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文礼书院暨文礼文教基金“全民读经·论语一百”启动仪式致辞

主讲人: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

时间:2012/09/28(孔子纪元2563年圣诞日)

地点:北京泰山饭店三楼齐鲁厅

 

季谦先生在文礼书院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文礼文教基金 全民读经·论语一百启动仪式上致辞
季谦先生在文礼书院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文礼文教基金 全民读经·论语一百启动仪式上致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

 

我们确实是选在一个很特别的年头,孔子纪元二千五百六十三年,也就是西元2012年,其实就是民国创建101年。为什么选在这个年头?因为1912年是民国创建的第一年,到今年恰好整整一百年。

 

中国从孔子以来二千多年,我们教育的一个传统,从基础教育开始,人生三岁、五岁、七岁、八岁,或许十来岁,总之哪一年入学读书,哪一年就开始读经,这个传统一直到1912年,才被民国的教育部废除。那是在开国的元月十九日,这是一个朝代开朝的第十九天,他下令全国所有读书人、读书的孩子——古时候是不能下令的,古时候的读书孩子都是在民间,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政府把所有天下的孩子收归到体制学校,所以他可以下令,下令之后所有的孩子都不要读经了。在五月的时候又下令师范学校的学生也不读经了,让所有教孩子的老师断绝了读经的教学观念。同时下令各级学校,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校园里面不准祭孔,因为在当时认为校园里面都该有孔子像,乃至于侍奉孔子的地方,每年到了九月二十八日,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要举行祭孔仪式,这种从古以来对民族圣人表示尊重的礼节,从此逐渐断绝。这一系列教育法令,对于一个国家的开国——从中国历史来讲,也可以说是开朝——是非常不祥的征兆!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民国九年(1920年)胡适之先生建议国民政府把小学的语文课本一律改成白话文,从此以后不只没有读经的传统,也没有文言文的教育,这就表示:中国人不需要再读经、史、子、集了,因为如果从小只读白话文,长大以后当然不能读五千年的书,不能读五千年的书还没有关系,难道白话文的程度就好了吗,也不见得。请看民国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白话文大师,那些大师哪里来的,那些大师都是从小没有读过白话文长大的孩子!(众鼓掌)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百年来——从民国元年开始的废除读经到今年是民国一百零一年,刚好是一百年——这一百年来语文教育的失败,为什么失败?不是它违反了中华文化,更不是它违反了孔子,乃是违反了教育的理论。为什么会违反教育的理论?那是因为违反了人性。一个违反了人性的国家,一个违反人性的朝代,它能够长治久安吗?所以中华民族这一百年来,我们不要怪罪哪一个民族欺负了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的民族也欺负过,但是我们并没有倒下去,用顾炎武的话说“我们只有亡国,没有亡天下”!(众鼓掌)

 

当今一百年,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自己反对了他的祖先,断丧了祖先的传统和智慧。一个民族的子孙不能继承他祖先的传统,并不一定是罪过,但是在中华民族这个特殊的民族历史当中,我们要看看这个民族的祖先,他们是把他的自己内心的感受、主观的学问,硬性传给子孙吗?如果这样,中华民族的子孙会二千多年都受他的控制吗?如果不是,那些感受和学问必定有合乎中华民族子孙的心性,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

 

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只是中华民族才可以流传的传统吗?假如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也不一定就要继承我们祖先的传统,我认为我们对于继承文化传统这件事,不只是要有民族的感情,应该还要有人类总体的智慧,没有智慧,是不能够讨论这个问题的。一百年来,多少人在讨论这个问题,请问应该从哪个观点讨论,这是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流着中华民族血液的肖子贤孙,所应该思考的问题,乃至于我们作为一个世界人、国际人,也应该好好认识这个问题,要不然中华文化何去何从?我们今天不只要在这里来办这个仪式、还要开个书院、还要成立一个基金,乃至于我们还想把我们继承二千多年的这种读书方法,在这个时代,让它复兴,让它普及全民,这个全民不止是中国人,乃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人,我们要把他普及出去,我们还要请他读《论语》!(众鼓掌)

