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师卦

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师卦
 

师卦第七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在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卦这个“师”跟我们师范学院的“师”没有直接关系。“师”本来是众多的意思,军队编制里有所谓军长、师长、旅长,那军、旅也都是众多的意思,连长、排长、班长都有众多的意思。所以“师”本来是人多的意思,什么地方人多呢?军队,古人以兩千五百人为一师,后来就成为军队的泛称,比如“师出无名”,意思是军队要出去打仗,居然没有理由,“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就是出兵。军队管理严格,所以“师”引申为率领、引导的意思,引导学生的人叫老师,我们师范学校的“师”,是取领导的意思,不是取军队的意思。

 

好,师,对军队、团体之事,要怎么处理呢?凡对“师”,最主要的态度是“贞”。贞有操守或坚定的意思。“丈人吉”,年高者之称,但这里的“丈人”除了年高之外,还要德劭,有经验的识途老马才能领导众人,黄须小儿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所以要以丈人来率领师众。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刘备三顾茅庐呢?就是如果不这样子的话,诸葛亮的身份不能提高,为什么韩信要让刘邦登坛拜将呢?因为那时候刘邦已经是天下英雄了,韩信只不过是一个乡下小儿,登坛拜将就是要显示出丈人的威风了。所以临“师”要“贞。而唯有丈人“当之”,才“吉”,而“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处理众人之事能以正道来处理,“可以王也”,不仅是可以带领军队,而且是可以当一个一统天下的王者。“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行险而顺”是从上下卦说的,坤卦顺坎卦险,军队里面有险的意思,而军队也要上下意志统一相顺。“刚中而应”,“刚中”是九二,与六五相应,可见本卦之主爻在九二。“刚中而应”,代表上下相应,也就是说领导者跟属下相应。“以此毒天下”,这个“毒”不是害的意思,是养的意思。老子说“亭之毒之长之育之”中的“毒”也是养的意思,所以“以此毒天下”是以军事之吉来养天下,因为天下有文德也要有武备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这是《左传》记载孔子的话,孔子随着鲁国国君(定公)到峡谷和齐侯(景公)相会,齐是强国,鲁是弱国,齐君要鲁君去相见,鲁君不敢不去,但是知道去了会吃亏,于是征求到鲁国的贤人孔子一起去,齐君果然就用很多节目羞辱鲁君,孔子都正义凛然一一地应对;齐臣想发动军队挟持,孔子老早也埋伏好了军队,让齐国不敢妄动。因为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这就是“以此毒天下”。原来古人认为武力是为养天下而准备的,不是穷兵黩武用的。现在***做军事竞赛,不是好事情啊,这不是要“毒天下”,乃是要互相地别苗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大不幸。“而民从之”,要为了养天下,人民才认为武备是应该的,“吉又何咎矣”,这个一定是吉而无咎的。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中储藏大量的水,军队也要众多,但不是用来耀武扬威,不是要来展现的,而是要像地下水,藏在地下一样。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就是军队是不祥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来展示。所以我不喜欢看,杀伐之气太重,***阅兵,代表这个国家还没有安定,一国的领袖君为什么不带大家读书悦乐呢?为什么要展现武力呢?***“君子以容民畜众”,看到“地中有水”,想到“师”,就想到一个君子要“容民畜众”,君子对于百姓对于众多人的事,要能够含容,能够教养。

 

“初六,师出以律”,凡是出师,都要以“律”,律就是轨道,要遵从轨道而行。“否臧”,“臧”就是好、善。“守愚圣所臧”——守愚的人是圣人所称许的,这句话出自哪里?崔瑗《座右铭》。《论语》中孔子说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否”是否定之辞。“否臧”合起来就是不善。如果出师而“否臧”不善,其结果就只有一个字:“凶”。所以“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就“凶”了。

 

