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庸,平常也。
○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是无所偏庸,是不可易。
○这书是孔伋所作。伋,字子思,孔子之孙,伯鱼之子也,受业于曾子。尝适宋,被困,居卫,卫君不能用,又适齐,返卫,复归鲁,因作《中庸》三十三章。子思以天下的道理,本是中正无所偏倚,平常而不可改易,但世教衰微,学术不明,往往流于偏僻,好为奇怪,而自失其中庸之理,故作此书以发明之,就名为《中庸》。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