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立志不再逃难怕死(《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二十八)

电影中常有临死前才坦白对暗恋的情人示爱的情节。为什么平时不敢?因为顾虑多、自我防卫强。到临死前奇妙地这些疑惧都撤销了,人心就坦直了。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日: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篇》19章

 

分析过怕死问题的本质,明白人所怕的其实不是肉身死亡而是别有所在之后,我们便可以导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生的诸般烦恼病痛,无非从怕死一念辗转繁衍而来。

 

所以,若要解除这些烦恼病痛,归根到底,也得要真实面对怕死这一念,以求得根本的解除或转化才行。这在佛家就称为“了生死”,基督教则说:“要丢掉(假)生命,才能得到(真)生命。”至于孔子呢?当然就是“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鼓励人积极面对人生课题,逐一清除人生债务(也就是所谓“知生”),于是怕死问题就自然解消了。

 

但对所谓积极知生,我们该怎样着手呢?因为落到执行或实践层面,一些技术性问题便会浮现,例如把向来装着看不见的人生问题一旦掀开,就会发现干头万绪,真不知从何做起。又例如面对人生历史、承认失败丢脸、落实修养还债,好难啊!

 

我们不妨先谈难不难的问题。记得以前我们就谈过人生的难不是来自修养,而是来自过去长久的不修养。修养或勇敢面对人生历史,只是掀开本来就存在的人生病痛或债务,而让艰难感浮现罢了!所以与其逃避问题让债务愈加沉重,还不如勇敢面对,开始修养,好让债务日减,艰难感日消为愈。等到功夫圆熟,我们便会感受到真实的人生原来是这么简单清爽、轻松自在!

 

真人生真的是这么轻松自在的吗?而所谓轻松自在的生活内容又是如何呢?佛家道家不也强调自在逍遥吗?那孔子说的又跟他们有何不同?

 

这最主要的不同,就在佛道两家重在表显自在逍遥的纯粹形式或虚境界(这容易流露美感),孔子或儒家则重在指出会导致自在逍遥的真实生活内容。而这样真实的生活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真诚坦白与爱(直与谅),或者干脆连起来说,就是真诚的爱。

 

孔子说:人之生也直。人生本来就是如此简单而明白(这是直的第一层含义):你心中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有什么感觉表达什么感觉,想爱就去爱(这是直的第二层含义)。这就是最真实永恒有意义的人生啊!(这是直的第三层含义)

 

以上分析的直之三层含义,约略相当于《易经》的易之三义:简易(简单明白)、变易(随缘呈现、随机转化)、不易(永恒普遍)。原来《易经》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这本来简易直爽、自在快乐的人生、是怎么变得如此复杂沉重、痛苦艰难的呢?答案无他,就在不肯正视人生的挫折失误,妄想逃避遮掩;而就在逃避遮掩中,逐渐建构起愈来愈复杂烦琐的自我防卫系统,以图保护那愈来愈脆弱害怕、丧失自信的自我。却不知这防卫系统既排拒了别人,也封锁住自己,让人的生命感情压抑堵塞、孤单苦闷;到忍不住受不了的时候,就只好鲁莽宣泄、盲目冲撞,反造成新且更大的创伤。而就在这开门关门、爱与不爱之间,造成人心的疑虑畏惧、矛盾彷徨;结果是关门徒生忧惧(如幽闭恐惧症),独处也不安稳(就会胡思乱想),开门又难免紧张,爱中也常杂疑虑(遂忍不住要测试考验)。于是本来简直的人生,就愈变得复杂艰危,成为不可承受的重了。而追根究底,则不过是一点逃避遮掩、畏难怕死之心在作祟罢了!却不知逃难反使人生更难,经污染的人生,也只让人更沮丧不想活了!这就是孔子说的“罔之生也幸而免”(假人生就是只图逃避苟免的人生)。

 

所以,要恢复人生的真,要义无他,就只是勇敢真诚面对人生的无常、历史的创伤罢了!或简捷地说,就是不再怕死罢了!别以为这很难,其实人人做得到。电影中常有临死前才坦白对暗恋的情人示爱的情节。为什么平时不敢?因为顾虑多、自我防卫强。到临死前奇妙地这些疑惧都撤销了,人心就坦直了。这叫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见这点善心善言、爱心情意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闷着罢了!那为什么不就在当下此刻就把这遮藏拿掉,防卫系统撤除呢?俗语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因人死过一次,终于觉悟要坦直做人了。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2年3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