“九二,在师,中,吉”,不是“在师中”。“在师”就是处理军事问题,处理众人问题,“中吉”就是要守中道才“吉”,才能“无咎”。“王三锡命”,这个“锡”同于讼卦“或锡之鞶带”的“锡”,“锡命”就是下逹命令,往往是指升其官爵,三次交代任务,就是将他官爵连升三级,因为他“在师”能够“中”“吉”,有用兵之功。这个九二,就是本卦的主爻,本卦五爻都阴只有一爻是阳,代表一阳领着众阴,所以有众的意思。一阳领众阴,在军队就是这样,一个主帅领着许多的部属、许多部下。九二是唯一的一阳,越少就越为主,所以这一个卦当然是以九二为主,九二就是印合着卦辞跟彖辞,九二就是丈人,因为是丈人所以他能够守中道而“无咎”,而且因为这个丈人他年高德劭,王者信赖他,所以三次给他加封官爵,让他继续地领导军队。“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九二得六五之王的宠任,至于三次的锡命,因为他能“怀万邦”,“怀”就怀柔,去平抚、安定万邦。可见这个“丈人”并不是用穷兵黩武耀武扬威的方式去攻打万邦,乃是用怀柔的方式安抚万邦。我们把“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以此毒天下”“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怀万邦也”等文句合起来看,就可知道中国古人对武力和战争的态度。

 

好,再来,“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六三不中不正,军队的行事当不能象初六和九二有规律,能中吉,六三又居坎险之极,是不宜出师的,如果轻易用师,就“师或舆尸”,车子载的不是人或粮草,乃是死人尸体,因为有作战必有杀伤啊,杀伤很多,用车子载,就是“凶”了。所以“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好大喜功,而没有功劳。

 