 

这只是发思古之幽情吗?还是其中真的有永恒而普遍的价值,这个需要每个人自己的认定。我们没有谁可以规定,我今天站在这里当然也没有任何的权利开作要求。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个古之今之的“古之”,讲的不是古代的学者,不是孔子的前辈,而是说一个理想中的人,也就是一个君子之人,他为学的态度是为己。不理想的为学的态度是为人,所以我们要找回这个“为己之学”,为己之学就是我读书求学,要跟我的心性相应,如果能相应,那学问就比较可信,如果不相应,一定要心中留个疑问。你千万不要立即接受“论语一百”就读《论语》,因为他是我们的圣人,当然你也不可以遇到苏格拉底、释迦牟尼佛一定要崇拜,完全要回归到自己,只有出于人性的这种教育,才能够真正合乎每一个人内在的心性的自觉,当你心性自觉的时候,没有圣人,没有贤人,没有古,没有今,你就是圣贤,你就是古今!(众鼓掌)

 

文礼书院,为什么取名“文礼”,“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一个人应当好学,这是博文。而所好的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论语》的第一句话,古人就已经发出这个疑问了,《论语》中常常说到这个“学”,请问学个什么?这个陆象山说的话。我们现在每个人也要面对这个问题,请问学个什么?这个自己本身没有本领,是不容易把握的。找遍《论语》,孔子只说他好学,乃至于到废寝忘食,但是孔子没有告诉我们。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我们真切了解我们孔圣人的心意,我们能够从整个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想来了解“学”这个字,我们就会看到,原来凡是人类理性之所在,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之所在。(众鼓掌)所以我们的博学真的博学,但是有标准吗?你学到什么地步叫作“博”?回到刚才说的“古之学者为己”每一个人都可以博他的博,尽其可能地博学,开放心胸,没有意、必、固、我,只有“尽情”这两个字,我们就接近了君子的风范、圣贤的人格,所以我只努力每个人尽情地好学,这叫作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请问文从哪里来?所有的文只不过是从一个一个有自觉的人心性中发出来的,所谓从最清净法界等流而出,他的每一句话、所记下的每一个字,不只是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就是般若,语言就是智慧,所以我们所读的这些书,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活生生的,它在唤醒所有的人,为什么能够唤醒所有的人?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圣人的心跟我们的心一样,他怎么能唤醒我们,如果他是天生的,他怎么能够作为我们的模范,所以我们读了这么多书,可能越博学以后越发现,所有的学问不过在讲一件事,我们的心性。而这个心性在现代的意义上来说,可能比古时候的人所认识的更加地宽广一点。道德从心性而发,我们是可以了解的,因为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主要讲这些事。但是现在我们能不能想一想,请问逻辑、数学、科学、知识以及各种技能,从哪里发?从哪里来?依然要回归到心性,所以就有两重的心性,于是我们有两重的学问。

 

五四以来九十多年了,我们说要全盘西化,讲客气一点就是我们要吸收西方的文化,讲得啰嗦一点就是我们要学习科学与民主。请问西方文化的根源在哪里?科学与民主的根源在哪里?如果不从根源上来了解,你谈何吸收,更谈何消化?所以现代的读书人,好像跟古代的读书人不大一样,不过我越深沉地思考越发现,它完全一样,就是尊重所有的智慧,尊重所有的理性的成果,其实就是尊重所有的圣贤、豪杰之士,而尊重他们,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每一个人尊重他自己,不要浪费他自己,不要委屈他自己,不要他自己白过这一辈子。(众鼓掌)这就是我们一二十年来推广读经的一个基本的心愿,也是我们现在要成立书院的一个原始的心愿,当然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所有的中国人,乃至于世界上都来亲近圣贤的一个基本的心愿,从这一个心愿发出去,它可以无穷无尽,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所以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每一个人自己之事,也是国家民族历史之事,也是整个人类,整个天地宇宙之事,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件事。(众鼓掌)

 

