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后记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将本书编排列印好的全稿一口气校阅完毕之后,心中竟升起一种百感交集之情。一方面是感到连《论语》这本传统上所有士人必读的经典,如今都不免冷落如斯,则其他可想而知。但同时又感到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时机似乎也已渐近:《论语》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华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重新让世人惊艳。真的,我一方面到各大学中文系演讲,常常随口引用《论语》的名句,同学们居然一脸茫然;但同时近年来儿童读经的风气又日益兴旺,令我不得不油然寄望“读经的一代”赶快长大。

 

当然,儿童读经只是自然背诵,暂时不求义理的理解体会,这在儿童阶段是恰当的,因为经典预存胸中,到他日缘会到时,相应的语句才会适时跳出来在第一时间予人提醒或臂助。但同样的,到那时候便不能只靠文字而不求义理了。所以义理的疏释仍是当逐渐引进才是。

 

但要如何适时引进义理呢?孔子之学既然是圣之时者的学问,则诠释《论语》的方式也当与时俱进才是。像古代的章句注疏恐怕是不合时宜了。二十年前,我和王邦雄、杨祖汉、岑溢成诸君曾使用“义理疏解”的方式来解四书,那是将原典打散,改以义理的主题为序,分别选取原典中章句,串组成有意义发展脉络的单元。这比较能呼应现代学术的系统要求,但也不致削足适履,割裂了原典的精神。但这方式依然是依经解义,对现代新人类而言,仍是嫌严肃沉重了些。

 

因此,本书的写法是另一种尝试,就是不再依经解义,而转以人的生活为经,顺着一个自然生成的脉络,去一方面论述人生义理,同时随缘引《论语》原典以相印证。于是著作形态遂变成不是人解《论语》(我注“六经”)而是《论语》解人(“六经”注我)了。这种以人为经,以典籍为纬的方式,也许会更贴近人生,或者更能拉近经典与现代人的距离吧(例如原典的现代语译更生动流畅)!

 

而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著作形态,其外在机缘则是应邀为《中华日报》副刊写每周一次的专栏,专栏名就是“让孔子教我们爱”,一年多下来,我并无预定的计划,纯是选好第一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之后,就让它自行发展,遇到社会上发生什么大事,也随缘论及,这样自然发展下来,居然也像一个生命体一样,有了它自己特殊的历史与性情。中间当然不离《论语》义理的根本,可也处处有我这个作者的风格色彩。我很喜欢这种方式或风格,我觉得这可能会是新时代一种恰当的解经方式。因此也就乐意将这种方式陈示于读者之前,想问一声:您觉得如何?

 

在我以自家生命与经典的对话之中,您愿意也来参加一脚吗?当然,经典毕竟是经典,在随缘应世而附属于人生之后,仍当还原它独立的地位。所以,在书后我做了一个“本书引述《论语》原典索引”,以供查考。于是一方面是“六经”注我,一方面仍是我注“六经”,一往一反,圆成一体,对这种新解经方式的尝试,也许会更周到一些吧!是为记。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1)
上一篇 2022年10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3日

相关推荐

  • 钱穆:八十忆双亲——怀海义庄

    七房桥阖族,有义庄三所。惟怀海义庄最先最大,乃由老大房五世同堂祖先所创立。特建一庄屋,在七房之最东偏。族中大集会必在此。而五世同堂一宅后最贫,特多孤儿寡妇,老死者无以葬,幼小者无以…

    家风家教 2021年10月19日
    01.2K0
  • 钱穆:八十忆双亲——七房桥

    余生江苏无锡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之五世同堂。溯其原始,当自余之十八世祖某公,乃一巨富之家,拥有啸傲泾两岸良田十万亩。而上无父母,下无子女,仅夫妇两人同居。十八世祖年三十左右,婴衰虚…

    家风家教 2021年9月23日
    01.2K0
  • 吾父吾师——回忆我的父亲唐君毅

    本文作者:唐安仁 一 很小的时候,对父亲的印象不多,因为我大都是跟着阿婆 (祖母),而且对他有些害怕。因为我总记得,父亲曾认真瞪眼指住我的鼻子警告我,阿婆午睡的时候,我如果不乖乖安…

    2022年1月4日
    02.1K0
  • 熊十力:先世述要(之三)

    编者按:此文系熊十力先生去世前三年所作(八十岁时),彼时,熊十力先生“身心俱受摧残”,心境悲凉,此文先半部分回忆先世,后半部分议论”家天下“,颇长,未完稿,收录于《十力语要》。本站…

    家风家教 2021年11月30日
    01.1K0
  • 朱伯庐: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注释)(附:作者小传)

    宏谋①按:《礼》:“男子三十壮有室②。”今则未弱冠③,而已多授室者矣。此其去成童无几,能知闲有家悔亡④之道者盖鲜。故于论读书后,既继以《治家格言》,所以及其志未变,而使知保室宜家之…

    家风家教 2021年9月2日
    02.7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