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卫灵公第十五 第20章|总第399章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谢氏曰:“君子无不反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

杨氏曰:“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疾没世而名不称,然所以求者,亦反诸己而已。小人求诸人,故违道干誉,无所不至。三者文不相蒙,而义实相足,亦记言者之意。”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说:“君子小人,人品不同,用心自异。君子以为己为心,故凡事皆反求诸己。如爱人不亲,则反求其仁;礼人不答,则反求其敬。即其省身之念,只恐阙失在己,而点检不容不详,何尝过望于人乎?小人则专以为人为心,故凡事惟责备于人。己不仁而责人之我亲,己无礼而责人之我敬,即其尤人之念,只见得阙失在人,而所求不遂不止,何尝内省诸己乎?”夫求诸己者,己无所失,而其德自足以感人;求诸人者,人未必从,而其弊徒足以丧己。观于君子小人之分,而立心可不慎哉?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君子非无所求,惟必反而求诸己。虽不病人之不己知,亦恨没世而名不称。虽恨没世无名,而所以求之者则仍在己。小人则务求诸人。故违道干誉无所不至,而卒得没世之恶名。以上三章,义实相足,故编者牵连及之。

 

【白话试译】

先生说:“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之于”二字的合音。

 

【疏解】

○这一章明白点出君子求德性修养的活动与小人求衣食丰足的活动,二者的不同特性。那便是:德性活动是自由的,是自己可以作主的;而谋生活动则是外求的,本质上是要受环境所限的。乃因谋生活动既然只照顾一己的形体而不及心灵,那当然便只能落在有限的物质世界去努力争取,而凡物质世界的事物,其存在与分配都是有其客观的条件与形势的,不是人要有就一定能有的,总之它本质上不是操之在己而是操之在人的。

○至于君子之修养德性则不然,他纯是重在心灵上一己之爱的推扩,不管实质上他能做多少事,总仍是无碍于他爱心之广被,同情之流注的。此所以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30)也就是说,仁心之自觉,爱之推致,完全是操之在己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人也是自由的。

○当然,君子也要吃饭,在衣食谋生这层面上,君子也是有求于外而不自由的。但我们前面说过,君子的一生,其重心早已不落在此处而转落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了。所以迳从其重心上说他是自由的。小人则因并无此一层次的生活,而全落在形躯物质的求取上,所以,才论断他是不自由的。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四【存在的命限】(曾昭旭)第四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