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怎样才算是一个成熟的人(《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一)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篇》22章

 

近些年来,社会乱象毕呈,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人心更是浮躁,表现于人际关系,就是朋友猜忌,亲眷成仇。似乎人人都不相信别人,甚至也不相信自己。许多人说:社会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但它到底得的是个什么病呢?却得仔细判定,才好对症下药,从根救起。

 

这些林林总总的病象,如果推究根源,仍当是“人”的素质出了问题,而呈显于外的总病征就是“爱”的能力严重衰退。为了个人现实谋生(放大来看就是产业的经济竞争乃至民族的救亡图存),人的眼光完全被金钱权力吸住,看不到功名利禄以外的人生。我们的家庭教育(身教)、学校教育(言教)、社会教育(境教)也因此只知教人做一个赚钱的工具,而忽略了人是一个“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主体,当然也就忽略了与作为一个“人”密切相关的生命教育、感情教育。遂使得人们逐渐丧失了爱的能力,而损伤了爱这一项人性的最重要素质,人当然也就愈来愈不像人了。

 

但丧失了爱的能力的人,并不是就没有爱或感情上的需要,相反的这需要会更加迫切而强烈。乃因有能力去爱、知道怎样去爱的人,他的感情生活是主动、自发,可以由自己决定、自己创造而不愁匮乏的,所谓“为仁由己”(《颜渊篇》1章)。但有心无力的人,他欲爱之心(这毕竟是无可遏止的人性)却会因强烈的无力感而闷住;遂使他的感情生活因通不出去、无法实现而变得空虚、愈感匮乏;也使他感情生活的方由“自主去爱”逆转为“渴望被爱”了。

 

当然,当一个人年纪还小,还不具备爱人能力的时候,他的感情生活确是以被爱为主;所以小孩撒娇讨爱的时候,我们只会觉得天真可爱。但当人已长大成人,他的爱人能力也理当同步长成,他的感情生活也就理当进展为以去爱为主。否则他就会出现心灵上的“成长停滞症”,也就是感到空虚、烦闷、焦虑。这种因身心发展不同步的落差而造成的病症就会促使人一方面积极甚至徼烈求爱(小孩撒娇只是自然,不会那样饥渴、激情),但一方面又会觉得求爱有伤自尊(毕竟我已经是大人了,不像小孩还没有这么强的自尊问题),遂使他的求爱行为愈发隐晦别扭,也因此愈不容易得到被爱的欢愉,心灵反而愈加空虚烦闷焦虑,也就是“成长停滞症”的病情反而更趋严重而使人更不像一个人了。

 

真的,现代人普遍罹患的就是这个“心灵成长停滞症”或“爱的能力缺乏症”。如果我们把爱的能量也视为一种资源,因而有资源的生产与消费问题,那么就可以说目前社会的问题正出在感情资源的总生产量远低于总消费量。所以才会人人伸手要爱却很少有人能给出爱,所以各级辅导机构才会接到那么多求爱不得者的苦闷申诉。

 

所以,怎样恢复我们的爱人能力,治愈我们的心灵成长停滞症,让我们重新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就真的是当务之急了。

 

《论语》中,孔子就借着学生樊迟问“怎样才算是一个人”而回答说:“一个成熟的人(就特称为‘仁’),是应该具备爱人能力的。”换言之,爱——或说爱人的能力——才是人之所以为人(仁)的关键要素。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妨就以此为标准,检查一下自己:我真的算是一个已充分长成的人(仁)吗?

 

本站编辑:澤之

 


【文章推荐】

 

  曾 昭 旭 |如何入论孟之门

  季谦先生|读《论语》《孟子》法

 

【专题推荐】

 

  读  书 法|读传统经典的心态与方法

  季谦先生|论语七讲——中华书局系列讲座(含视频)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2)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8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