书院的名称,或许还留在我们国人的头脑里面,还写在书上,但是确实已经没落了,没落了百年。最近以来,有所谓“国学热”,书院在许多地方,默默地复兴起来,不过这个所谓的书院,有好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一些学堂,就是做基础国学教育,基础读经教育的地方,也可以号称“书院”,因为古时候的书院也是从藏书之所,藏书之处发展起来的,所以凡是有书的地方,凡是有人读书的地方,都可以叫作书院,只是越来越发展,书院成为讲学论道,传授心法的一个很庄严的地方,所以一般人现在提到书院,往往都还会想象古时候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嵩阳书院……等等这种讲学论道、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的,私塾跟书院都是私人设置,不过确实读书的年龄不一样,读书的方法不一样。那么,这种以私塾为书院,我们祝福它,将来能够从私塾变成正式的书院。第二种书院的形态,是古时候的书院,废弃多年了,现在把它整修出来,或许作为游览风光的胜地,里面有一些文化活动——就是办几场不定期的文化讲座,这也对地方书香风气有很好的提倡作用。第三类型是新设的书院,号称书院,里面办一些读经的班级,办一些国学才艺的学习,这也对地方文化的风气倡导有一些帮助。第四类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说的书院,不过这种书院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有明师硕儒来主持,号称山长,因为这里要传道。第二个条件,普天之下有许多学有所成,他或许要来印证、或许要来讨论乃至于辩论,有这样子的学者集结在这个地方。这样合起来才成为书院,称作书院的活动,书院的教学模式。

 

在我看来很遗憾的是,当今我们的社会非常缺乏这种能够主持书院的明师硕儒,几乎没有一个人敢拍胸脯说我可以当一个山长,因为这是一个无道的时代。其次,我们也找不到这种好学之士,找不到已经有相当学问、想要去印证他的道的人。所以按照现实的情况综合地来考虑,当今是很难有书院成立的,那我们现在要成立一个文礼书院,我首先在这里跟各位说明的是,这个书院由我来发起,但是我不是山长,我不敢当山长,或许我们要找哪一个人可以来当山长,如果还没有找到,那我权且代理一下!(众鼓掌)但是哪些人来讲学论道呢?或许些朋友可以来互相切磋。不过,我有另外一个设计,就是我们重新培养读书种子,而这个读书种子刚才说了,从我推广读经以来,有所谓的十年播种,就是到处去做读经理念的推广……有一次,我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济南,结束之后主办单位招待我们去上泰山,坐著大巴,在这个山中盘旋向上,这个导游小姐就说请大家往山下看去,一片的郁郁葱葱,一片的松树林长的真好。她说这以前是没有树木的,整个都是光秃秃的山,是因为建国以来在东北采了许多的松籽,用一布袋一布袋地装起来——松籽它的分量是很小的,虽然一个松籽可以长得很大,但是松籽是很小的,一个布袋的松籽不知道几千万粒——一个布袋一个布袋放在直升机上,直升机架飞在泰山的上空,把布袋打开,漫山遍野种子就撒落在泰山的所有的山头上,也许一万颗种子才能够长出一颗松树。但是毕竟种子撒的太多了,所以现在的泰山就整片的翠绿、整片的生机盎然,(众鼓掌)这叫作遍地撒种。前十年就是遍地撒种,只管往前走,毫不回头,我曾经引用过泰戈尔的诗句,他说,“只管往前走吧,不必采拾路畔的花朵来保存,一路上花儿自会继续地开放。”(众鼓掌)

 

因为孩子们读得很好,老师跟家长都希望让他继续读,孩子也喜欢读。于是我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遍地撒种之后,从五十五岁开始、就是从十年前开始,鼓励各地设立私塾。所谓私塾就是全天候读经,将孩子上学的时间转为读经的时间;十年来这些孩子他经典的背诵量,已经接近古人的背诵量,也就是说,他对于中华文化的书籍,所谓经、史、子、集,这一种的文体的体会,已经渐渐地打下根基,这些孩子将来打开五千年的书,就像读报纸一样。还有,我们更让他读外文,外文也是用背诵的方式,中文读经二十万字、外文读经十万字,这样的孩子他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需要进一步地开发,于是我们就一定要成立这个书院,这个书院其实也不是今天才想到的,它是从一开始遍地撒种的时候就规划好了,只不过到今天时机成熟了!(众鼓掌)

