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泰伯第八 第05章|总第189章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ào)。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校,计校也。

○友,马氏以为颜渊是也。

颜子之心,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间,故能如此。

谢氏曰:“不知有余在己,不足在人;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非几于无我者不能也。”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犯是触犯。

○校是计较。

○吾友指颜渊说。

○从事是用功。

昔颜子既没,曾子追思其贤而称之说道:“凡人志意盈满的少有所得,便说自己有余,他人不足,谁肯下问?度量狭小的,遇有触犯,便说自己的是,他人的不是,谁肯容忍?若是自己学力至到,本是能的,乃问于不能的人;自己学问充足,本是多的,乃问于寡少的人。其心歉然自视,虽有也,却似无的一般,虽充实也,却似空虚的一般,略无一毫自满之意,其谦虚如此!人有触犯于我,我则以情恕人,以理自遣。初未尝发露于颜色,藏蓄于胸中,而有一毫计较之心,其宽恕如此!这等的人不可多见,惟旧日我友颜渊,乃尝用力于此,盖其真知义理之无穷,而有善不伐,不见物我之有间,而有怒不迁,其所以潜心好学拳拳服膺者,惟此而已。今也则亡,岂不重可惜哉!”

夫孔门传授心法,颜子独得其宗,而其平日用功,不过如此!盖谦虚以受人,则闻见多而学问日广,宽恕以容物,则私意泯而德性益纯。凡为贤为圣,皆不出此二者。盖学者当致力于斯。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犯而不校:犯者,人以非礼犯我。校,计较义。然人必先立乎无过之地,不得罪于人,人以非礼相加,方说是犯,始可言校。若先以非礼加人,人以非礼答我,此不为犯,亦无所谓不校矣。

○吾友:旧说:吾友指颜子。其心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问,故能尔。《孟子》横逆之来章可参读。

 

【白话试译】

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去问才能低于他的人。自己知道多,去问比他知道少的人。有了像没有,充实像空虚。别人无理犯我,我能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曾在这上面下过工夫了。”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能、不能:指某方面的才能而言。

多、寡:指见闻、学问的多少。

有若无:自己有才能而不自夸,就像似没有才能一般。

实若虚:自己学问充实而不自满,就像无甚学问一样。

犯而不校:有人触犯自己,却不与他计较。犯是冒犯的意思;校、通较,计较的意思。

昔者吾友:“昔者”是从前的意思,“吾友”此处似指颜渊。

尝从事于斯:曾经在这方面努力过。“斯”是称代词,指以上几项修己的功夫。

 

【疏解】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并不是有能装作无能,有学识装作无学识,如果这样便是伪,不诚。而是己虽有能而不自觉其能,学识虽多而不自觉其多。而别人虽不大有能及学识不多,但自己亦并不觉其为无能无学。何以故,因在己心中,只见义理之无穷,自己所懂得的,只是一点点,又算得什么呢?在自己的深切自省下,只见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自己的学识,又怎值得称道呢?反而他人的庸言庸行,都有许多值得自己效法的。能如是,便不见人之过,而只见己之过,当人对自己冒犯时,亦先反省自己,看是否自己不当,即使是别人不当,亦可恕谅之,因自己亦是过错满身,别人犯了一点小毛病,又怎可严加责怪呢?如是便能犯而不较。

○吾友应是指颜子,曾子说颜子便是在上述的各点上用功的。曾子说这段话时,颜渊已逝世,故曰昔者。而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一句,蕴含了无限的怀念之情。而这怀念之情,同时是全幅道义的呈现。从这可见古人师友相处之道。固然颜子与曾子一定私交甚笃,但使曾子念念不忘颜子的,与其说是深厚的友谊,勿宁是颜子纯粹的德行。由于二子的志同道合,共同从事于圣贤之学,故一定有着非比寻常的相知。颜渊虽逝,然曾子在实践道德之路途中,时刻都感到颜子如在目前。颜子的生命,似已化作一谦德之典型,而成为曾子践德之一种动力。使曾子奋勉不懈,不敢愧对其友。这里充满了师友的由道义所生发出之深情,及师友相感相照之人格光辉。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三【德性的实践】(杨祖汉)第四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