都见到天理的昭彰,所谓“目击而道存”,天道不离万物,万物不离天道,用境界语表示,就是“道即器,器即道”,这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看文章起来很简单几句话,但你越体会就越深,中国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学都含在“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这样的话头里。你能在你的性情发现你的本具的乾德,天道在其中运转不息,顺之而行,你就是一个君子,你就是一个圣人。假若你不发现,你就是一个无聊的人,就是现象界的某一个存在,你回不去了,你回不到天地的原始那边去,你就不能领会天地创生的意义。所谓生生不息,所谓好生之德,你心中没有德,你怎么知道天地有好生之德?所以《易经》是最深的一本卜书,中国的经典当中就是《易经》跟《春秋》这两部最深刻,《易经》是通于天道,《春秋》呢,是治国平天下。所以,《易经》是人和天的关系,《春秋》呢,是我与社会的关系。这都是大关系。人生的思考不达到这里,你的生命便不高明不广大——难读在这个地方。所以易经要好好读,慢慢读,今年不懂,没有关系,先把它放在心里,明年再懂。

 

再接下去呢,“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从头开始讲乾始,这是一大段里面的一小段。乾始就是乾元,元就是始,大明终始那个始——《易经》的文章号称“无一字无来历”,要反复地读,把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贯穿起来,这样叫融会贯通。“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利贞就是利天下。那么他以什么来利天下呢?以美利来利天下。这个“美”是加上去的赞叹了,赞叹这个利是非常美的利。乾始,他能够用美的利来利天下,创生万物。创生是一种无限的生机,那是令人喜悦的。我常想:为什么人会喜欢春天呢?为什么人会喜欢婴儿呢?因为那里展现了“生机”,人类的内心里原初就保合了那股天道的生机,还没有消耗殆尽,所以随时可以与天地的生机相感应。周濂溪喜欢看鸡雏,喜欢春天时窗外的草,“绿满窗前草不除”,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与自家“生意”相似。“能以美利利天下”,这其中就有美感。所以我们看到春天就觉得美,看到花开我们就觉得美,因为花就是生机呀!植物生机最旺盛的表现就在花上,所以我们看到花都是满心的欢喜。人的生命内在本来就是生生不已的,所以环境一有生机,就令人喜悦。如果你不能体贴这个意思,你将丧失许多的幸福之感。为什么秋风秋雨会愁煞人呢?因为它有一种衰落之气。当然这个衰落之气在整个天地运作里面,也是生机的一种转折表现,但是人心不能这样,人生的衰就是衰,不是兴的预备,衰了,可能就灭了,不一定能再兴。你们现在的年纪是最美的时候了,生机无限,但你不要滥用了你的青春。青春就是你人生的春天;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颜色青,叫青春。青春要好好把握,那是老天的美利,你不要枉费天地的恩德了。最可贵的是“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但是呢,“不言所利”。哪一天天地跟你讨恩德了?没有的,它不言所利。“大矣哉”,这样才真是大方啊。这里在讲什么呢?这里是在讲天地,也在讲圣人,在讲君子。你能以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这样才叫作大人大量。以前我们曾经引过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个生、为、长,就是美利利天下,而不有、不恃、不宰,就是“不言所利”。所谓“功成而弗居”,功成就是美利利天下,弗居就是不言所利,这样才“大矣哉”,这样的功,才“是以不去”。在境界上说,儒道两家的意思是一样的。人德要合于天德,不要做一点点好事,就自以为了不起,崔瑗《座右铭》说“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施人慎勿念就是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就是“无伐善无施劳”。作为父母的人,如果常常对孩子发牢骚:我都这么爱你了,你怎么都不知道呢?像这样,父母的爱就打了折扣了,以后你当人家的父母不要讲这种话,你要“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要有天地的胸怀。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再赞叹一次乾德之大,乾有什么德可以赞叹呢?它有七种德,可以称为“乾之七德”,就是这里列出来的:刚、健、中、正、纯、粹、精,这个词语应该把它断成七句。乾当然是刚,当然健,而且又中又正;又纯,又粹,又精。读书要读到自己身上来,你读到这里,要想一想,你的德能不能刚而健,而且中而正,还有纯粹而精。有些人心思很杂,你助人就助人嘛,你对人好就对人好嘛,你夹杂一些其它的利害关系做什么呢?夹杂一些要人来回报的期待做什么呢?太杂了,不行,要纯,要粹,粹就是白米,米非常白——纯粹,精——非常精要,精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这不需要解释了,就这样念,你就可以感受,感受那“嘉祥”之气,人间最美好的语言都在经典里,希望你好好领受。