 

感谢各界的支持,我们也默默地在台湾、大陆做了不少推广工作,以及促进书院成立的工作。尤其就在上个月底这个月初,我们很荣幸地得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陈越光秘书长的协助,他很乐意为我们在这个国家级的非常有信誉的基金会下面设一个专项基金,这个专项基金就称为“文礼文教基金”。这不只是为推动书院来做准备;它还要做许多边远地区、农村儿童的教育,关注农工子弟所谓的流浪儿童、留守儿童,乃至于我们还要开办读经的师范班,培养许多的读经老师……这些工作,将来都要由这个基金来作为赞助支持的主体。在这里也呼吁我们各位朋友,请你也支持文礼文教基金,当然我非常感谢陈越光先生的促成,谢谢!(众鼓掌)

 

最后,是推广读经到现在的一项无穷前景、非常重要的活动,所谓“全民读经·论语一百”。我们设一个网络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登记,自愿报名读“论语一百”。怎么读?就是只读《论语》的原文,什么时候能够读一百遍,他自己立下一个计划,他愿意两个月之内把《论语》读完一百遍,还是五个月,一年也没有关系,然后他去找两个见证人说我在读《论语》,为什么要找两个见证人呢?是希望他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说不定这两个人听了他的介绍,也想要读,于是这两个人再找另外两个人……。等到这一个人读完“论语一百”之后,我们可以期待,这个人必定有一种感受,叫作——脱胎换骨!(众鼓掌)通过这样的感受,我们希望他进一步支持这个活动,怎么支持?很简单,他再去介绍给别人让别人来读;还有,另外一件非常实质的支持,就是希望他捐给我们这个活动、捐给我们这个基金,捐一百块钱人民币。(众鼓掌)

 

我不知道我们这个设计到底会不会成功,虽然我们不必求成功,但是我们也希望它成功。我就在这个场合测试一下,假如有这样的一个活动,你愿不愿意参加读经,读“论语一百”,愿意的请举手。(台下嘉宾全部举手)了不起,好,请放下。还有一个……不好意思,但是也一定要问;既然成立了基金,这个基金是公天下的财富,所以天下的财富天下人用,所以我也不必脸皮再薄了,读完“论语一百”你肯会捐出一百块人民币的请举手(台下嘉宾全部举手)……了不起!(众笑,众鼓掌)总之,谢谢各位,谢谢各位一路上扶持我们的人、谢谢各位将来继续关怀我们的人,其实关怀我们,就是关怀大家、关怀天下。

 

我们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这个望月团圆的时候,我难免借用苏东坡的文句“人有离合悲欢,月有圆缺阴晴,此事听天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读经!”

 

谢谢!(众热烈鼓掌)

 

本站编辑:澤之

 


【朝话】栏目简介:

“朝话”为本站固定栏目,其文章选取以大儒先贤之语录、短文或文章片段为主,字数务求少而精,内容切近而警人,周一至周五每日凌晨4:30定时发布。或有勤学者早起而读之,则可助其反省人生、振拔生命,又或能长其一日之志气,日积月累,德业工夫或有渐进之效,则本栏目不徒为虚设,编者亦稍安心于大儒先贤教导之谆谆矣。

“朝话”其名取自梁簌溟先生同名书籍《朝话》,其义则见之于其书首篇之《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文章推荐】

 

  季谦先生|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附视频)(中央民族大学系列讲座 壹)

  季谦先生|迈向“全民读经时代”——与经典有约:“论语一百”

  季谦先生|孔诞日谈尊孔与读经——9•28全球读经日暨全民“论语一百”倡导

 

【专题推荐】

 

  读书法|读传统经典的心态与方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三辑《永恒的理想:文礼书院》。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0)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