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厚:跅弛不羁的宰我

导航—>>本站《儒学研修参考目录>>蔡仁厚《孔门弟子志行考述》目录及内文链接


 

编者按:《孔门弟子志行考述》是蔡仁厚老师早年著述。既可帮助人们了解孔门弟子之行谊,又可作为解《论语》之参考书籍。蔡仁厚老师曾自己介述自己撰述此书:

是以《论语》为据,旁采古籍,列叙孔门诸贤之生平行谊、学识艺能、志节风义、人格精神,兼及其资禀气度,才情声光。娓娓道来,庶几引人入胜。既情味深醇,又发人深省。而附录之“孔门弟子名表”与“孔门师弟年表”,简明醒目,不仅可以供参考,尤能显孔门师弟之时代社会背景,以加强读书之效果,引发阅读之兴味。

兹连载于此,以飨诸君。

蔡仁厚:跅弛不羁的宰我
宰予,字子我

宰我,名予,字子我。鲁人,年岁无考。

 

宰我的才气

 

宰我在孔门十哲中,与子贡同列“言语”之科。照皇侃《论语义疏》的解释:“言语、谓宾主相对之辞也。”孟子亦说:“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公孙丑上)这是说宰我与子贡皆擅于外交之辞命。唯王船山《四书训义》则解言语为“言足以论道,语足以专对。”其解孟子善为说辞句,亦谓“凡为言者,以言天下之事,有讲说焉,有辞命焉,在昔宰我子贡善之矣。”此则不以宰我之才限于外交之辞命而已,而亦长于讲说论道也。孟子亦尝称宰我“智足以知圣人。”(公孙丑上)据此可知,宰我实有不凡之才智,而在言语方面尤特为显著。

 

《论语》有一章记载宰我答哀公问社的话: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社,“土地之神也。”(白虎通)古时建国必立社,以祀地神。立社又必树其地所宜之木以为社主,所以社必有树;白虎通所谓“尊而识之,使民望而敬之也。”宰我所说周人用栗为社主,是欲使民战栗。(栗、今作慄。战栗、恐惧之貌。)此固非立社之本意,而又啓时君杀伐之心,所以孔子责他失言。不过,这一章的解释,前人多有据史事以为说的。鲁哀公不三桓之擅政,意欲加以声讨,然又难以明言;以古时戮人于社,故托社以问。宰我心知哀公之意,遂亦以“使民战栗”之隐语答之,以加强哀公除去三桓之决意。孔子既闻哀公之隐谋,深知禄去公室,政在大夫,由来已久;所谓积重难反,未可愤愤于一朝,而反以速祸。况哀公又非大有为之君,事必不济。故曰“成事不说”云,以示哀公不可轻易举事,以自陷败亡。假如这个解释确合当时之情事,则宰我实有整顿政纲以拨乱返治之志。虽然就事理情势而言,孔子是对的,(后来哀公欲借越国之力以去三桓,终至客死。见左傅哀公二十七年。)但我们于此可以看出宰我“欲以有为”之心志,及其敢作敢为的胆识与性格。

 

宰我实是一个跅弛不羁之才。我们从《论语》阳货篇宰我问三年之丧一章中,更可见其气锐胆壮。他是那样的脾睨一世,那样的想冲破礼法之矩镬而自行其是。他直以君子志在礼乐,如守丧三年,则必礼坏乐崩。何况天道运行一周,时物节序皆已变化,则君子行一年之丧,庶乎可矣。而当孔子问他三年丧期未满即食稻衣锦,能心安否?他也毫不迟疑地答道:“安”!于是孔子亦无可如之何,只说“汝安则为之”。盖凡孝弟之事,皆关乎性情。而宰我在此所显露的不是性情,而是才气。顺才气行,总是恣纵的,挥洒的。所以宰我甚至不能领受孔子殷切的点醒,而任性的侈肆昏堕;因之《论语》又记载他“昼寝”而受责备的事。孔子对于宰我的训责,严而且厉。这是由于他逞才气,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呢?还是另有原因?宰我是孔门高第弟子,然《论语》一书记宰我多不美之辞,而昼寝、三年之丧两章尤甚。诸弟子中,独写宰我最无情采。此何以故?于此,我们不能不对宰我的政治生涯作一探究。

 

宰我之事齐与死难

 

宰我的政治生涯,与齐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齐国在景公之时,田(陈)氏已经非常得势了。景公卒,齐相高氏国氏奉遗命立太子荼为君,是为晏孺子。晏孺子既立,景公另一个与田乞相欢的儿子名叫阳生的,则因惧祸而出奔于鲁。这使田乞深为憾恨,于是他运用巧妙的手腕,孤立了高、国二相,取得了诸大夫的合作,发动了一次政变。结果高昭子死难,国惠子奔莒,而晏孺子奔鲁。于是,田乞使人把原先在鲁国的公子阳生接回来,而且就在田乞家中威逼诸大夫共立阳生为齐君,是为悼公。田乞为齐相,四年而卒,子田常代立,是为田成子。后来悼公为齐人所弑,其子壬继立,是为简公。这是鲁哀公十年的事。

 

当阳生及其子壬尚在鲁时,鲁国有闞止其人(即宰我,说见后)和他们父子相善。据左传:“陈僖子(即田乞)召公子阳生,阳生驾而……出莱门,……闞止知之,先待诸郭外,公子曰:事未可知,反与壬也处,戒之。”(哀公六年)由此,可见闞止是一个能洞悉机先的人。他发觉阳生驾车而出,便料定他要回齐国,而且势将被立为君。于是先在城门外等候,意欲与阳生偕行,而阳生认为事之成否尚未可知,所以劝闞止回城和他儿子壬相处,以待时机。过了四年,壬继立为齐君,闞止亦终于得以执掌齐国之大政。

