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子罕第九 第05章|总第210章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mò),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yù)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畏于匡。

○畏者,有戒心之谓。

○匡,地名。

史记云:“阳虎曾暴于匡,夫子貌似阳虎,故匡人围之。”

 

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不曰道而曰文,亦谦辞也。

○兹,此也,孔子自谓。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丧、与,皆去声。

马氏曰:“文王既没,故孔子自谓后死者。言天若欲丧此文,则必不使我得与于此文;今我既得与于此文,则是天未欲丧此文也。天既未欲丧此文,则匡人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也。”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遇难而有戒心叫做

○匡是地名

○文是道之显然者。

○后死者是孔子自称之词。

昔鲁有乱臣,阳虎曾为暴虐于匡,匡人恨之。孔子一日陈,经过其地,匡人见夫子貌似阳虎,遂误认而举兵圈之,夫子因此有戒心于匡,而弟子之从者皆惧。故夫子解之说:“道每因文而显,亦必得人而传。昔也文王未没,则前乎群圣人之文,传在文王。今也文王既没,则斯文独不在我乎?夫斯文之兴丧皆天也。若使天之将丧斯文也,则所以赋于我者,必有所靳,而我为后死者,且将道无所见,学失其宗,自不得与于斯文矣。今天之所以与我者如此。而我既得与于斯文,则是天未欲丧斯文也。天既未欲丧斯文,则我命在天,匡人其能违天而害我乎?吾于此盖有以自信,而二三子亦不必于忧患矣。”

夫圣人当不测之变,而处之泰然如此,真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慑者。学者观此,不惟可征其见理之明,任道之勇而亦足为养心不动气之法矣。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畏于匡:匡,邑名。相传阳虎尝暴匡人,孔子弟子颜剋与虎俱。后剋为孔子御至匡,匡人识之。又孔子貌与虎相似,乃围孔子,拘之五日,欲杀之。古谓私斗为畏,匡人之拘孔子,亦社会之私斗,非政府之公讨。或说畏惧有戒心,非是,今不从。

○文不在兹乎:文指礼乐制度,人群大道所寄。孔子深通周初文武周公相传之礼乐制度,是即道在己身。或说:孔子周游,以典籍自随,文指《诗》《书》典册。今不从。

○后死者:孔子自指。若天意欲丧斯文,不使复存于世,即不使我知之。斯文即道,与于斯文,即使己得此道。

○匡人其如予何:今我既得此道,知天意未欲丧斯文,则匡人亦无奈我何。

孔子临危,每发信天知命之言。盖孔子自信极深,认为己之道,即天所欲行于世之道。自谦又甚笃,认为己之得明于此道,非由己之知力,乃天意使之明。此乃孔子内心诚感其如此,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非于危难之际所能伪为。

 

【白话试译】

先生在匡地被拘,他说:“文王既死,道不就在此吗?若天意欲丧斯道,不会使后死者亦得知此道。若天意不欲丧斯道,匡人能把我怎样呀?”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泽之的头像泽之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