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说学问之生死关

任何学问,远望皆如一邱一壑;近观则皆成泰山沧海。

 

我虽表面上读了多年的书,亦似研究了多年的学问,但是常常会感到做学问之不易,随时觉得我之学问会死,亦随时绝处逢生。现在仅就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用些比喻的话写出,以供同学们参考。

 

记得古人曾说:“任何学问,远望皆如一邱一壑;近观则皆成泰山沧海。”人对学问,最初皆只是远望,由此而会觉任何学问,皆不过一邱一壑。任何古今学者之学问,亦“不过如此”。数学不过讲“数”。历史不过讲已成的“事”;哲学不过讲“理”;孔子不过讲“仁”;耶稣不过讲“爱”;司马迁也不过作了一部《史记》。但在我们对任何学问,从“不过”(Nothing but) 的眼光去想时,则我之学问立刻死。此是死在学问之门外。此时必须相信一切“不过”之中,大有事在,大有我所不能过者,而后学问乃得生,人乃得入于学问之内。

 

 

人入于学问之内时,须选择师友或私淑[1]古今的学者,以之为模范;或选择某一门学问之著作,加以研读,由此以带我们到学问之路上去。然而这些选择,都是极不容易的。我们所认为好的师友、所认为模范的学者、所认为好的书,可能只是表面易见的好。而不是真正内容的好。真正内容上好的,我们或不会选择。所以人说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寡矣!”此时,人选子贡而弃仲尼,学问又死了;只有选仲尼,以得其门而入者,而后学问之路生。

 

 

人入学问之内时,常是由一问题之真感受,或一义理之真见到而入。然而人感受任何学问之问题;都会觉左冲右突,难于解决。人要持定任一义理,亦都须要反覆地审虑。因而感到思想之难于再进一步,再开拓一步。此时,我们之心在问题中,在反复地审虑中,如人之初入陶渊明的“桃花源”——“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此时我们之学问,亦随时可死。必继续锲而不舍“复行数十步”,然后“豁然开朗”,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感有所得之乐,而后学问之路生。

 

 

人之学问,在感有所得之乐时,人才开始安于学问世界之中。然学问世界之中问题,却是一个连一个,义理也一层连一层。此时人于学问,固可欲罢不能;但同时亦可随处留连不去,如桃花源中之行客。此即比喻我们会安于所得之义理、已有之学问,而自限其中。此自限之趋向,乃深植人心。学问愈进,而此自限之趋向日强。此之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魔即在我们自已之学问之本身,而非自外来,故最难去。此魔亦随时可使我们的学问停止而死。

 

当我们学问停止时,我们即不求认识更深、更高、更远之问题与义理之时。此时我们即反而着重他人来“认识”我已有之学问,而化为一好名心。故好名之心之生,即学问之死机将至之外征。而学问之生机,则在去探求更高、更远、更深之问题与义理之一念。“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是求极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要登高。“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能知远。

 

能见一问题中所潜藏之问题;能知一义理所据之根本义理,一事物中所包含之隐微事物,是之谓学问中能极深。

 

能自一观点,俯瞰诸居于卑处之人,于其各观点分别所见之事物与义理,而综合地并呈之于目前,是谓学问中能登高。

 

能引申一义理而尽其涵义,以推证或烛见其他义理;或由一事物为因而推证或烛见其果,与果之果,是谓学问中能知远。

 

在学问上能极深登高知远,而后学问能大。

 

 

在学问上能极深、登高、知远,是否学问则不死而永生呢? 这亦不尽然。人的学问一直向深处求,向高处看,向远处推,皆莫有底。一直往而不返,学问亦会死的。学问直向深处求,便会成古人所谓“黄泉道上,独来独往”。直向高处看,亦会感“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直向远处去,便如“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使人难以为怀。孤行独往,虽是造学问的人,所不得不经过的;但一直孤行独往,则自家学问与人不能相喻,与人不能交谈。学问到与人不能相喻或交谈时,则此学问成为人与我间之墙壁。同时我们自己亦会反而厌弃此墙壁,而愿学问死。要使学问不死,便须再能由高至低,由深至浅,由远至近,由大至小。以近喻远,以浅喻深,以低喻高,以小见大。善歌者使人能继其声;善教者使人能继其志。而后学问方如源头活水,奔流不舍昼夜,可运行于人间,以得永生。”

 

学问之生死关,暂说为五层。但最后一层,不是青年朋友们之所急。如尚不知学问之艰难,不知求学问之深高远大,便只知求平易浅近,则学问必朝生暮死。所以,我主张青年朋友们治学问,用思想,都要向难处去,深处去,高处去,远处去,大处去。先看分量重,而不大看得懂的书,先想不易想得通的问题,以及先求把握不能把握的义理。如青年人吃饭一般,应吃糙米,不要吃太熟的米,这才可以健胃。诚然,全不能消化,亦是不好的。但我们亦不能先自以为不能消化而畏难才是。如果这样,学问又死了。

 

(中国学生周报四十三年三月)

 

[1]私淑:指未直接拜师得到传授,私下敬慕效仿。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唐君毅,转载自:《青年与学问》。

(0)
唐君毅的头像唐君毅作者
上一篇 2022年8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