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到必要时才是宁可坦率也不要修饰(《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二十五)

交流、沟通的时候,要么只管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忘了照顾对方的感受,让对方惊疑反感了;要么偏于太小心翼翼照顾对方,生怕他误会惊疑,因此过分修饰表达自己的言行,反倒隐藏压抑了真实的感情。到底该怎么表达呢?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18章

 

子日: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篇》1章

 

爱落到行为层面,既然本质上是一连串摸索权衡的沟通过程,因此或过或不及的暂时误差是难免的。当然理想上或理论上应该可以做到恰当刚好的平衡点,也不失人也不失言的中道;但事实上人还是难免在两端之间,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中道只是一个不断朝它调整接近的参考点,甚至是一个从来就不曾达到过的理想状态。

 

因此,当中道难行,理想难以企及的前提下,如果我们不得不有所偏,那么是宁可偏左还是偏右呢?这遂变成若不得至善,则退而求其次当如何权衡抉择的新问题了。

 

当然,在这里我们得先把左端是什么、右端是什么,先予界定,才好讨论是宁左勿右抑宁右勿左。

 

就感情或爱的表达、沟通、交流而言,过与不及的两端就是偏重感情的本质或偏重表达的形式。前者即称为“质”,后者即称为“文”。当然理想上或理论上文质应该相称(文质彬彬),有几分心灵的好感(爱的浓度),就用几分亲切的言行(表达的强度)来表示。这样对方才会感到温暖、贴心、快乐,自己也才会感到舒畅、自在、光荣。乃因这样恰如其分的表达,一方面照顾了我这一端的本质善意与感情浓度,都充分表达,没有隐藏或压抑(这也叫“直”);一方面也照顾了对方的感受与接受的底线,让对方充分感知与信赖,既没有被侵犯强迫的惊惧,也没有被欺骗玩弄的怀疑(这也叫“谅”)。也就是动机与效果两端都兼顾而贯通了。

 

但事实上能做到这样恰当是不容易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偏于只管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忘了照顾对方的感受,让对方惊疑反感了,这就称为质胜文,给人的感受就是过分直率坦白(野)。或者是相反的偏于太小心翼翼照顾对方,生怕他误会惊疑、因此过分修饰表达自己的言行,反倒隐藏压抑了真实的感情,这就称为文胜质,给人的感受反而是过分小心拘谨近于虚伪(史)。而不管是粗野还是文绉绉,都是不好的感受,也都应算是不恰当的表达,也因此不算是存心或动机处在最纯净无私的状态。因为纯净的用心,应包括为照顾对方的感受而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才是。

 

但如果事实上真的做不到文质彬彬呢?孔子认为与其过度谨慎修饰表达的形式以致流于虚伪,还不如稍嫌直率坦白地表达感情,即使这样会吓到对方。乃因感情的本质才是本,表达的恰当是末,有真诚的感情才谈得上准确的表达,若感情长久压抑隐藏不免麻木流失,则再优雅的言行也是毫无意义。

 

所以在《先进篇》第1章,孔子就借着君子、野人之分,感概礼乐文明的发展蕴含着导人于虚伪的危机,反倒不如未受文明洗礼的乡野之人,虽然粗鄙却不失率真。因此,孔子自许:“如果我有机会参与政治事务,我宁愿进用虽缺乏行政经验却保有天真热诚的野人,也不要倚重那些虽娴熟业务却早已丧失理想的伪君子。”

 

这使我想起一部电影《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罗伯特·雷德福、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腐败虚伪(虽然光鲜亮丽)的老欧洲,真的不如真诚活泼(虽然断发文身)的新非洲更能启导生命的新机啊!

 

当然我们永不可忘记中道、文质彬彬才是真的理想,宁野勿史只是不得已时的退一步抉择,而不是真小人永远该被肯定。在这个退一步的临时立足点上,还是该不断揣摩调整去接近那个平衡点,才是爱付诸行动的永恒准则。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2年2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