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话〕思之为道,贵切近而优游
文/陆象山 原标题:与刘深父(节选 字数:558) 引用经典:《孟子》《大学》《易经》《尚书》 【正文】 来书示以方册所疑,足见为学不苟简。然其理皆甚明白,本无可疑。若…
-
牟宗三:研究中国哲学之文献途径
没有学术的真诚,学问便会丧失了轨道,学问一旦丧失了轨道,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乱讲。
-
梁启超:治国学杂话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反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
-
季谦先生:读《论语》《孟子》法(《读<论语><孟子>法》的全文讲解与翻译)(附视频)
读书的人不是只读文句,要从文句里面去体会到,甚至明明去感受、去看见书背后的精神气力,其实就是这本书作者的生命,因为作者是用他的生命去写这本书的。
-
季谦先生:从白话到文言的演变史说起——纵论成人读经(附视频)
分析文法和修辞,哪些是主词,哪些是动词……语文用科学的的方式来操作,它就变成机械的,就不灵活了。
-
季谦先生:中央民族大学系列讲座(叁)为自己的判断负责任——如何看待《论语》中的糟粕(附视频)
读书不可以与自己无关,尤其是读圣贤之书,以前讲过,这些语言都是指点性的语言,它不是逻辑语言、科学语言,它也不是情感语言、文学语言,它是一种生命语言、智慧语言、指点语言,假如连这个都分不清楚,我们还能读书吗?我们能把所有的书都当作科学来读吗?都当作文学来读吗?对这一种人类学问的分类一点概念都没有,这个人怎么能读书呢?所以读书要切己体察,当你切己体察的时候,还可以产生某一种效应,我们先求自己有没有受益这个效应。
-
曾昭旭:如何入论孟之门
一、前言 关于《论语》和《孟子》,久已成为大中学校里的闲科,普通大学固已根本不设,即在师范院校,亦有国文系外一律取消之议,其实即在国文系,亦已多是告朔饩羊。至于在高中,则情形实…
-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序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此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
-
季谦先生:解消疑难好读经
“读经”教育,即是希望儿童在其性向纯净时,及早选取传统中有高尚意义的文化资材教养之。本来,教一个民族的幼苗接受其祖先的智慧的熏陶,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在这个时代里推广这样的读经教…
-
季谦先生:成人读经之具体方法
成人读经的要诀是: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熏习”而已。吾人现在之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