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幸福的人生并不遥远(《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30章

 

人们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被爱是很轻松的——有人疼惜、有人呵护、有人奉承,不是件惬意又幸福的事吗?而去爱人则是很难又很累。所以,一般人总是渴望被爱,而很少想到要去爱人。

 

其实被爱绝不轻松(尤其是已长成为大人的人)。梦想被疼的人都该认真想想:人家为什么要这样疼你让你?尤其你又已不是小孩,也不是他的儿女。当知其中自有一种微妙的条件交换。连父母疼孩子都常要求孩子用“乖”来交换。非亲非故而愿来疼你,怕多少是贪图你的美色,剥削你的青春,乃至是在享受保护你、掌控你、玩弄你的快感吧!所以被疼爱者想要继续拥有被疼的幸福,就得天天维持身材,保养皮肤,注意化妆,散发娇媚,还要故示柔弱,百依百顺;否则色衰爱弛,转眼就会被打落冷宫。所以贪图被爱幸福的人,其实内心是充满疑虑恐惧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的幸福根本不由自己决定,而是操之在人。遂不免常在患得患失之中,这样的心情怎么可能轻松?毋宁是更累吧!

 

所以我们应当及早挥别留恋被爱的童骏心理,而勉励自己勇敢去爱人。不要错以为爱人很难很累,其实凡事只要是主动乐意去做,就基本上不会是一件苦事。例如,学生讨厌念书,多半是因为被动,(老师规定、考试要考,不得不念……)若是他自己主动想念的书(例如武侠小说),是念到半夜都不想睡觉的。

 

爱的事更是如此,只要真心愿意,便立刻能释放出巨大的动力,推动人去做种种爱人的事,纵然辛苦艰难,也乐在其中。而所以会这样自得其乐,首先就因为他是主动自愿去爱,其次就因为爱让他深感到有意义。所以在感情生活中,一点主动的善意是非常重要的。它立刻就能带给人操之在己的自由感,与愿于人有益的意义感。它甚至不必等到自己的爱人行为获得让对方幸福的结果才觉得有意义;而只需真发出这么一点主动自由的善意,便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意义的存在。乃因为一切由衷的善意,是一定会生出美好结果的;因为单是善意本身,就已经富有价值。真的,我们常常只需感受到对方一点清纯的关怀,就已感激无限,至于对方为我们做了什么事,其实都无关紧要了。原来善意或者爱的本身,就是人间悦乐与价值的根源,不管是对施爱者或被爱者都一样。

 

所以培养一分纯真的善意,真是非常重要,只要有它,便已原则上拥有了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孔子才这么斩钉截铁地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真的,幸福的人生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去爱,它就已原则上对我们开放!

 

本站编辑:澤之

 


【文章推荐】

 

  曾 昭 旭 |如何入论孟之门

  季谦先生|读《论语》《孟子》法

 

【专题推荐】

 

  读  书 法|读传统经典的心态与方法

  季谦先生|论语七讲——中华书局系列讲座(含视频)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上一篇 2021年9月17日 上午11: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1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 季谦先生:教化系统的根源(附现场问答)

    儒家对人的基本的看法是人人皆有道德的意识。这个道德意识怎么发现呢?就是要你“逆觉体证”,要反回过来自觉, 自己觉醒自己。什么叫觉醒自己?你可以说是自己的生命觉醒自己。也可以进一步说,是那个道德意识自我觉醒。所以,只要你不泯灭它,一个人的道德意识是常在的、良知是常在的。

    儒学义理 2021年12月3日
    09940
  • 曾昭旭:创造意义的最佳途径就是去爱(《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四)

    所谓“自我认同”的核心要义:我乃是认同我为我,而不是认同某些外在标签(如土地、血统、国号、政党、球队、身份、地位、别人的评价乃至自我的期许……)为我。也就是说,纯粹的自我是没有任何内容的,它只是一点单纯的自我意识。人必须看透到这一层,才能建立绝对无条件的自尊与自信,才能如陆象山所说:“某虽不识得一个字,也需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翻成现代口语就是:“就算我一无所有,也依然顶天立地!”这样的自我意识,才是独立、自由的真我,能这样面对自我,才算是忠(忠于自我)。

    情感婚恋 2022年7月8日
    05260
  • 季谦先生:先立乎其大

    一个有志者,他一方面要维持他永恒的向往,一方面也要随时地使其理想在生活中实现。假如他能够在现实中实现永恒的意义,则现实中的琐事一点一滴也都具备有无限的意义。这样的人生才真的令人向往。

    2022年2月18日
    01.1K0
  • 道家”无“的境界

    无的境界就是虚一静,就是使我们的心灵不黏著固定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方向上。生命的纷驰、心理的情绪、意念的造作都有特定的方向,黏著在这个地方,就著于此而不能通于彼,你生命黏著于此,我生命…

    儒学义理 2021年10月17日
    01.7K0
  • 蔡仁厚:儒家精神与道德宗教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问题。讲文化,除了民主与科学,还有道德与宗教,另外还有文学与艺术。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17日
    173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