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
曾昭旭:爱是一生的事业(《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九)
自立与爱,本来是人生的两大课题,而且互为因果,回环相生为一体。我们若识得此义,便知爱为什么确实出于人性,而真乐意为爱付出一生了。
-
曾昭旭:爱是强者的道德以及责任(《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七)
有爱,是弥补生命的创伤裂痕的唯一力量。别小看每一个人在生活上待人接物的区区枝节,一点适时的和解善意,就足以在人心中埋下对人性重拾信心的种子。
-
曾昭旭:在心境中呈现的和谐之美(《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六)
道德之美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每一份悦乐,都有恳切的学道爱人的功夫为底据。
-
曾昭旭:但美的支持者毕竟仍是爱与信(《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五)
道德之美不是从天上忽然掉下来的恩赐,而是得通过漫长而艰苦的道德实践历程才渐趋圆熟的境界。这终极之美原是靠前面点滴积累的信才撑起的啊!
-
曾昭旭:美才是爱的最后圆成(《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四)
我们不能停留在有为的造作之上,以致反宾为主,舍本逐末,要知一切斧凿斑斑的有为要归结于自然无为的圆融。在适可而止之处,才有美的呈现。毕竟美才是道德与爱得最后圆成啊!
-
曾昭旭:尊重对方才能有效拿捏交往的分寸(《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五十三)
若是同道,就该坦诚交往。若不是同道,就该立刻暂停。如果彼此的立场或见解不同,那就不如互相尊重,各自发展,不必勉强凑在一起,以免话不投机了!
-
曾昭旭:真诚而合义的爱自然不会招怨(《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九)
我们与人相交,该持怎样的态度才合于义呢?一个最根本的态度就是:把他当人看。而人之性善,所以把人当人看就一定包括:尊重他的自由、体谅他的过失。
-
曾昭旭:自由的标志就是无怨(《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八)
身处逆境也不怨天尤人,在逆境中检验出人是否真正独立自足,无待于外,包括没人了解、被人冤枉误会、好心反而没好报等,都能立即放下,充分谅解,这才是一个生命自由舒畅的人啊!
-
曾昭旭:爱是因内力充沛而有效(《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五)
恕是爱人行动的向外伸展,忠是使这爱人行动能有效伸展的根本动力。原来爱之所以能有效而感人,关键还是在内在动力的真诚充沛啊!
-
曾昭旭:创造意义的最佳途径就是去爱(《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四)
所谓“自我认同”的核心要义:我乃是认同我为我,而不是认同某些外在标签(如土地、血统、国号、政党、球队、身份、地位、别人的评价乃至自我的期许……)为我。也就是说,纯粹的自我是没有任何内容的,它只是一点单纯的自我意识。人必须看透到这一层,才能建立绝对无条件的自尊与自信,才能如陆象山所说:“某虽不识得一个字,也需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翻成现代口语就是:“就算我一无所有,也依然顶天立地!”这样的自我意识,才是独立、自由的真我,能这样面对自我,才算是忠(忠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