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卫灵公第十五 第19章|总第398章

子曰:“君子疾没(mò)世而名不称(chēng)焉。”

范氏曰:“君子学以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疾,是疾恶。

○没世,是终身。

孔子说“君子学以为己,固无意于求名,然人德有诸己,则名誉自彰,是名所以表其实者也。若从少到老,至于下世的时候,而其声名终不见称于人,则其无一善之实可知。这等的人,虚过了一生,与草木同腐焉耳,岂非君子之所恶者哉?”然则君子之所恶,非恶其无名也,恶其无实也。修者当知所勉矣。”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没世,犹没生,谓其生之没。称,举义。君子学以为己,不务人知,然没世而无名可举,则君子疾之。盖名以举实,人之一生,不过百年,死则与草木同腐,奄忽随化,一切不留,惟名可以传世,故君子以荣名为宝。名在而人如在,虽隔千百世,可以风仪如生,居游增人慨慕,謦咳亦成想像。不仅称述尊仰,光荣胜于生时。此亦君子爱人垂教之深情厚意所寄。故“名”亦孔门之大教。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惧此名而已。世不重名,则人尽趋利,更无顾虑矣。或曰:名不称,乃声闻过情之义。然生时可以弋浮名,剿虚誉,及其死,千秋论定,岂能常此声闻过情?此乃人道之至公至直,无力可争。宋儒教人务实,而受道、释之影响,不免轻视身后之名,故以“声闻过情”说此章。然戒好名而过,亦可以伤世道,坏人心,不可不辨。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一个君子,恨他身后声名之不传。”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