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里仁第四 第2章|总第68章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lè)。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乐,音洛。知,去声。

○约,穷困也。

○利,犹贪也,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

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

谢氏曰:“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也。知者谓之有所见则可,谓之有所得则未可。有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乱,未能无意也。安仁则一,利仁则二。安仁者,非颜、闵以上,去圣人为不远,不知此味也。诸子虽有卓越之才,谓之见道不惑则可,然未免于利之也。”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约,是穷困。

○乐,是安乐。

○安,是自然合理。

○利,是贪得的意思。

孔子说:“仁之在人,乃本心之天德,人能全此德,而后中心有主,不为外物所摇。若那不仁之人,私欲锢蔽,失其本心,中既无主,则外物得以移之。使处贫贱困穷之时,起初或能强制。久之,则愁苦无聊,凡苟且邪僻之事,无不为已,岂可以久处约乎?使处富贵安逸之地,暂时犹能矫饬,久之,则意得志满,凡骄淫奢纵之事,无不为已,岂可以长处乐乎?”

惟仁者之人,纯乎天理无一毫私欲,其于这仁道,不待勉强,而心与之相安,处约处乐皆相忘而不自知也。所以说仁者安仁。知者之人,中有定见,无一毫昏昧,其于这仁道,深知笃好,而求必欲得之,处乐、处约皆确然不易其所守也。所以说,知者利仁。仁、知之分量虽殊,而其能全乎仁则一,此所以久约而不滥,久乐而不淫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约:穷困义。

○安仁:谓安居仁道中。

○利仁:知仁之可安,即知仁之为利。此处利字,乃欲有之之义。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心不在境。外境有约有乐,然使己心不能择仁而处,则约与乐皆不可安。久约则为非,长乐必骄溢矣。仁者,处己处群,人生一切可久可大之道之所本。仁乃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桃杏之核亦称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根核。浅言之,亦如失去其可长居久安之家。姑无论外境之约与乐,苟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安仁者,此心自安于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履,自然安适也。利仁者,心知仁之为利,思欲有之。

本章承上章,申述里仁为美之意。言若浅而意则深。学者当时时体玩,心知有此,而于实际人生中躬修实体之,乃可知其意味之深长。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不仁的人,将不能久处在困约中,亦不能久处在逸乐中。只有仁人,自能安于仁道。智人,便知仁道于他有利,而想欲有之了。”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指贫穷困窘的境遇。

 :指富贵亨通的境遇。

 

【疏解】

 不仁者,不是说没有仁心的人,而是仁心不挺立不作主的人。这样的人,容易受到物欲习气的拉引,不管是穷困或安乐之境,长久处于其中,就会耽溺陷落。此孔子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2)小人就是不仁者,仁心不自作主宰,生命挺立不住,就会随俗浮沉,放浪而去,此之谓“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是仁心发用的人,即使面对穷困,也能固守做人的操守原则,此之谓“君子固穷”。

 仁者安仁,仁一者在心的不安处显,二者由不安而求安,前者是仁会随时呈现,后者仁是道德的根源发动。问题是心求安,要安于何处呢?孔子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10)所以是动机,所由是途径,不管是动机或途径,不能听任其浮动飘摇,而要安于仁,定于仁。若所安在外,终是定不住,而永不得安。仁者不安而求安,就安于仁的自身,这样仁才能定住自己,能定住自己,才能定住生命。由是而言,仁有呈现义,有主宰义,也有绝对义。仁是自安自足的,仁就是道德生命圆满人格的最后依据。

 知者利仁,意谓“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有助于仁的实现。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1)此谓“知”的功能,乃在择取何处为仁。是知者不惑,就在知者能通达事理,而有其当于事理的价值判断。知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3)又是:“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8)知礼知言,所以沟通人我,挺立人间,知命则人不知而不愠,才能成就君子之德。

 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8)好仁固是仁者安仁,中心有主,若不好学的话,就无以对应客观条件的变动限定,仁心因而通透不出去,好学才能避开“愚”的流弊,而成就“仁”的美德,故曰“知者利仁”。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吾人尚可加上“勇者行仁”的未尽之意。“君子之道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发心,知者判断,勇者承担,择善是有助于仁的实现,固执是用力的担当。此后中庸即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即谓通达君子之德的三条进路。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一【人生的理想】(王邦雄)第二十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1)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