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爱是始于真诚而终于相信(《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六)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1章

 

对爱而言,虽然真诚的动机非常重要,因为自由、主动、无私地付出关怀,其本身就具有一种珍贵的价值感,所以才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或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但除了真诚的动机之外,有效的结果也一样重要。因为爱既然是对别人的善意付出,当然会希望别人果然因我之故而获得了幸福悦乐。因此,是得要问问对方是否对我的付出真觉得快慰才是。否则,若我们的付出对对方徒然造成骚扰,又怎么算得上是爱呢?

 

于是,当我们内心纯然的善意落到现实层面而显为种种行动以触及别人的时候,是一定要随时接收对方回应的信息,并据以调整我们的言行,以期逐渐达到相知互谅,水乳交融的地步,才算是爱的完成。

 

换言之,爱是一串动态的尝试调整的历程,这历程始于真诚,终于相知相融。这真诚的动机就称为“仁”,这通过恰当的行动表达而获致的相知相融的结果就称为“礼”或“有礼”“如礼”。因此也可以说爱是始于仁而终于礼。

 

所以,当孔子告诉颜渊要在自立之余,更进一步去发出推已及人的爱心之后,颜渊就问道:“这样的爱心当落到行为层面应当遵循怎么样的行动准则呢?”(颜渊曰:请问其目。)于是孔子回答他要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当然颜渊立刻就懂了,所以回答说:“我虽然不能算是个用功的学生,但我答应一定会遵照老师所指示的这四句话去做。”(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过,颜渊是懂了,对什么叫做“非礼勿视”,是否你我也都懂了呢?

 

在这里我想借用“性骚扰”的例子来说明。

 

性骚扰在广东或在香港的说法就叫非礼。这是个动词,例如某女指着某男怒喊:

 

“他非礼我!”就是“他性骚扰我”的意思。这说法应该就是出于《论语》这一章,所以是很文雅的。

 

但问题在:性骚扰或非礼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是指某种特定的言行吗?如说一些过度亲密的话,碰触到对方身体上的私密部位,等等。但相爱的人在一起,不也是说这些话、做这些举动吗?那却叫亲爱不叫性骚扰。可见性骚扰的判定无法以行为为标准,而应当以当事人的感受为主要依据。

 

就如同色情与艺术,本质上也不是形式问题而是感受问题。全身赤裸就是色情吗?希腊雕像怎么说?三点不露就一定没问题吗?也许已淫邪入骨了!

 

性骚扰在实务上确实是以当事人的感受为主的。所以我们在与别人接触的时候,即使是纯出善意,也要注意并尊重对方的感受,务必用对方能懂的、能接受的、觉得舒服的方式与分寸去表达,才真能把我们的善意充分传过去,让他明白、感动,而不致误会、疑惧。这才叫合礼,否则便是非礼了!

 

所以“非礼勿视”这句话,绝不是先认定非礼,所以不要看的意思。因为那要看是谁在看,或是在什么心情下去看。如果心地光明,有什么不能看?否则,就算是看艺术品也会想入非非而不该去看的!

 

所以“非礼勿视”的意思,应该是先试着以光明坦诚的心去看,而就在看的时候随时注意自己的感觉与对方的感受,如果有什么不妥适,就立刻暂停,去作反省与调整,以期揣摩调整出最恰当的言行方式,来沟通人我的意思。这原来是将爱心付诸实践时的要务,孔子哪里是要颜渊去盲目遵守一些呆板的道德教条呢?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文章推荐】

 

  唐 君 毅 |孔子与人格世界

  季谦先生|颜回的生命境界

  梁 簌 溟 |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朋友与“信”

 

【专题推荐】

 

  季谦先生|大时代大担当——中央民族大学系列讲座(含视频)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1)
泽之的头像泽之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0月1日 上午11: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15日 上午7: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