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爱原来是这么自然的事(《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三十)

爱根本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自然就会的事。孩子与人感通的本能真实敏锐到如响斯应。总是人哭亦哭,人笑就笑,与环境相融,与天地同步。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述而篇》9章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篇》10章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篇》32章

 

爱心善意存于我们心中,是永恒而且普遍的(永远对一切人心存善意),这是我们对人性的根本肯定。但这永存的善意能不能表达出来或者有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却不一定。如果不能表达,是爱的失能间题。原因乃出在生命受伤封闭,管道堵塞不通。其表征就是犹疑烦恼怕死,其解决之方就是赶紧做身心的反省修养还债,好让自己的生命重新开放,重新有信心与勇气去爱。

 

至于爱心善意是否有机会表达,这则是人心虽然无限,人力毕竞有限的问题。解题之方就是无限还给无限(肯定人之性善),有限还给有限(明白我们毕竟无法事实上爱尽一切人、做尽一切事),而用能近取臂、随缘爱人、把握当下来连接有限与无限。所以把握当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若能当机认取,不让爱的机会错过,当下便是即有限即无限,一刹那即永恒的神圣境界,足以带给我们自由悦乐、充实饱满之感。这其实就是一切宗教所欲企及的境界(遂名之为“天国”、“极乐”)。当然,这首先得要打通生命的堵塞,让生命恢复开放健旺(这称为仁),然后才谈得上把握当下、适时表达(这称为智),仁且智才称为圣,也才是爱人行为、爱之生活的全面实现。

 

子贡曾称誉孔子说:“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篇》2章)请问孔子能近取譬以及爱人的表现是如何呢?《论语·述而篇》中就有几则生动的描述:

 

1.孔子吃饭的时候,如果刚好坐在居丧者的旁边,从来就没有吃饱过。 

 

这与其说是孔子的礼貌(这偏指外在行为形式),不如说是孔子感情的触几而生,自然流露(这偏指内在的感情动力),使他当下感应到对方生命的实存情境,而与之通流共鸣。

 

2.孔子若在那一天去吊祭过什么人,他在那一整天都不会唱歌。

 

这不是孔子的行为规范或心理执着,而是顺情感的自然惯性去自然抒发。原来爱心是自由无羁的,但转成能量,显为情结就有自然的惯性,流荡抒发。这时我们也应当尊重物理的法则、情感的方式,让这已经涌现的情绪(不管喜怒哀乐),自然消散,而不要以心制气(老子说:心使气日强),强加控制压抑,反倒会使生命受伤封闭,从此堵塞不通。

 

3.孔子有时侯和别人一起唱歌,听到谁的歌唱得好听,一定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学着和他一起合唱。

 

爱是当下活泼泼的生命呈现,所以哀伤时不要压抑,遇到该赞美的事更需表达及时。这样,生命才能在最恰当而宝贵的时机(就是当下),通出去进人到别人的生命而与之和谐合一,这就是爱,这才是爱。

 

从以上孔子行谊的描述,我们可以领略或者感悟到一点,就是:爱人真的不是件难事。或者说:爱根本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自然就会的事。为了强调与生俱来,自然就会,道家老庄特别喜欢用纯真的孩童来比喻道。真的,孩子与人感通的本能真是敏锐到如响斯应。总是人哭亦哭,人笑就笑,与环境相融,与天地同步。那为什么人长大之后这爱人的本能反而迟钝萎缩了呢?无非就是一由于生命受伤防卫、疑惧堵塞变成不仁,二由于愈来愈依赖大脑,理性计量,结果用管理替代了感应,而变成不智(或说只有小聪明却丧失了大智慧)罢了!结果是变本加厉,人干脆就用理性计量建构起愈来愈严密的防卫系统,希望保护好他那脆弱的心灵,遂至更麻木不仁、烦琐不智,人距离自由与爱的生命境界就更远了!

 

所以,我们还是该及时猛省,用自觉的心,主动的爱去逆转这恶性循环才是。生命总当不断成长成熟,我们总不该连孩子都不如,是吧?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1)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2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