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国风·蒹葭》(赵伯毅、范李彬老师吟唱)

泽之按:昔在白羊沟读书时,整个校园一到下课便用大喇叭播放(季谦)先生和伯毅老师的吟诵,其时,白羊沟的读经师资培训中心在北京市昌平区的群山环绕之中,虽在山中却四下辽阔,先生的声音清澈古朴,伯毅老师的高昂有力,那一个小小的校园的能量好像便借着着吟唱之声,充满了整个大山、响彻天际,而师生置身其中,好似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人心都空灵下来,人间的一切似乎都如此的澄澈。今日适白露节气,在微信群中听到伯毅老师这首熟悉的《蒹葭》吟唱,颇有秋高气爽之感,不觉回忆往昔,最初听到伯毅老师吟诵的时候,也正是吾人最初读经的时候,“有井水处复有弦歌之声”那推广读经教育理想的种子也是在那是种下……


 

吟唱:赵伯毅(公众号:zaiqianxuetang


 

吟唱:范李彬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芦苇

【注释】

 

○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蒹(jiān)葭(jiā):芦苇。蒹,没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青苍,老青色。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另一边。

○溯洄(huí):逆流而上。洄,弯曲的水道。从:追寻。

○溯游:顺流而下。游,一说指直流的水道。

○宛:宛然,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一作“凄凄”。

○晞(xī):干,晒干。

○湄(méi):水泮,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登,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干。

○涘(sì):水涯,水边。

○右:弯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名家点评】

 

南宋·朱熹《诗集传》: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清·牛运震《诗志》:只二句(指首二句),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悲秋赋。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诗词简介】

 

《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创作背景】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当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声明:本音频,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下载后,请于24小时内删除。

(2)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