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八佾第三 第4章|总第44章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礼之本。

○林放,鲁人。

见世之为礼者,专事繁文,而疑其本之不在是也,故以为问。

 

子曰:“大哉问!

孔子以时方逐末,而放独有志于本,故大其问。盖得其本,则礼之全体无不在其中矣。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易,去声。

○易,治也。孟子曰:“易其田畴。”

在丧礼,则节文习熟,而无哀痛惨怛之实者也。戚则一于哀,而文不足耳。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

范氏曰:“夫祭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礼失之奢,丧失之易,皆不能反本,而随其末故也。礼奢而备,不若俭而不备之愈也;丧易而文,不若戚而不文之愈也。俭者物之质,戚者心之诚,故为礼之本。”

杨氏曰:“礼始诸饮食,故污尊而抔饮(编注:抔,póu,用手捧),为之簠、簋、笾、豆、罍、爵之饰,所以文之也,则其本俭而已。丧不可以径情而直行,为之衰麻哭踊之数,所以节之也,则其本戚而已。周衰,世方以文灭质,而林放独能问礼之本,故夫子大之,而告之以此。”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林放,是鲁国人。

○易,是节文习熟。

○戚,是哀痛。

鲁人有林放者见世人行礼,繁文太盛,以为制礼之初意,恐不如此,故问礼之本于孔子。孔子以时俗方逐末,而放独究心于礼之本,可谓不为习俗所移,而有志于返本复古者矣,所以称美之说:“大哉汝之问也!夫礼之全体有质有文。譬如饮食之礼,起初只是太羹、玄酒,汗尊抔饮而已,这叫做本质。先王以为太简,始制为笾豆簠簋之器,揖让周旋之仪,这叫做文。又如居丧之礼,起初只是伤痛哭泣,思慕悲哀而已,这叫做本质。先王以为太直,始制为擗踊哭泣之节,衰麻服制之等,这叫做文。文质得中,乃礼之全体,到后来习俗日侈,却只在仪文节度上究心,而制礼之初意,荡然无存矣。然则今之礼者,与其趋尚繁华,而流为奢侈,宁可敦崇朴素,而失于俭啬。盖俭啬无文,虽未合于礼之中,而犹不失为淳古之风,是即本之所在也。所以说与其奢也,宁俭。居丧者与其习熟于仪节,而无惨怛之诚,宁可过于哀痛,而少品节之制。盖徒戚虽未合于礼之中,而犹自率其天性之真,是即本之所在也。所以说与其易也,宁戚。”

夫曰宁俭,曰宁戚,皆孔子不得已而矫俗之意。盖天下事物,每自质而趋文。而世之将衰,必多文而灭质。故孔子他日赞易,又以用过乎俭,丧过乎哀为言,而其论礼乐,则曰吾从先进。皆厌周末文盛而欲矫之以合于中也。有维持世教之责者,尚鉴兹哉!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林放:鲁人。或曰孔子弟子。

○礼之本:礼之所由起,即礼之本原所在。

○大哉问:孔子喜其问而称叹之。

○礼与其奢也宁俭:礼本于人心之仁,而求所以表达之,始有礼。奢者过于文饰,流为浮华。俭者不及于程节,嫌于质朴。然奢则外有余而内不足,俭则内有余而外不足,同嫌于非礼。外不足,其本尚在。内不足,其本将失。故与其奢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人与人相交相处而有仁有礼。人有死生,人之相交相处,至于死生之际,而人心之仁益见,其礼亦益重。故又特举丧礼一端言之。“易”字有两解,一平易义。如地有易险,行于平易之地,其心轻放,履险则否。人之居丧,其心宁戚毋易。另一解,治地使平亦曰易,故易有治办义。衣衾棺椁一切治办而哀情不足,是亦不足观。故曰宁戚

礼有内心,有外物,有文有质。内心为质为本,外物为文为末。林放殆鉴于世之为礼者,竞务虚文,灭实质,故问礼之本。然礼贵得中,本末兼尽。若孔子径以何者为礼之本答之,又恐林放执本贱末,其敝将如后世之庄老。故孔子仍举两端以告,与彼宁此,则本之何在自见,而中之可贵亦见。抑且所告者,具体着实,可使林放自加体悟。事若偏指,义实圆通。语虽卑近,意自远到。即此可见圣人之教。

礼有文有节。如饮食之礼,为之簠簋笾豆垒爵,所以文之也。其本则污尊抔饮,惟俭而已。临丧之礼,为之衰麻哭踊之数,所以节之也。其本则哀痛惨怛,惟戚而已。若惟知有本,不文不节,亦将无礼可言。故孔子虽大林放之问,而不径直以所为本者答之。

 

【白话试译】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本原?”先生说:“你所问,意义大了。一切的礼,与其过于奢侈,宁过在节俭上。丧礼与其过于治办,宁过在哀戚上。”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林放: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没有记载,大约不是孔子的学生。

大哉问:是说“你问的问题,意义真是重大啊!”这是孔子赞许林放所提出来的问题,不宜解作“你问的问题真大!”

与其…宁:表示比较,或有所取舍的关系词。“与其”有“如果”之意;“宁”表“宁可”的意思。

:此处是指“丧礼”而言。

:朱子解作“治”,有“把事情办妥”的意思;此处即指办理丧事,但求礼仪节文周到,而不顾其他。

:亦即“哀伤悲痛”的意思。

 

【疏解】

○在礼坏乐崩之世,礼乐的精神没落了,孔子一方面虽云:“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17)礼的实质不见了,也要保存礼的形式,而不使失传;一方面又称许林放能直问礼的根本精神,是“大哉问”。礼节,与其奢侈,宁可俭省;丧事,与其周备,宁可哀戚。俭省哀戚是质,奢侈周备是文,而文胜质,实不如质胜文,正如“巧言令色”的人,是很少有真性情的,“刚毅木讷”的人,反而具有真切笃实真情。

○实则,礼之本在仁,礼之质是义,本立而道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由仁而义,由义而礼,就不会有礼失而求诸野的缺憾了。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一【人生的理想】(王邦雄)第十八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3)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