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缺少使人“明”的学问

这个启发语言,就如《大学》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好像佛家讲无明,从无明变成“明”,它是表示我们生命的enlightment,使我们的生命。这个明也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文学正好不使人明,而是使人无明。所以柏拉图不喜欢文学,他那个理想国里面就没有文学家。一切的道德宗教都在这个“明”的范围之内,这个明不只是来满足我们的情感,也不是科学,逻辑实证论者怎麽能只用“概念的诗歌”一句话就把它给打发掉呢?这个明的学问大极了,它不是情感问题。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文化就是没有明,没有所谓的启发语言,只有科学语言,除了科学语言外,和它相反的就是情感语言。可是光只有情感语言就只能使人横冲直撞,结果是盲爽发狂。科技又不能决定什麽。现代人把重点落在科技方面,除了科技以外就是情感,情感却又盲爽发狂,因此使这个时代完全暴露。情感这样地暴露下去,结果使人成为动物,人一变成动物就坏了,人一变成动物就没有罪恶感,人一没有罪恶感就是堕落。只有人才有罪恶感,现在的人没有罪恶感,他只有技术问题。他把一切道德都转化成技术问题,不问道德上的是非,只问技术上对不对。现在的人用种种的借口,用种种所谓科学的字眼来把罪恶这个观念去掉,把这一切是非善恶的观念通通变成技术上的对不对。我技术上装电灯装错了,你总不能说我犯罪吧。上帝没有罪恶感,动物也没有罪恶感,但是人不能没有罪恶感。如果把人当人的身分来看,人没有罪恶感就成了个大堕落。这是现代的一个大问题。

 

编辑排版:其嘉

 


【相关文章】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负担起融贯中西的责任?

孔子一无政治权利,二无经济实力,三无神迹,凭什么成为“教主”?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牟宗三,转载自:《中国哲学十九讲》第二讲。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6日 下午7:00
下一篇 2021年8月23日 下午7:00

相关推荐

  • 季谦先生:佛家释意——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二)

    佛教的起源是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感受说起,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是虚假的、无常的,是苦,是我们要厌离的。一个教就从这么一个虚幻的、不实在的感受开始说起,这种说法很动人的,因为仔细想想,人往往真的生活在虚幻当中,都生活在痛苦当中,所以佛教为什么能够传遍全世界?因为释迦牟尼佛讲出了人生非常重大的一个特质,就是你的人生是虚假的。但是,一般人虚假一辈子,他还以为真实,误以虚为实,误以苦为乐,现在有智慧的人来告诉你,这是苦,是幻,所以听了佛法就会起大的触动,于是你也想从其中解脱出来,请问怎么解脱?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31日
    08740
  • 唐君毅:如何了解哲学之意义

    我们则要以“哲学”之一中国字,兼指西方人所谓 Philosophy,与及西方以外如中国印度之一切同类之学术思想。然则我们当如何规定此中国字之哲学一名之涵义与范围,以确定哪些是哲学,或哪些不是呢?

    儒学义理 2021年8月16日
    09400
  • 牟宗三:王阳明学行简述

    阳明学之详细内容,吾曾言之于《王阳明致良知教》一书中(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今再就《阳明全书》中之年谱,将其学行发展之大关节,述之以为青年立志之楷模,并兼为了解阳明学之入门。 &n…

    儒学义理 2022年2月14日
    01.5K0
  • 唐君毅:论广义之学问及以行为主之学问

    在人类之学问范围中,我们可以方便为二大类。一大类是主要关联于我们之行为的,一大类是主要关联言语文字之意义之知的。

    儒学义理 2021年8月23日
    07280
  • 牟宗三:复性的工夫(气质之性与真我)

    本讲所欲言者,乃复性之工夫。所谓复性,即恢复我们之本体性。欲恢复作为本体之性,即须克服或转化我们之气质之不善不正者。

    儒学义理 2021年11月15日
    01.1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