“六四,师左次,无咎。”次,就是停下来扎营休息,军队停一个晚上叫做宿,停两个晚上叫做信,超过两个晚上以上叫做次。又古人行军,以左在前,左不行,则全军皆止,所以“师左次”就是全军停止不前。六四在危疑之位,多惧之地,以阴居阴,而且与初爻不相应,六五、上六皆为阴爻,无可增援者,识此时务,就应安营扎寨,不可妄进,方保“无咎“,不致于“师或舆尸”。所以战争是到了临头的时候,是可以不战就不战,这是用兵之道。在《左传》里,依周公所制的行军讨伐之“礼”,军队开到所要讨伐的国境时,要停下来,等待那一国会不会派人来求和,一求和,结了盟约,就退兵了,这是真正的“师左次,无咎”。所以周公设礼乐,连行军都要有礼,这是真正的“师出以律”,行军之礼最后是希望不打仗。周公礼乐维持了西周四百年天下的安定,到了春秋,渐渐礼崩乐坏,出兵就是为了消灭敌手,偷袭灭国都用上了。战国时期,更惨无人道,到了秦灭六国的时候表现得最淋漓尽致,一坑就是几十万人,天下于是生灵涂炭。周朝西周四百年没有战争,东周春秋时代的战争都还比较人性化,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往往出兵都是作假的,好像在做戏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周公规定作战的方式就是“讨伐”,出兵是为了“讨伐”。你要知道这两个字很重要。王城叫畿,王畿其实只是一个不大的地方而已,在中央,叫中央政府,其它的分封很多的,封就是用土地赐给族人,赐给亲戚,或是赐给功臣,像姜太公就是功臣,像周公就是亲戚。武王赐给周公鲁地,赐给姜太公齐地。武王把周公留在王朝辅佐治天下,由周公的长子伯禽就国,鲁国的始祖虽然号称是周公,其实周公没有去治鲁国。诸侯散在王畿四周,分治各地,以“摒卫周室”。它们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很多叫诸,所以叫诸侯,天子分给诸侯土地,让他去那里建国,这样封侯建国叫做“封建”,封建是周公的礼乐当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你千万不要再笑古人封建了,封建是很好的贵族政治制度啊,周朝几百年的天下是封建保护的。然后东西南北四方的诸侯都设有霸主,替王者管理一方诸侯,王者是不管事的。那一个地方的诸侯假如受到外来侵袭,霸主要领导一方诸侯共同抵御,后来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就是遵行周礼而来。哪一国有饥荒、灾难,要互相帮助。哪一国有内乱,或者不服王命,或有昏君暴君,霸主就要处理,怎么处理呢,要遵照一个程序——先讨后伐。什么叫讨?用言语数其罪,叫做“声讨”,也就是下个公文去责备、警告,警告叫那国君要修内政,要爱民,要尊王。一般情况下,那小诸侯一接到声讨的讯息,会马上修德、改善,于是这个国家就治了,但如果讨了几次还不听怎么办呢?文的不行用武的啊,这时就“师出有名”了,叫做“伐”。而且那军队是由霸主所统领的诸侯联军,这几个国家都要跟霸主一起去出征。说“出征”,其实都是来玩的,像过家家。因为周公规定了行军作战的规矩,叫做“伐”。什么叫伐?伐就是行军时要鸣锣打鼓喧,而且旗帜鲜明,让人很远就看到军队来了,这样打战,简直是儿戏,这不是玩笑吗?不是玩笑,而是一种非常优雅的行动。而且军队开到了边境要驻扎下来,不可以直接冲进边境,这或许叫“师左次”吧,然后再派人去讨一次。往往看到联军来了,那国君就认罪了,派人来讲和,结了盟,就算打了胜战,军队班师回去了,你看,这样的天下不是很太平了吗?当然,那诸侯如果还不认罪改过?就真的打,这一打呢,也是他屈服了就好,本来就不是为了杀人。那如果是联军打不过呢?霸主便要上报天王,天王号令全天下的诸侯出兵,这联合国军队,有谁还能抵抗呢?所以周公设置这个讨伐的礼乐就是“不抗王师”,不跟王者的军队对阵。其实王者是没有什么军队的,王者只有一批仪仗队,派一批宪兵带领,各国的军队都要跟从,叫“王者之师”,所以依照设计,是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可以抵挡住王者之师的,王师也不随便出动,等到王师一出动,就代表天下要乱了。所以王者的军队是备用的,根本就不用。王者的军队是摆起来好看的——这样的军队你看多么艺术、多么美!这就是礼乐呀,礼乐是用来治国平天下的。即使不能依礼乐出师,也要“师出以律”,不可以擅用军事,“师左次,未失常也。”人生的常道是和平安定,“师左次”,常态没有改变,战争就可以幸免。

 

六五,是“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田有禽”,田就是打猎,行师就好像在打猎,田猎而有禽,作战而掳获许多的战利品。“利执言”,这个言是没有意思的,“利执”就是有利于你的战利品,这是“无咎”的。“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如果不是丈人帅师,也应让长子来帅师才好,若让弟子,年小位卑的人帅师,就要“舆尸”了,就是刚才讲的舆尸,用车子载着尸体,代表战败了,“贞凶”,如果还固守不变,就更“凶”了。“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六五之爻,居上且居中,是地位较高而能从中道而行者,故能帅师。若派弟子帅师,是不恰当的。大概就是“弟子”急噪,没有丈人之德。“长子”是有比较稳定的个性,以稳定的个性来帅师,能“以中行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接着六五的“弟子不当”,到了上爻之位,要反观整个卦义,而得出出师的规则,于是下令:凡要做“开国承家”的大事,宜用丈人,用长子,而不可用弟子,用小人。“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因为用了小人,或许好勇躁进,或者无德无能,所以判断“必乱邦也”。

 

好了,大概师卦就如此,师卦距离我们较远,因为我们比较没有行军的经验。但是一个国家,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这个国家怎么来用军队?面对世界上各国怎么用军队,大概也可以稍微得到一些启示,你看率领军队的人是不是一个丈人?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下)》。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0)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4年9月9日
下一篇 2024年9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