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爱是因内力充沛而有效(《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五)

恕是爱人行动的向外伸展,忠是使这爱人行动能有效伸展的根本动力。原来爱之所以能有效而感人,关键还是在内在动力的真诚充沛啊!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张问行。子日: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篇》6章

司马牛忧日: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篇》5章

恕的基础是忠,爱的前提是先得有一个独立自由、真诚无私的人格。所以,要想让我们对别人的爱能始终如一、可信可感,而自证为不变质、不走样的真爱,与其诉诸外在条件的支持,(有钱有权?青春美貌?亲近的血缘?可靠的制度?)不如求取内在修养的保证。真的,多少壮士床头金尽,妻妾便下堂求去?多少美人红颜已老,男人便弃如敝展?许多男人迷信男性雄风,遂乞灵于种种壮阳药;同样的多少女人迷信撒娇耍赖,而浑不知将愈令人厌烦悚惧。尤其在女性启蒙、两性平等的今天,这些驭夫驭妻之术,尔虞我诈之行,老早已经过时而不行了!

那么,怎样才是行的呢?所谓行得通,也就是有效的爱,也就是不只我心中有情意,还期望这情意能充分传达而让对方感动。子张便正是针对这一点向孔子提问,没想到孔子的回答,完全不涉及技术层次(如沟通的方法、博取别人好感的技巧,乃至引起别人注意的窍门,等等),而直接告诉他沟通的内在心法,就是“言忠信,行笃敬”。

当然,在这里所谓忠信,不单指说实话(忠于事实)与言出必行(忠于承诺与契约),更是指发自良心、饱含善意而本质可信。例如一个人真诚地向情人示爱,或由衷地对别人的善行付出赞美,这都不是一种承诺,而只是一种心意的表示。在此我们当看重的不是他是否会信守爱我的诺言而永远爱我,而是他讲这话是否真诚由衷。若是,这一刻便已令我感动欢喜而无待未来了,若不是,则花言巧语再多又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所谓言忠信。

当然,真诚的善意虽不必靠未来的行动验证而本质上当下即是,但基于真诚善意的本质内涵即是愿永远相爱,所以爱人者也一定会愿意尽力让他的爱心爱行永远持续的,只是这持续纯出于自由意愿,而不是根据承诺的义务或守信的道德,换言之,它靠的是内在真心的诚恳动力(即所谓“笃敬”)而不是外在法律教条的鞭策驱迫。因为只有出于完全自愿的善意才会让人充分感动欣悦,也才配称为爱。

勉励自己凡说话都出于内心的真诚(言忠信),而且自愿诚恳地照自己的话去实践(行笃敬),这可说就是爱人的普遍心法,是无论到了哪里,甚至是边远蛮荒之地都管用的,因为人就是人,都愿被如此真诚对待啊!(虽蛮貊之邦行矣!)反之,若油嘴滑舌,行为轻浮,就是在自己家乡,又有谁会相信呢?(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因为你根本就是个虚伪自私不可信的人嘛!

在这道理中,我们看到了爱的完全自主性,因为它一出于自由意愿,二不必靠未来的结果验证(当下即是),所以是可以完全由人自己决定的(此之谓自由而无条件的爱)。孔子因此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我要爱就能爱),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爱是完全靠自己去实践的,难道还可以靠别人代劳吗?)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就没有很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因为他的哥哥向魋作乱,担忧兄弟之情不久,而忧心忡忡地诉苦说:“看人人家中都兄弟和乐,为什么我这么不幸,有兄弟也像没兄弟一样!”他的同学子夏(子夏姓卜名商)于是跟他说了一番要重实不要重名、要靠自己不要靠外在条件的道理。他说:“俗话不是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外在条件是靠不住也无法强求的。亲如兄弟,他要不学好,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我们何必非要在亲兄弟间领受兄弟和顺之乐呢?只要我们心存善意,认真修养,没有片刻怠惰(敬而无失,失是差失荒怠的意思),然后秉这样的善意去诚恳待人。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相亲相爱的对象。你又何必为无缘和自己哥哥相亲而发愁呢?”

子夏提到的爱人心法“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和孔子提的“言忠信,行笃敬”是一样的,都是内在的忠于己、外在的信于人,也就是忠和恕。恕是爱人行动的向外伸展,忠是使这爱人行动能有效伸展的根本动力。原来爱之所以能有效而感人,关键还是在内在动力的真诚充沛啊!

 

编辑排版:躬厚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江西教育出版社《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躬厚的头像躬厚编辑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