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眼前一念,就是自由之门(《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二十九)

管他人生债务有多少呢!计较数量就是胡思乱想,自己吓唬自己。我此刻正在还就对了!管他该爱的人有多少呢!我此刻遇到谁就对谁致我真诚的善意关怀就够了!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篇》30章

 

前文提到知生行仁有两点最常见的技术性疑难。其一是要落实修养好难。结果往往是心里一念怕难,就逃掉了,遂让人生债务又多积了一点。其二是逃久了本也似乎可以债多不愁的;一旦面对,反而会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结果则是心头一烦,又暂且搁下。遂让还债之事,更加蹉跎。

 

其实这两点疑难是一体的两面。前文已论证修养之事,无论是自省(己立、己达)还是爱人(立人、达人),本质都非艰难,难的根源是来自人自己向来的逃避。同样的,人所以会觉得人生问题千头万绪,也是来自心态上的逃避。

 

当然这两种逃避虽然本质同一〈就是不肯真诚勇敢面对人生的心态),但迹象却不相同。怕难心是就人生债务的庞大总量而言、怕烦心则是就这么多人生债务要先还哪一件的行动程序而言。真的,一般宣告破产者诉诸法律来善后,也得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偿债计划。那么人生债务的清偿计划又该怎样拟订,才能让我们感到有可能还清,从而有信心有勇气去开始还债呢?

原来人之所以会逃难怕死,并不见得真是无诚意面对人生(并非真怕难),而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而是这么多债务课题不知从何着手)。所以才一天拖一天,终致积成愈加庞大的债务,遂亦更不知从何还起,而至于纠结成这个终生逃避,也终生怕死的情结的。

 

所以解题之方,也就不妨从勉励人不要怕难(论证修养爱人并不难),转移为教人如何拟订偿债计划,如何起头、如何着手去还债了。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拟订人生的还债计划,好让我们从怕死的泥淖中超拔呢?

 

在此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人生债务是无法借拟订一个计划而还清的。因为生命的本质,或人生债务的本质,根本就和在社会上作有限的角色扮演,或社会生活中的有限债务完全不同。生命的本质是无常(就个体生命言)而又永恒(就生命长流言),所以历代生命所串成的共同债务(佛家所谓“共业”)是永远还不清的。所谓历史,哪里只是一己的历史呢?根本就是全人类的生命史啊!人的爱因此能够超越个体藩篱以触及别人,人的债务也因此无法只局限于一己而不管其他。因此谁能以区区肉身、短短百年去承担宇宙的无穷呢?

 

但是很奇妙的,我们也正从这里(也就是从人普遍的怕难畏死之心),看到人其实是都朦胧地感受到在他的肩上有全宇宙的分量。这是人之外的动物植物无生物不会有的情怀。问题只在这朦胧的心,先感受到的是全宇宙在肩上的沉重,而非我的生命原来是通于全宇宙的无限尊荣罢了!

 

古诗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堂·吉诃德也曾不自量力要对抗全世界。我们可以笑他们愚痴,我们也可以凛于他们的雄伟。而愚痴与雄伟的界限何在?怕死与了生死的关键究竟在哪里呢?

 

依孔子的意思说,是:依然在真诚面对眼前当下唯一真实的人生,去为所当为;而不要疏离这唯一有能为力的当下,转去对过去未来胡思乱想!

 

原来眼前当下的人生(就是“能近取譬”的“近”),是我们唯一真实存在的人生。在这一刻,我们是真正自由的,我们的心要爱就能爱,要通就能通,要改过就能改过。所以,管他人生债务有多少呢!(计较数量就是胡思乱想,自己吓唬自己。)我此刻正在还就对了!管他该爱的人有多少呢!(理论上人该博爱众生)我此刻遇到谁就对谁致我真诚的善意关怀就够了!乃因只要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打开,我们就已在当下超越了一己的有限,而亲证与字宙合一的无限。此之谓“一刹那即永恒”。原来消极的还债或者积极的爱,都是质的问题而非量的问题。此一刻通了,就是生命的自由:此一刻堵了,就是人生的债务。怕死还是知生,原来只是一念之间。所以孔子才说:一个真实的人(仁者),不过就是一念(欲)落在恳切自省(己立己达)与坦诚爱人(立人达人)的人罢了!这是在眼前当下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能近取譬),所以修养做人(为仁之方)真的又有什么难的呢?就看你是要真诚面对还是心虚逃避罢了!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1)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2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