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真爱就是情绪的如实不过度(《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三十二》)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篇》20章)

 

受伤未愈的生命,有许多征状。上回(按:《别轻易戴上和颜悦色的假面具》)先笼统谈巧言令色之假,现在再分别就各种不同的假一一指点。

 

第一种假就是情绪过当。本来情绪是心境的自然流露,所谓有笑意才有笑容,心怀愠怒就自然显怒容,这才是表里如一。而在其间当家做主的当然是我们的心,情绪只是如实表显心境的管道与表相罢了!当情绪确是忠于心境、恰当表露,那就是一种真情;反之,若情绪不能准确表达心境,无论是过度还是不及,就都不免是一种假。因为别人无法从你的情绪表相正确了解你的心境,你也就有刻意或不刻意的骗人之嫌,这不就是假吗?

 

但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过或者不及(任性或者压抑)的情绪流露呢?原因当然就是生命受伤,而且受伤的开始点通常不在任性(过)而在压抑(不及),也就是因为恐惧、担优等心灵压力而不敢将情绪流露之上。

 

正是因为压抑,使本该恰当流露的生命能量堵塞在内,人就会感到苦闷、烦闷。等堵塞的能量累积到临界点,人再也撑不住的时候,情绪就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引爆而大量宣泄,如狂歌、痛哭、暴怒、歇斯底里、抓狂……这就是所谓任性。原来任性并不是忠于自己的性情的意思,反而是自我心灵丧失了自主力而被暴发的情绪拖着走的意思。而当情绪失控,人心是既无能准确表达自己,也无力体贴关怀别人的。总之还是那一句老话:受伤的生命没有能力爱人。

 

但许多人却常常惑于激情,以为那就是热爱。尤其第一次见面就热情如火、欲生欲死,常令小女子又感动又害怕:感动于怎么会有人这样爱我把我当宝?但也不免会对这忽然涌出、无因而至的激烈情绪无法信任而感到害怕。请问这相反的两种感受何者才真?我愿跟您说,您的害怕才是对的,您的感动则只是个错觉。因为天下没有傥来之福,人会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不管怎样惊为天人)释放出这样巨量的情绪,我们都该质疑这情绪从何而来,而答案恐怕是:那根本是他长久积压堵塞的生命能量,因遇到一根偶然的火柴而引爆罢了!这哪里是发自真诚、自由表达的爱呢?至于许多人惑于激情也为之感动,八成也是因为缺爱已久,才会不管真假,先感动再说;那恐伯也不是真爱对方(真感动于对方的爱),而也是利用这机缘让自己同样苦闷堵塞的生命能量先爽再说吧!这应当解释为互相引爆,各自宣泄。当能量出清,就会发现彼此其实形同陌路,何曾有爱?所调“一夜情”,本质大抵如此,彼此关系当然也只是有性无爱,各取所需罢了!

 

当此之时、人的当务之急,便不该是鲁莽地去爱人,因为既无能力去爱,爱人便容易变质为挑逗、骚扰、侵犯、利用、伤害。而应该暂时从真实的人际关系中撤回,先作疗伤止痛、清除生命堵塞、校正感觉误差、重新找回心灵做主能力的功夫。这时便不妨借助于优美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洗涤澄清功能,让生命优游于作品温柔敦厚的虚拟情境中,自然放松因受伤而来的紧张防卫,而恢复生命本有的敏感自然。

 

但,怎样的文学艺术作品才具备这种洗涤生命的功能而配称为优美呢?孔子在此提出了一个判别作品好坏的内在标准,就是看作者借此作品流露的情绪,是否能恰如其分,无过不及。因为能做到这一点,就表示作者是先经过一番自我反省洗涤的功夫,让生命恢复到水净沙明的境地之后,才去写作的。这样的作品也才能对读者产生清明自在的暗示与感染力,而有助于受伤生命的复原。

 

孔子因此称许《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绪表达,深得中正和平之旨,因为他表达悦乐的情绪,不会过分而流为贪恋;表达悲哀的情绪,也能适可而止不致流为伤痛。孔子这两句话,其实已不只是在评论文学作品,也不妨移作身心修养或情绪管理的标杆呢!

 

这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应该以煽情、洒狗血、刺激感官、“只要爽就好”为务,文学应该蕴含永恒性的成分,那就是生命诚、感情的如实,这才是“道”,才是境界啊!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1)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