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雍也第六 第09章|总第128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dān sì),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食,音嗣。乐,音洛。

箪,竹器。

食,饭也。

瓢,瓠也。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

程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

又曰:“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

又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

愚按:程子之言,引而不发,盖欲学者深思而自得之。今亦不敢妄为之说。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能而竭其才,则庶乎有以得之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贤,是有德之称。

○箪,是竹器。

○食,是饭。

○不堪,是受不得的意思。

孔子称许颜回说:“凡人学道者多,得道者少。我看颜回是个有德的贤人。如何见得?盖人莫难于处贫,而回则贫之至者。他的饮食不过是一箪之饭,一瓢之饮,又居处于荒陋的巷中,其困穷一至于此。若使他人处之,有不胜其愁苦者。然颜回之心自有乐处,但见其优游自得,不以身之困穷而遂改其乐也。这是所见者大,故中心自无不足,所得者深,故外物自不能移,非贤而有德者能如是乎?所以说贤哉回也!”

大抵处富贵而佚乐,居贫贱而忧戚,乃人情之常。圣贤之所乐,盖有超于贫富之外者,舜禹有天下而不与,孔子饭蔬饮水,乐在其中,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其心一也。善学者当自得之。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一箪食,一瓢饮:箪,竹器。瓢,以瓠为之,以盛水。

○在陋巷:里中道曰巷,人所居亦谓之巷。陋巷,犹陋室。

本章孔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美其虽箪食瓢饮居陋室而能不改其乐。孔子亦自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宋儒有“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之教,其意深长。学者其善体之。

 

【白话试译】

先生说:“怎样的贤哪!回呀!一竹器的饭,一瓢的水,在穷陋小室中,别人不堪其忧,回呀!仍能不改其乐。怎样的贤哪!回呀!”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一箪食:箪,音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音,指饭食。

:音piáo,用瓠瓜纵剖成两半所做的舀水器。

陋巷:房屋矮小,破旧的巷子。

 

【疏解】

○以上几章提到的公冶长、南容、晏平仲、伯夷、叔齐等,当然都是能以自由的德性成全其气质生命的善人。不过在孔子的心目中,最足为典型的还是他的学生颜回。在论语中,他给颜回的称许是最多而且最无保留的。颜回何以值得如此的称许?我们试借以下几章来一一解释。

○在这一章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表示颜回现实生活的困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则用一般人之不能忍来对比出颜回已超越了现实环境与气质生命(需食、需衣的有限生命)的限制,而掌握到精神上的自由之乐。这自由本质上永恒的、可以自主的、不受外物影响的,所以用“不改其乐”来表示。不改其乐者,是说不管他的物质生活是丰裕还是贫困,不管他的气质生命是长命还是夭寿、是健康是多病,他精神上都总是乐的。而一般人则不清楚二者的分际,总纠缠在一起,误从外在条件上去肯定人生的快乐,结果贪得无厌、患得患失,反而永无乐之可言。

○最后有一点须要提醒的,是这一章的重心全在“不改其乐”四个字上,而不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上。是说“即使生活那么贫困,都仍不改其乐”,千万莫误会孔子赞扬过穷苦日子,那就是不善读书之过了。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四【气质的成全】(曾昭旭)第二十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0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