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唱♫唐代五言诗压卷之作——唐·王之涣《登鹳雀楼》(闽南语+普通话吟唱)(附:名楼赛诗)

音频一  曲:柳松柏  唱:张平  语言:普通话 

(选自《中华儿女唱唐诗》)


 

音频二 吟唱:梁炯辉  语言:闽南语

(选自王财贵 编订《闽南语经典诵读》之(五)《唐诗语曲吟唱》)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宋 燕文贵 层楼春眺图页
宋·燕文贵《层楼春眺》图页

 

【注释】

 

○鹳雀楼: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名家点评】

 

《古今诗话》: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极多,唯王之涣、李益、畅当诗最佳。

 

《唐诗解》:日没河流之景,未足称奇,穷目之观,更在高处。

 

《唐诗训解》:结语天成,非可意撰。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大豁眼界。

 

《唐诗摘钞》:空阔中无所不有,故雄浑而不疏寂。

 

《增订唐诗摘钞》:两对工整,却又流动,五言绝,允推此为第一首。

 

《而庵说唐诗》:作诗最要眼界开阔。鹳雀楼,今在河中府。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已极壮观。而之涣此作,亦遂写煞。

 

《唐贤三昧集笺注》:上二句横说楼所见之大,下二句竖说楼所临之高。

 

《唐诗别裁》: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唐诗笺注》:通直写其地势之高,分作两层,虚实互见。沈存中曰:“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上十字大境界已尽,下十字以虚笔托之。

 

《诗法易简录》:先写登楼,再写形胜、便嫌平衍,虽有名句,总是卑格。此诗首二句先切定鹳雀楼境界,后二句再写登楼,格力便高。后二句不言楼之如何高,而楼之高已极尽形容,且于写景之外,更有未写之景在。此种格力,尤臻绝顶。

 

《诗境浅说续编》:前一句写山河胜概,雄伟阔远,兼而有之,已如题之量;后二句复馀劲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势。

 

【诗词简介】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年)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年)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年)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年)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附一】

 

名楼赛诗

 

尽管鹳雀楼上面题有王之焕的千古绝句,但后来的诗人总是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首佳篇美文,似乎要与王之焕一比高低,于是,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留下了许多才情洋溢的作品。

 

畅当是河东才子,曾应征从军,后来中了进士,终为果州刺史,颇富诗名。其诗曰: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见畅当《登鹳雀楼》)

 

耿潍,字洪源,是唐代河东(今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曰: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

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耿潍《登鹳雀楼》)

 

司马札是晚唐诗人,其诗曰: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司马札《登河中鹳雀楼》)

 

晚唐,政治上宦官专权,藩缜割据,朋党内讧,裙带成风。很多有才华的诗人沦为江湖游子,司马札就是其中的一个,同样是落魄文人,面对暮气沉沉的时局,晚唐诗人们早没有了盛唐诗人的豪气和浪漫,自然而然,在他们的眼中,鹳雀楼不再是当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胜境,而变成了一处烟云笼罩、阴影重重、夕阳日短、草木萧条的伤心之地。

 

【附二】

 

古诗今用

 

《登鹳雀楼》这首诗几次出现在当今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1995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就曾朗诵过歌德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和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

 

2006年4月,在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访问美国前夕,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引用了两句诗句表达对两国关系的期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0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送给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礼物,即绢刻有《登鹳雀楼》这首诗作。

 

200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永济考察,专门登上鹳雀楼登高望远。一年后,他在日本访问时曾挥毫留下《登鹳雀楼》诗作墨宝。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在倾听了两位埃及男青年用中文吟诵《登鹳雀楼》后,温总理解释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鼓励人们要有宽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不断向上,追求更高的目标。我们发展中埃关系,也要站得高,看得远,不断加强两国的战略合作。”

 

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时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朴槿惠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和一件陶艺作品,其中书法作品的内容是唐诗《登鹳雀楼》。青瓦台方面表示,中方通过《登鹳雀楼》的诗句表现了过去20年韩中关系的发展仿佛“白日”垂直运行的轨道和横穿旷野的江河一般,壮观而充满活力,今后希望两国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境将韩中关系推上新的台阶。

 

本站编辑:澤之

 


【文章推荐】

 

  季谦先生|孔子的音乐素养

  季谦先生|读经之歌:一世一生

  礼乐之教|君子之风——为己之学的步履(附视频)

 

【专题推荐】

 

  季谦先生|阳明良知教四讲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声明:本音频,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下载后,请于24小时内删除。

(2)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