 

《左传》哀公十四年载:“齐简公之在鲁也,闞止有宠焉。及即位,使为政。陈成子(即田常)惮之。”下文接着叙述子我欲逐田氏,以事机不密,田氏先发制人,子我终死于难,在《左传》此段文中,前称闞止,后称子我;子我、即闞止之字也。(盖一文之中,名字互称,在《左传》乃属通例,可谓触目皆是。如说子路死难事,前称季子,后称子路,便是其例。)而宰我亦字子我,故宋于庭过庭录谓:

 

“宰我,即闞止字子我也。宰我之先,盖尝食采于闞(齐地名),故仕于齐为闞止。宰我本鲁人,简公在鲁,故事之而有宠。及即位,而使为政,为陈成子所惮,有正色立朝之概。子我与简公,有与为存亡之道。则其人贤者之流,宰我庶几当此。史记田齐世家以闞止谓监止,以子我为监止之宗人,皆记载凌杂,致一人分为二三也。”

 

宋氏的话,平情合理,宜可采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谓:

 

“宰我为临淄大夫(宰我仕齐,齐都临淄,故云临淄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与训以,谓宰我以田常作乱之故,而夷三族也。——据陈奇猷韩非子集释)”

 

关于宰我仕齐而死难的事,韩非子“难言”,吕氏春秋“慎势”,淮南子“人间训”,史记“李斯列传”,盐铁论“殊路”“颂贤”,说苑“正谏”“指武”,此诸书皆有记载,而且其事迹与左传所说正相类同,则闞止、宰我,乃一人而异名,更无可疑。钱穆先生在其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一“宰我死齐考”条中,还曾为“子我(闞止)即宰我”举出一个旁证。他说:

 

“史记齐世家曰:成子(田常)将杀大陆子方(即东郭贾,齐之大夫),田逆请而免;田豹与之车,勿受,曰:“逆为余讲,豹与余车,余有私焉。事子我而有私于其雠,何以见鲁卫之士?”(服虔曰:子方将欲奔鲁卫。)予谓此亦子我即宰我之旁证也。孔门诸徒盛于鲁卫,故子方如是云云耳。”

 

钱氏所言,很切情理。大陆子方为宰我之党,宰我既遇难,他便很自然地想到出奔于孔门弟子甚众的鲁卫。但如接受田氏的私惠,则尚有何面目以见鲁卫之士?依上所述,宰我之仕齐与死难,应该可以确定了。他仕齐而主张去田氏,和他在鲁时主张去三桓是一致的。这同是表示一个重振朝纲的政治理想,亦即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的意思。宰我死后,田常终于劫弑齐简公,而且尽诛鲍氏晏氏及公族之强者。由此亦可以反显:当宰我为政于齐时,对齐国的政局,是有其安定性的影响力的。可惜史籍有缺,关于他在齐为政四年的具体建树,我们无从详考了。

 

宰我的身后

 

宰我先子路一年死。他的年岁,史籍无可考见,大约略长于子贡。据此推算,则他死难时不过四十多岁,那正是人生的鼎盛时期,英年死难,这该是多么可惜的事!而更可惋叹的,是宰我的身后,非常寂寞。他与子贡同长于言语,娴于辞令,而又见信于其君,岂不亦有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之嘉言美语,足以传世?而遗闻佚事,竟略无存,徒以利口见称!其“智足以知圣人”,而亦无懿行留传,竟以朽木粪墙见责!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仲尼弟子列传)宰我,无疑是受毁最多的一个。寻思此中原因,亦有可得而者:

 

1.宰我久于从政,及其死,无门人弟子为之道誉,所以他的嘉言懿行,不能显扬于后世。

 

2.论语本成于齐鲁诸儒,而编纂成书,则已是战国时代的事。那时田氏已得志,而鲁国又为田齐所弱;大概田氏对于宰我衔恨甚深,或竟长时期对他丑诋诟诬,而朝政之威又往往足以颠倒是非黑白。论语编者,未察及此,遂致论语所载,独于宰我多深责之辞。

 

3.宰我是一跅弛之才,其为人深于自信而独行其是。据左传哀公十四年的记载,当齐公孙推荐陈豹为宰我之家臣时,曾提供警告称“有陈豹者,长而上偻,望视,事君子必得志(谓必能得君子之意);欲为子臣,吾惮其为人也,故缓以告。”子我曰:“何害?是其在我也。”乃使为臣。这是宰我恃己之才气过人,以为用舍之权在我,陈豹必不能为害。但后来陈豹果然泄密,而使田氏制于机先,宰我终因此而死难。全祖望经史问答说宰我“才未足以定乱”,可能就是由于他独行其是而师心自用吧。而这种性格,是不易为人所称扬的。我们综观宰我的生平志行,可知他是一个有志概,有担当,而敢于挺身“援天下以手”的贤豪之士。可惜“生不逢伯乐之举而遇狂屠,故君子伤之。”(盐铁论颂贤篇语)我们试将子贡与宰我的身后遭际两相参较:一则增美,一则加丑;便会觉得传闻是非之不足深凭,而不禁要为宰我慨然一叹了。

 

编辑排版:其嘉

 


【相关文章】

 

季谦先生|颜回的生命境界

|孔门弟子及其流派

 

【相关专题】

 

认识孔子

《孔门弟子志行考述》目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孔门弟子志行考述》。

(0)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2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