 

再来“六爻发挥,旁通情也”,这句很好。前几天讲过,情,就是实的意思,是天地阴阳造化之实,而它是旁通的,旁者广也,旁通不是向旁边通,而是广通,它不是通一点而已,通到无限的时间跟空间,到处都通,无所不通,叫“旁通”,通过六爻的变化发挥,可以广通于现实。这句是解释“时乘六龙以御天”的意思,说乾的创化万物生生不已之德,乾德广通于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秉承着乾德,都是乾德之所贯彻,万事万物都因乾道而有所成就,叫作“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意思是一样的。“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这都是赞叹,用美好的词语来赞叹。这种赞叹真是千古名作,这种赞叹是不得了的赞叹。你用它来赞叹天道也可以,赞叹圣人也可以,赞叹你所尊敬的有德有人的人身上也一样,他就是这样来做人,这样来成就万事万物。好,我们念一遍,这一段念一遍就结束了: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很好,我们看《文言》的最后一段。跟我念一遍: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乾之为言也,隐而未现,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这段很长,也是讲爻辞,从头再来发挥爻辞的意义。

 

首先第一小段,“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这两句,是总说,以下是分说。什么是君子的行?君子是以“成德”为行。这个“行”字有两种读法,第一种是去声,念如“性”,当名词用,是操守德业的意思;第二种读平声,念如“形”,是行为表现的意思。当然有行(xìng)就有行(xíng)了。行(xìng)就是你的所得,你已经成就的德。你从成就的德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德行(xíng)。所以德行(xìng)、德行(xíng),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一个静态说,一个动态说,意思是相通的。君子以成德为你的行(xìng)。古人有句话说“文人无行(xìng)”,因为文人生命的主题是风花雪月,不是以德为标准来作他的生命的基础,这样叫无行(xìng)。所以,所谓“君子”,是以德来作行(xìng),建立他生命的基础,成就他生命内涵的人。但这个行呢,是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以是“日可见之行(xíng)”也,德行(xìng)发挥在每一个时刻的行动当中。

 

下面就依六爻之序展开六种德行(xíng)的发展和应用。首先是潜,“潜之为言也,隐而未现,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在这个时候是隐而未现,行而未成,他的行还没有发现出来,从主观来讲还没有完成,从客观来讲还没有被认定。其次,“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是讲九二。君子是这样子地一步一步累移,一步一步地成就他自己。他通过学、问来聚、辨,通过寛厚以自居,最后成就仁德而付诸实行。通过学来聚集才华、德行,还要跟人问答讨论,辨明道理的真假。经过“学以聚之,问以辨之”之后,还要“宽以居之”,不要太狭隘了,要随时保留空间,不要紧张,不要小气,气象才能宽宏深广。总起来,成就了仁德,仁德就是“君德”,这个就是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意义。“九三重刚而不中”,重刚,以刚爻居刚位叫重刚,但是它不中。哪一个爻才中呢?二爻跟五爻才是中爻。九三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上,不能飞龙,下,已经离开见龙。不上不下,亦上亦下,所以乾而又乾,摆荡震动,“因其时而惕”,随时警惕不已。“虽危无咎矣”,虽然看起来是危机重重,但有德者处之,其实又是生机勃勃。

 

