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不要用假格言装点自己的心虚(《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十六)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篇》8章

 

我们这本书一篇篇地说到这里,似乎已经可以约略浮现出一些爱的道理了。比如说:爱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但爱的能力却需后天培养。而人之所以没有能力去表现或传达他的爱心,则是因为他不敢坦诚。而人之所以不敢坦诚,又是因为他的生命受伤未愈,不得不自我防卫……

 

换言之,爱或成功沟通的前提是坦诚,而坦诚的前提是生命处在健康的状态。同样,不能爱或沟通失败的内在因素(当然还有外在因素如沟通技术不良)是不敢坦诚,而不敢坦诚的根本原因是生命处在受伤未愈的状态。

 

我们由此了解,爱的能力是和人的自我或生命的存在状态是息息相关的。于是爱的课题遂转换为自我修养的课题。我们因此为有效爱人先做好身心调适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心地清明、精神健旺的时候才开门出去见人;在情绪低潮、身心疲惫的时侯便应该闭门思过。

 

思什么过呢?大体言之,就是正视现实生命的有限,要时时警惕并自我检查,看我们的生命有没有因一时受创而畏怯退缩,并构筑起自我防卫网来,以致遮蔽了自我的真情,使我们不坦诚了,也阻隔了人我的沟通,使彼此不相信。

 

的确,这就是人与人不能相爱的真正原因。因此,在这个生命由真变假、由诚变伪、由信变疑的三岔路口,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警觉,不要误走上自我防卫,因此不直不谅的歧途才好。在此,也许有人会质疑:在人遇到危险,生命受到威胁打击的时候,自卫不是一件必要而且理所当然的事吗?难道要愚昧地打死不退才算伟大?

 

不错,“打不过就逃”,“逃不掉时也要尽力抵抗”,“防卫自我的生命不让它受到伤害是为人的天职”,这些话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危机已过,事件已告一段落之后,我们有没有将刚才为抵御侵害而张起的防卫网及时撤除?换言之,我们有没有及时善后?亦即:我们有没有及时解除生命的紧绷状态让它恢复平常?就如猫在遇到狗时会全身弓起、毛发张开以应敌,但它需要永远保持这紧张的状态吗?

 

原来人的问题不在非常状态中的紧张防卫,而在事后仍然保留这防卫网不予撤除。于是每一次历险都留下一个防卫机构,久而久之,就会串联成严密的防卫系统,人就会像戴着盔甲住在城堡里,变成自我封闭与人隔绝了。

 

这防卫系统通常是用一些负面取向的合理化言辞来构成的。它的起因便是对受伤经验的“固化”,亦即并不想治愈这创伤,或说不想将这创伤经验转化为有益于生命成长的智慧;而只想用一些合理化的言辞,简单遮掩掉或打发掉这不愉快的经验,以为这就是一种解决。却不知这只是自我逃避或自我欺骗,没有经过诚实、勇敢、认真的反省,创伤经验是永不会消失甚至减轻的。掩饰逃避反而会使创痛长留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隐痛,此之谓“固化”。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表示创痛长在。人因此要永远逃避这阴影,时时害怕人揭他疮疤(所谓“哪壶不开提哪壶”)。而当人满身都是疮疤隐痛的时候,他真是忙于遮掩,狼狈不堪,又哪儿还有余力去坦诚爱人呢?

 

像这种“负面取向的合理化言辞”,我曾将之命名为“假格言”。亦即其实并不符合天理或人性,并无益于人生命的成长或人我的相爱;而只是用作自我逃避、自我欺骗的暂时借口的言辞。像这种冒充的格言举例言之,如“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于是自私就有理了?)“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我黑心就可以原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防卫怀疑就情有可原了?却不知防人之心即害人之心,到必要时,你焉能只防御不攻击呢?)等等,都是似是而非的浑话。说这种话只表示人不想真实成长,只想躲在那虚假的防卫网中过一辈子,却不知其实是作茧自缚,这就是所谓“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遇到创伤,只想文饰遮掩)。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2)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