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八佾第三 第9章|总第49章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qǐ)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杞,夏之后。

○宋,殷之后。

○征,证也。

○文,典籍也。

○献,贤也。

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君言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杞、宋是二国名。杞,是夏之后。宋,是殷之后。

○文,是书籍。

○献,是贤人。

○徵字,解做证字。

孔子说:“昔者禹有天下,其制度文章为有夏一代之礼者,我能言其大略,然必有证而后人信之。今夏之后代,虽有杞国尚存,然不足取以为证矣。汤有天下,其制度文章为有殷一代之礼者,我亦能言其大略,然亦必有证而后人信之。今殷之后代,虽有宋国尚存,然亦不足取以为证矣。盖礼非书籍不能记载,非贤人不能诵习。今夏殷二代,传世久远,杞宋两国世衰微,既无书籍可以考究,又无贤人可以谘访,将何所取以证吾之言耶!若使二国之书籍尚存,贤人未谢,则考究谘访皆有所据,而吾能取之以为证,人皆信之矣。惜乎!今之不能也”

○盖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则二代之礼又不以杞宋无徵而遂也。有仪礼制度之责者,宜究心焉。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杞不足征:杞,周之封国,乃夏代之后。征,证成证明义。

○宋不足征:宋,亦周之封国,乃殷代之后。周之封建,兴灭国,继绝世,故封夏、殷二代之后于杞、宋。

○文献:文指典籍.献指贤人。

此章孔子自言学夏、殷二代之礼,能心知其意,言其所以然,惜乎杞、宋两国之典籍贤人皆嫌不足,无以证成我说。然孔子生周室东迁之后,既是文献无征,又何从上明夏、殷两代已往之礼?盖夏、殷两代之典籍传述,当孔子时,非全无存。孔子所遇当世贤者,亦非全不能讲夏、殷之往事。孔子博学深思,好古敏求,据所见闻,以会通之于历史演变之全进程。上溯尧、舜,下穷周代。举一反三,推一合十,验之于当前之人事,证之以心理之同然。从变得通,从通知变。此乃孔子所独有的一套历史文化哲学,固非无据而来。然虽心知其意,而欲语之人人,使皆能明其意,信其说,则不能不有憾于文献之不足。即在自然科学中,亦时有不能遽获证明之发见。何况人文学科之渊深繁赜。(编注:赜,zé,深奥义)则无怪孔子有虽能言之而证成不足之叹。学者当知学问上有此一境界,惟不可急求而至。又本章可与为政篇“殷因于夏礼”章参互并读。

 

【白话试译】

先生说:“我能说夏代之礼,惜乎杞国不够为我说作证明。我能说殷代之礼,惜乎宋国不够为我说作证明。这因杞、宋两国现存的典籍和贤人皆不足之故。否则我准能把来证成我说了。”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