九四也是“重刚而不中”,九四的重刚跟九三的重刚要有不一样的解法。九三的重刚是刚爻居刚位,这是很明白的,而九四如果还说重刚,可以说是刚卦里面的刚爻,或者说上下皆刚,也叫重刚,反正有各种解释。有人认为这是古书有错,因为九三重刚,九四不应该重刚。不过,对初九说“龙德而正中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初九的爻位也没有正中啊,没有正中而说正中,是因为乾德之正大而带上去的,所以九四也可以是因着乾卦而带上去说重刚。接下去说“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是可以理解的,但说“中不在人”,其实,若照一般规则,以下两爻为地爻,上两爻为天爻,则三四两爻为人爻,九四正在人爻之中啊,何以说“中不在人”?一来可能是“文气”带上去的,二来其德之大,或跃在渊,已经接近天爻,所以说中不在人。我们解读古典,尤其是像这种简朴之作,不能以一般的论文来争辩,就是不要“死于句下”。“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这个“疑”,不好解成怀疑、疑惑,而是要理解为“不安、不定”的意思。因为如果解为疑惑,那就有咎,而不是无咎。解释为不安、不定,有警觉戒惧的意思,才合乎“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故无咎”的气象格局。

 

再来,下面这几句是非常重要的句子。“夫大人者”——这里并没有用“九五”两个字,但是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讲九五,这个大人应该解释成圣人,因为以下的德是很高的,所以九五象征圣人。“夫大人者”,他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何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我第一次读易经,这几句话一下就记得了,相信你也可以记得。读到这种句子,完全不需要解释,自然会有感动,不是吗?“与天地合其德”需要解释吗?不要的;“与日月合其明”是白话啊;“与四时合其序”,当然一看就懂了;“与鬼神合其吉凶”,这句或许需要稍微解释,鬼神之感应是非常敏锐的,圣人的感应和鬼神一样敏锐。一个诚恳的人,不需要通过卜筮,他就能够与鬼神合其吉凶,但这不是讲神秘,圣人会替人算命呀,他所通的鬼神是洞见国家时代的兴衰,心系百姓的安危,所谓“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圣人看得清清楚楚,先天下之忧而忧之。

 

现在你打开报纸,你感觉我们的国家是向上提升呢,还是向下沉沦?你有没有感应?有人是无所感的,天下已经这么乱了,在位者还是纸醉金迷,斗争倾轧。你现在是一个大学生,你的生命是否能开拓不出来?你有没有预感?或者天天在那里跟同学怄气,或者天天相约去逛夜市,你会有前途吗?这还要去相命卜卦吗?“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你现在对你的命运就要有前知了。

 

