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先进第十一 第14章|总第267章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程子曰:“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

家语云:“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

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门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夫子释之。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瑟,是乐器,古之为士者,无故不去琴瑟,所以养性情也。

○奚字,解做何字。

○堂,是厅堂。

○室,是房室。

昔子路好勇,故其鼓瑟常有北鄙杀伐之省。孔子闻而儆之说:“吾之教人,以变化气质、涵养德性为要,而乐之为道,审声可以知人。今听由之瑟声如此,则其气质未变,德性未纯可知。何为而鼓瑟于我之门乎?”孔子此言,盖欲子路深自警省,以克其刚勇之偏,非遽绝之也。门人闻孔子之言,乃遂不敬子路。孔子晓之说:“汝等岂以仲由为不足敬耶?凡人之学识,其正大高明的去处,譬如厅堂一般;其精微深邃的去处,譬如房屋一般。今由之学识,已造于高明之域,而未入于精微之奥,就似人已升到厅堂,但未入于房室耳。使能勉力进修,所至固不可量,安可以是而遽轻忽之?”

然观孔门入室之徒,自颜、曾之外盖亦无几,以是知圣学精微之奥,诚未易窥,而人既知所趋向,又不可不勉其所未至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子路性刚勇,其鼓瑟声亦然,夫子戒之,盖亦有由也不得其死之忧。

升堂入塞:升堂入室,喻入道深浅。子路可使从政,特未达礼乐德性之奥耳。

 

【白话试译】

先生说:“由的鼓瑟声,为何发在我的门内呀?”门人听了不敬子路。先生说:“由呀!他已升堂了,只是未入室罢了。”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音sè,古代的一种乐器,和琴同类。这里指弹瑟的声音。

:犹如“何”字。

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这是比喻的话,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

 

【疏解】

○由于未能掌握德性上的自主,因此对气质上力量的流散,也就很难时时都稳得住。有时气顺其惯性而动,无德性上的真我去先期疏导,引其转向,便会积渐至于逾越分寸,形成浮躁不安的态势。当然,不同的气质,会形成不同形态的逾分浮躁。如子路,气质是好勇的,因此逾分起来也就易流为刚愎暴戾。而诚于中形于外,那一点气质的躁动便表现在子路的瑟音之上。孔子听子路鼓瑟有杀伐之气,便及时提醒他要警惕。这原是即气质以修德性的当机指点,不想门人竟执着于这修德历程中的偶然情况,视为子路一贯的人格形态,因而不敬子路,则其过尤甚于子路。所以孔子又转而告诫门人,说子路虽还称不上成德(以入室来比喻),但而对自家的气质以修德的工夫(以升堂来比喻),还是你们所不及的啊!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顺便一论转化气质以成就德性这个问题。原来修养德性与成全气质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愈多一份德性上的自主,便愈少一份气质上的躁动。所以,愈明白自己气质之浮躁的人,其实也是在愈接近于能掌握到德性的自由。完全不修德的人,才是朦然不自知其躁呢!所以孔子在这事上提醒子路,正表示子路的修德已到达此一层境。门人因此不敬子路,才反而更显露出他们的量小识浅,还不到子路的程度呢!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四【气质的成全】(曾昭旭)第卅三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6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