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一向是以这种态度来了解德性,也就是从概念思考的态度来给它一个定义。这种了解虽然好像和我们了解生物学、了解物理学不很相同,但是从概念思考这个地方讲,是相同的。这还是知识的态度。这个态度是中国文化里面所不取的,以这种态度来了解道德是不恰当的。假如你拿什麽是公道这个问题来问孔子,他不会用苏格拉底这种态度来答覆你。

 

比如说问仁,孔子并不把仁当做一个概念来下定义,也不是从文字上来训话,他是从你的生活来指点,当下从心之安不安来指点仁。这就不是用知识的态度来讲仁。所以孔子的话大家很容易了解,他的话具体、亲切、眞切。比如说宰予说父母死了为什麽要三年丧呢?三年的时间太久了,短一点行不行呢?一年行不行呢?这个行不行没有科学根据呀,也没有逻辑的证明的。这是良心的问题,你良心有没有感觉的问题,所以孔子就问“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你吃好的稻米,穿好的锦绣衣服,你心里安不安呢?他不给你下定义,下定义是苏格拉底的路。宰予说:“安。”孔子说:“女安则为之。”你说安就表示你没有感觉、麻木。麻木就是堕落,堕落你就成个物(thing),就不是person。你既然是个物,那又何必一年呢?一个月岂不更好?所以宰予出去之后,孔子就慨叹一句:“予之不仁也。”(《论语·阳货》)从安的地方说你是不仁,那麽反过来说,你如果不安,仁不就显现出来了吗?

 

可见仁不是个知识的概念,不是科学上的观念。这不是很深刻吗?这样一指点,你要了解仁这个观念,照孔子的方法,就要培养如何使我们的心不麻木,不要没有感觉。这和现代人不同,现在的学问多是使人对自己的生命没有感觉。从上面所讲的,我们可以知道虽然苏格拉底也和孔子一样重视德性,可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开端下,即使是像苏格拉底这样的大哲学家,他拿知识的态度来讲仁,结果是不中肯。所以西方讲道德,就在这个地方差。希腊的贡献不在这方面,而是在哲学、在科学。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牟宗三,转载自:《中国哲学十九讲》第三讲。

(2)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8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