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述而第七 第25章|总第172章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wú)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圣人,神明不测之号。

君子,才德出众之名。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恒,胡登反。

○“子曰”字疑衍文。

恒,常久之意。

张子曰:“有恒者,不贰其心。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亡,读为无。

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

张敬夫曰:“圣人、君子以学言,善人、有恒者以质言。”

愚谓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于圣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门,可谓深切而著明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圣人,是神明不测之号。

○君子,是才德出众之名。

○善人,是志仁无恶的人。

○有恒,是存心有常的人。

○亡字即是有无的无字。

○虚是空虚。

○盈是充满。

○约是寡少。

○泰是侈泰。

孔子说:“天下之人品等第,每有不同,而随其才器造诣,皆可上进。彼神明不测,大而化之的圣人,乃人之至者,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才德出众而为君子者,斯亦可矣。然君子去圣人不远,岂易得哉?不惟君子不可得而见,至于天资粹美,志仁无恶的善人,吾亦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存心之有常者,斯亦可矣。夫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为悬绝,而实为入德之门,然谓之有恒,不过质实无伪耳。盖天下之事,必有其实,乃能常久。若是存心虚伪,本无也,却做个有的模样;本空虚也,却做出个盈满的模样;本寡少也,却做个侈泰的模样,似这等虚夸无实,虽一时伪为以欺人,而本之则无自将不继于后,欲其终始如一,守常而不变,岂可得乎?所以说难乎有恒矣。夫无恒者如此,则所谓有恒者可知。人若能纯实无伪而充之以学,则固可由善人而为君子,由君子而为圣人,不止于有恒而已,此吾所以思见其人也。”

《中庸》言达道达德,九经而归本于一诚。先儒说:诚者圣人之本。孔子此言,岂徒以引进学者哉?要其极则参赞位育之化,亦不过自有恒之实心以充之耳。欲学二帝三王者,宜体验于此。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圣人君子以学言,善人有恒以质言。亡,通无。时世浇漓,人尚夸浮,匿无为有,掩虚为盈,心困约而外示安泰,乃难有恒。人若有恒,三人行,必可有我师,积久为善人矣。善人不践迹,若能博文好古,斯即为君子。君子学之不止,斯为圣人。有恒之与圣人,相去若远,然非有恒,无以至圣。章末申言无恒之源,所以诫人,而开示其入德之门。

本章两子曰,或说当分两章,或说下“子曰”二字衍文。今按:两子曰以下,所指稍异,或所言非出一时,而意则相足,子曰字非衍,亦不必分章为是。

又按:当孔子时,圣人固不易得见,岂遂无君子善人与有恒者?所以云然者,以其少而思见之切。及其既见,则悦而进之,如曰“君子哉若人”是也。凡此类,当得意而忘言,不贵拘文而曲说。

 

【白话试译】

先生说:“圣人,吾是看不到的了,得看到君子就好了。”先生又说:“善人,吾是看不到的了,得看到有恒的人就好了。没有装作有,空虚装作满足,困约装作安泰,这所以难乎有恒了。”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