我从六年前出来演讲读经,就常常说,我们要赶快实施这种读经的教育,看看能不能来得及。什么意思?眼看这个国家将要走向衰败,乃至灭亡。我从六年前就讲了,我不是说我是圣人,但是看着为政者的气象,看着社会上一般的人心。气象和人心是看不见的,它是抽象隐涵的,但是你可以感受得到。我们每一个人要拿出良心,但是现在要求那些政客拿出良心,已经拿不出来了,因为他已经败坏了,从根上败坏了,所以我们要重新从教育扎根,扎文化的根,使一個人长大以后根深叶茂,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台风来了也不动如山。现在不是,一有风吹草动,就摇摇摆摆,他们摇摆的标准只是名、利、权、位,那些掌权的人摇摆不定,没有人肯为国家出力,苍生就要受苦。我们祈祷老天不要败坏我们国家,但是祈祷没有用,人如果败坏了,老天也救不了,这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知道这些吉凶的道理,就是“与鬼神同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什么叫“先天而天弗违”?这是从人超越的“理命”说,说圣人之德的高明,甚至先于天地,而天地也不能够违背圣人之德,这是什么意思呢?圣人的德就是天德,天德是天地之本,圣人有先于天地的天理之自觉,所以连天地都不能违背他。圣人作一个道德的决定,即使是天地来做决定,鬼神来做决定,也要这样决定,圣人有这个本领。譬如汤武的吊民伐罪,如果让上帝来决定夏桀、商纣的罪过,还是会决定要讨伐的。汤武的行为是天地精神的表现,这叫“先天而天弗违”,老天都不能违背他。但是人是不是都这样子呢?不是的,他还有现实的生命,所以还要讲个“后天而奉天时”,这是从人现实的“气命”说,说即使是圣人,也有人生的艰难。近的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四时变化,晴雨冷热,时局动荡,风俗鄙陋,不管凡夫或圣人,都要承受的。远的说,舜虽有德,该在乡野的时候,他还是要在乡野;孔子既不得位,也要周游列国,汲汲如丧家之犬;颜渊再怎么好学,也要在陋巷短命而死。这叫“后天”,在老天之下,“奉天时”听老天的摆布。但对“天时”说“奉”,表示是没有牢骚的,就是“安命”。不过,圣人的安命不是跟一般人因怠惰而安于现状,而是因“知命”而“安命”,知命是因“尽义”而知命。因为人毕竟是天地所生,毕竟有其现实的命运,但人可以一方面超出命运之上,一方面在命运之中。超于命运和安于命运,在儒家是不相违背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是“后天而奉天时”;但“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就是“先天而天弗违”了。因为颜回要乐,老天都没有办法叫他苦,不是吗?所以他一方面在命运中,一方面超命运之上,这就是随时完满的生命,永远漂亮的生命!“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真是精彩之言哪!大家好好体会啊,你如果暂时不能领会,常常念,就好了,慢慢会有的。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是讲“先天而天弗违”的地方。说一个圣人之德,连天都不能违背,何况于人呢?况于鬼神呢?所以“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圣人作,万物就睹;圣人作,天下就太平。这真太好了!哪一个人能够有这样的德,我们就选他当总统。我们让儿童青少年读这样的书,将来国家就有人才,因为他知道做人的正道,同时也治国平天下的正道。“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讲鬼神有些时候好像很神秘,对不对?但是你的心量如果打开来,也不觉什么神秘,这是很自然的。天地间有没有鬼神存在,我们不知道,孔子也不讲,孔子不讨论鬼神之事,他是“敬鬼神而远之”。子路问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也不说我不回答你,只说你把人的事做完全了,把生的道理都了解了,再来问我。当然,事人之事,人生之事,一辈子都做不完,知不了,结果就一辈子不能再问这些问题,这个老师真厉害。孔子不语鬼神,但《易经》在这里就谈到鬼神,因为《易经》是要“究天人之际”。那么到底有没有鬼神呢?你也不要问这个问题。你的心量够广大够深远的时候,才知道有没有鬼神。那时,假如有鬼神,它也是一种恰当的存在,它也不是神秘,更不是恐怖。更不可以一听到鬼神,就说是迷信。胡适之认为说到鬼神就是迷信,你没有真正了解,怎么可以一口咬定迷信呢?胡适只信科学,什么叫做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一个人有没有科学的态度,不一定要去实验室做科学研究,对所言所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科学态度。五四名流们说,一切的宗教都是迷信,讲到鬼神都是迷信。其实,什么叫做迷信?不知而信叫迷信。说有鬼神的人,可能是迷信,因为他不知是否真有鬼神,就说有,这种人是迷信。但是,说没有鬼神的人,如果没有去证明一定没有鬼神以前,就断定说没有鬼神,这不也是迷信吗?这样,一个要破除迷信的人,居然以迷信的态度来破除迷信,而天下都接受,我们的政府接受,我们的教育界接受,于是整个的国家、政府、社会、国民,就通通走入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了。如果一个政府提倡无神论,禁止宗教,有神论固然是迷信,无神论也是迷信啊,不是吗?所以不要随便断定有鬼神或无鬼神,孔子的态度是最平稳,坦然的。

 

再来最后一段,是讲亢龙。“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只知向前,不能顾后,那当然会把贤人压抑在下位,而自己孤单无辅,而“动而有悔”了。但如何不卑不亢呢?当然要知进而也能够知退,知存也能够知亡,这样“居安思危”,方是圣人的中正之道。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有得时,不要自满,要知道将会有丧,这种警告是很深刻的,这是对我们现今社会最好的警告。台湾六十年勤俭刻苦所得来的金玉满堂,能守得住吗?我看“富贵而骄”,将要“自遗其咎”,自己留给自己祸害了。因为飞龙的权位太高了,所以容易亢,圣人到亢的时候,马上会自我警惕,永保安泰。

 

好了,我们把这一大段念一遍,就结束了乾卦。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下)》。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1)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4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