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东传的初期概况|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三卷第三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衍(上)第一节  

佛教传入中国,是通过西域诸国而流入内地。在东汉明帝时(西元五八~七五年)获准在洛阳建佛寺,但直到桓帝(西元一四七~一六七年)在宫中祀“浮图老子”以求福,仍然只作神仙方术看,而不知佛教之教义。

 

唯桓帝之时,亦已有安息人(即古波斯,时,尚无回教)安世高在洛阳译述小乘上座部经典。而桓帝之末,又有西域月支人支娄迦谶首先译“般若道行品、首楞严、般舟三昧”等般若系之经典,是为大乘经传入中国之始。

 

三国时,魏与吴皆有佛教之流行。支谶之再传弟子支谦入吴,译经三十部(约在公元二二三~二五二年)。又有康僧会,康居国人。世居天竺,后移交趾,再至建康(此为自南路入中国之第一人),译有“六度集经”等。魏晋间有朱士行入西域,取梵本般若经回,乃中国西行求经之始。(直抵天竺者,则以东晋法显为第一人。)

 

西晋时,有竺法护,本月支人,世居敦煌,因从师为竺姓,后至长安,又至洛阳,前后四十年,译经甚多。有“光赞(大品)般若、维摩经、正法华经、华严十地品”等大乘经,又译小乘经多种。另有帛远(字法祖,中国人)与竺法兰等在北方讲般若,然撰述甚少。

 

初期佛教之流传,大抵“宗教重于学术,信仰重于理智”(印顺法师语),尚未进到佛学之阶段。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

(1)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