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唱♫亲在远游者难读——唐·孟郊《游子吟》

曲:柳松柏  唱:赵雪芹  语言:普通话  (选自《中华儿女唱唐诗》)


 

游子吟(迎母溧上作)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宋·佚名 《子母鸡图》▲(该画为南宋翎毛小品。画面中一只母鸡,相对五只小鸡雏体型巨大。五只小鸡雏在母体周围,随母鸡在地里觅食,姿态各异。母鸡的眼神极生动,对雏鸡之爱尽显。)▶(古人称鸡为“德禽”,因其啼鸣报晓,故又名“烛夜”。《韩诗外传》谓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而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由于鸡吃害虫而护宅,故有“鸡王镇宅”之说。叉因为鸡与“吉”谐音,因此被当成吉祥如意的象征。)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明代锺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明代邢昉《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清代张惣《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清代宋长白《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诗词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后世影响】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又有两位诗人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对后人的影响。

 

1992年9月香港举办了一项活动——“我最爱的十首唐诗”,评选结果按得票多少为序,最后在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这首诗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教材中也有选用,被收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本站编辑:澤之

 


【文章推荐】

 

  季谦先生|孔子的音乐素养

  季谦先生|读经之歌:一世一生

  礼乐之教|君子之风——为己之学的步履(附视频)

 

【专题推荐】

 

  师道师者|未闻其学,先见其人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声明:本音频,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下载后,请于24小时内删除。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2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