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别轻易戴上和颜悦色的假面具(《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三十一)

在这里其实重点并不在言语表情是否善巧和悦,而在那是不是发自真诚。原来言为心声,表情也应该如实表达他的心情。所以喜才该有喜色,怒就该有怒容,所谓言谈得体,也该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情、态度、意见的意思。这样言语表情才能成为人我间的好桥梁,而有效促进人我间的相知相爱。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3章

 

爱本来是一件人人与生俱来、自然就会的事,为什么随着人的长大,爱的能力常常反而萎缩消减?我们曾屡次提到是由于生命受伤未愈,所以心理防卫系统不但不能撤除,反而愈来愈牢固,理智计算、得失计较愈来愈烦琐,终致心灵更迟钝,愈丧失感应当下生命存在的能力,生命的创伤也反而更为严重了。

 

所以,及早察觉这种生命受伤封闭、异化变假的事象,及早加以治疗防止,以恢复爱人的能力,是很必要的。这当然就牵涉到反省改过、功夫修养的问题。我们之前也谈过好几次过与改过,如今则打算把重心改放在“异化变假的生命有哪些特征”之上,以期有助于及早作自我检查。

 

首先我想提出的就是“生命的假象”,也就是假生命表现于外的样子。在这里我们先不追究生命变假的病根,也先不细分假生命的种种征状,而直接先笼统地点出生命的假样子,那就是甜言蜜语、和颜悦色。

 

听到这种论断,许多人准会大吃一惊、大惑不解:我们待人接物不是正该颜色和悦、应对得体的吗?为什么孔子反而会根据巧言令色而论断其人为“鲜矣仁”呢?

 

在这里其实重点并不在言语表情是否善巧和悦,而在那是不是发自真诚。原来言为心声,表情也应该如实表达他的心情。所以喜才该有喜色,怒就该有怒容,所谓言谈得体,也该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情、态度、意见的意思。这样言语表情才能成为人我间的好桥梁,而有效促进人我间的相知相爱。

 

但基于自我保卫,不敢得罪别人,人慢慢学会只敢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敢显和悦表情,不敢显怒容了。于是人心情好时显好脸色,心情不好时也是显好脸色,他的好脸色就不都是真,而有时是假。等到习惯摆出好脸色时,就会连心情好时的脸色也不纯真了!为什么?因为他的和颜悦色已经成为一个定型的面具,不但遮蔽了他的怒,也遮蔽了他的喜。因为生命本是活泼流动的,就连喜悦的心情也是变化万端,所以表情也当随之起伏,一一对应,这才叫如实,这才显丰富,这才真动人。因为人之会被另一生命所感动,本来就不是被他的表情言语所感动,而是被通过这表情言语而传达过来的真生命、真感情所感动的例!所以言语表情愈生动如实,生命真情才愈没有遮蔽而感人。而用反的,当人因生命受伤而不敢显露真情之时。他的言语表情其不再担负传达真情的任务,而变为自我防卫的面具或假象了,而这面具假象通常就是无例外的和颜悦色而不会是冷若冰霜,乃因如俗话所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当然,偶然的例外也是有的,就有人用一概的冷若冰霜来做自我防卫的面具(先拒人于千里之外,以免烦扰,如名歌手王菲),但那也得具备特殊条件才行,(王菲敢,你敢吗?)所以一般而言,受伤生命的防卫假象还是以定型的或通常趋于夸张的巧言令色为大宗。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人又照例地摆出他的嬉皮笑脸、油嘴滑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的生命仍处在受伤未愈的状态,所以才需要如此防护,才无法拿出多少真感情来。他并不是无爱人之心,他只是一时之间,无力去爱罢了!这就是孔子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我们真的可以当生气的时候就诚实地摆一张臭脸给人家看吗?这又不然,因为我们固然没有义务取悦别人(所以不高兴时不必巧言令色,强颜欢笑),但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创伤不快转嫁给别人。原来人际交往,以真诚的爱相待,本来就需以“生命处在健康的状态中”为前提。当生命受伤恚(huì怒之时,本来无力爱人,而需要暂时从人际关系中撤离,去优先作反省改过、疗伤止痛的功夫。所以暂时用一个假象或假面具把人我隔开也是对的,只是这是的保护网应该是一般的社交礼仪而不是已成为个人习气的胁肩谄笑;是依社交礼仪的程序及时而有礼地退场而不是滥用巧言令色去作虚伪的周旋。而尤其重要的是:如果站在正义的立场我们该用强烈的情绪去表达抗议,我们当然也可以(因为应该)显大怒之容,因为这是“义怒”而不是生命受伤的转嫁或反弹。真假之间的分际或疑似,当然是应当仔细分辨的。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2022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公益】欢迎加入儒学与经典入门共学群……
(加小乐老师微信号: lexi-xia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