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厚:请学稼圃的樊迟

导航—>>本站《儒学研修参考目录>>蔡仁厚《孔门弟子志行考述》目录及内文链接


 

编者按:《孔门弟子志行考述》是蔡仁厚老师早年著述。既可帮助人们了解孔门弟子之行谊,又可作为解《论语》之参考书籍。蔡仁厚老师曾自己介述自己撰述此书:

是以《论语》为据,旁采古籍,列叙孔门诸贤之生平行谊、学识艺能、志节风义、人格精神,兼及其资禀气度,才情声光。娓娓道来,庶几引人入胜。既情味深醇,又发人深省。而附录之“孔门弟子名表”与“孔门师弟年表”,简明醒目,不仅可以供参考,尤能显孔门师弟之时代社会背景,以加强读书之效果,引发阅读之兴味。

兹连载于此,以飨诸君。

须也弱而能勇

 

樊迟,名须,字子迟,鲁人。史记弟子列传谓:少孔子三十六岁,家语则谓少四十六岁。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与齐战,冉有帅左师,樊迟为车右,季孙曰:“须也弱。”弱,是年少之意。若据列传之年,樊迟此时已三十二,岂得谓弱?依家语则时年二十二,乃可谓之弱。故樊迟之年当从家语。

 

樊迟参加的这次战争,就是有名的“郎之战”,鲁昭公的儿子公叔务人(公为)与童子汪踦皆战死。孟武伯率领的右师打了败仗,幸而孟之反殿后掩护,方得安全撤退。冉有率领的左师,因为樊迟奋勇当先,攻入齐军,而获大胜。兹节录左传之文如下:

 

冉有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言樊虽年少而能用命)师及齐师战于郊,师不踰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子,指季孙,谓并非不能踰沟攻入齐军,乃因士众不信季孙之故。)请三刻而踰之(迟与士众相约三刻而踰沟)。如之,众从之。(如迟之言,众从之踰沟。)师入齐军,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齐人溃不成军)

 

樊迟以二十二岁之年,使冉有之左师攻入齐军,真可算是一个胆气豪壮的青年勇士了。同年,孔子由卫返鲁,樊迟从学于孔子,可能就在这个时候。

 

樊迟之问学

 

樊迟的天资也许不算很慧敏,但他勤学好问的精神,则非常人之所及。论语记载: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同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捨置)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衆,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衆,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

 

举用正直的人,捨弃邪枉的人;如此,则邪枉者亦知所戒惧,而归于正直。这虽是说的用人之道,而用人必先知人,因而亦就等于解答了“智者知人”的问题。樊迟对孔子两番囘答之言,虽然皆未能达,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又立即去见子夏;子夏为他举出两个“举直错诸枉”的实例,他始恍然大悟。他真如中庸所谓:“有弗问,问之弗能弗措也”。

 

朱注引尹氏一段话说得甚好:“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如樊迟之问仁知也,夫子告之尽矣。樊迟未达,故又问焉;而犹未知其何以为之也,及退,而问诸子夏,然后有以知之。使其未喻,则必将复问矣!”

 

事实上,樊迟亦确曾“复问”过仁与智的道理,一次是问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另一次是问知(智)与仁,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樊迟这种好学务实的精神,真是值得效法。不仅此也,即使在郊游行乐的时候,樊迟亦仍然不忘问学: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修,治也。慝,音特,心中之恶念也),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攻己之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颜渊

 

有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又能如此切问而近思,宜乎孔子要说一声“善哉问”了。

 

樊迟学稼

 

孔子之志,在于行大道以易天下。所以虽然“少也贱,多能鄙事”,但孔门设教,则并无农事之科,因为君子之道,不在于是也。论语子路篇记载: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诚实),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朱注引杨氏曰:“樊须游于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这轻轻数言,不但樊迟因之受屈,民国以来,论者且常引据此章而说孔子轻贱农事。孔子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的夏禹,两称“吾无间然”;一听南容“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之言,便称他“君子哉,尚德哉”,则孔子何尝有轻贱农事之意?只为当时天下之弊,并不在田亩荒残,亦不在百姓不知稼穑;而在于上失其道,民心离散。匡救天下的经世实学,固在此而不在彼。(此,谓好礼、好义、好信;彼,谓稼圃。)假若孔子生当禹稷之世,自然亦行禹稷之道,这就是孟子所谓“易地则皆然”的意思。

 

而据第一节所述,樊迟出仕盖甚早,此章所问,当是问治民之事,孔子所说好礼云云,亦正是“居上治民”之意。因此,“汉儒旧说,亦谓迟思以学稼教民。盖惧末世文胜,直欲以本治天下,一返后稷教民之始;其志甚大,惜其身沦于小民而不知。故夫子既抑之,而仍以大者告之。四方之民至,非大夫以下事也。”(毛奇龄四书改错)孔子言“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岂谓稼圃不善?只是君子之学,所重不在此;而治民之方,亦不在稼圃耳。故樊迟请学稼圃,并非“志陋”,乃是其志甚大,而所问则不切于君子之道而已。或曰:“樊迟学稼之请,实启战国时神农并耕之意”。樊迟为何要学稼圃,自然无法确切知道。但自春秋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履亩而税,井田乃废),土地即已向私有而趋;因而事垦殖,尽地力,亦必渐次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或者樊迟有意无意的觉察出社会转形之趋势,因而想到稼圃的重要,也未可知。假若这个推想接近事实,则樊迟请学稼圃,竟开李克(悝)“务尽地力”的先河了。

 

编辑排版:其嘉

 


【相关文章】

 

季谦先生|颜回的生命境界

|孔门弟子及其流派

 

【相关专题】

 

认识孔子

《孔门弟子志行考述》目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孔门弟子志行考述》。

(1)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