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王学的歧出


导航:本文选自牟宗三人文讲习录》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一)各位会友,今天是我们人文友会第十五次聚会,今天本想讲点原料,帮助大家了解,看看古人的讲法,总是有一条理路,我所找的黄宗羲论王阳明、王龙溪、和泰州学派各一段,再加上陈白沙一段,共有四段,这里面都有确定的观念,看了原文,自会知道,现在这四段还没印好,且先大体的讲一讲。

 

(二)黄宗羲论王阳明学问的成长,可分几个阶段:(Ⅰ)学成前 – (1)学词章,(2)学佛老,(3)归宗于儒。(Ⅱ)学成后——

 

(1)主静 从静的工夫上入手,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去混杂,求镇定,有些人在静坐中入魔或起光景(静坐时细微一点就起光景,此为相当高的境界中之魔),学道过程中有“玩弄光景,簸弄精神,气魄承当”三句话,此三句话,都是学道的毛病。静坐即是澄清一下子,将清明的东西浮上来,清明是就心说。静坐即观心,观清明之心,唯在观心中,则以心为对象,其实心不能做对象。心乃永远为主体而落实,若将其推出去作为客体。拆穿光景之心,乃心之影子,故为“光景”。这非拆穿不可。心只能做主体,不能做客体。拆穿光景之法,即在践“仁”。但“仁”亦不能作客体,否则又成光景。仁必须表现,仁即主体的心。若将心推出去为客体,则心此时以自己观自己,自身起一主客的分裂,而其自己之动用表现,则只为一“智及”,其所及之对象,即其自己之推出去而为客体,故此客体为影子为光景。必须摄“智”归于“仁”,“光景”才能拆穿。“仁”才能表现,始可落实。

 

(2)“致良知” 王阳明于五十岁在江西时,始正式提出“致良知”。他讲“致良知”、“知行合一”即在拆穿光景。

 

(3) “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他的一切、整个儿是本心呈露,更无假借凑泊。盖已至纯熟化境。黄宗羲于述完阳明之经过而总论之曰:“儒释界限只一理字。……点出心之所以为心,不在明觉而在天理,金镜已坠而復收,遂使儒释疆界,渺若山河。”可见黄氏已很中肯地见出阳明讲良知之要点。天理二字,绝不能忘掉。可是后来王龙溪等专讲知觉灵明一面,而忽其理之一面(阳明总讲良知之天理),故出毛病。黄宗羲批评王龙溪说:“任一点虚灵明觉之气,纵横自在,头头明显,不离着于一处,几何而不蹈佛氏之坑堑也哉?”所谓虚灵明觉之气,乃指心气(生动、活泼),非指物气(呆滞、混浊),所谓不离着于一处,即不离一处,也不着一处,无时间相,无空间相,动静合一,此种玄谈,以龙溪为最擅长。所谓佛氏之坑堑,是说佛氏之“心”无“理”,只承认“心”是“虚灵明觉”。此为儒佛最大之别。阳明以下,余如泰州学派等,都是佛儒混杂,带有邪气,与佛教禅宗最为接近。颜山农等都有“赤手搏龙蛇”的本事,任何樊篱都不能约束之,所以成“狂”。此由王艮所开之风气所使然。泰州讲学,以“自然”、“快乐”、“活泼”为主。这三者本是由工夫提炼而来,是一步再度和谐的最高境界。倘非如此,则与“情识”混杂,所谓“自然”仅为自然生命之自然﹔所谓“快乐”,只是物欲满足﹔所谓“活泼”,乃是恬不知耻。这全由“情识”鼓荡,并非真正的自然、快乐、活泼。佛教要人将“识”转而成“智”,即在消除这种毛病,否则所有的快乐活泼,都不过是寻找刺激,交引日下而已。阳明所说的“良知”,必须经过一番大翻腾才算,必须和情识分开,否则不是良知。自从泰州学派下来,即发生情识上的纠缠,这一点不纠正过来,则快乐活泼,却成猖狂。顺着猖狂发展的结果,则有怪物李卓吾出现,他批评孔孟,骂圣人(他的著作后来都销毁了),这是一种氾滥。所以后来有人骂王学,即因为出了这种毛病的缘故。其实泰州学派所讲的这种自然、洒脱、活泼,二程颇称赞之,但亦有微词,认其不免于玩。(玩物丧志,玩世不恭,玩人丧德,一有玩总不好。)再周濂溪亦有此种境界,很自然、很和气、很恬淡,颇有山林气,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故易吸引人。

 

更向上追溯,则有曾点,所谓“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条流,当该从曾点说起。理学家讲学,可做狂狷,顽固保守,表示硬性则可,但不可做名士。文学家苏东坡,以文人而参禅(名士禅),即是名士派,表示软性,他是情识中人,程伊川最不喜欢他。而他也总认为道学为伪学(伪如荀子所讲之类伪),去伪须从真,须顺自然,所以他最反对程伊川,总是要打破“敬”字,顺乎自然,自然落在情识中,则为“直情径行”,但这并非天理流行,故率真不能夹杂。例如“水滸”中的李逵、鲁智深等,即是情识中之率真,他们能冲破一切。这表面上看来与道之境界很相似,可是实际上并非真的道之境界。朱子在临终时说:“一生艰苦。”又说:“天地生万物,圣人应万事,直而已矣。”但此直与李逵等之“直”,实相去悬殊。故泰州学派以下的自然、快乐、活泼,结果却变为狂禅。如想翻上去,必须大彻大悟,要从庸俗中解放出来,超拔出来,这须把“天理”二字抓住,成为理性的理想主张才行。尼采、叔本华等,如从其生活情调上说,不从其主张理论上说,皆可说是浪漫性的理想主义。在中国过去,如泰州这派,亦可说是浪漫的理想主义。现在这时代本很紧张,但大家却闷在这里。究其所以如此,即因无理想。这最可悲。整个儿的知识分子,一切唯现实西方是视,同样的腐败!现在的人变成没有一点感觉,客观问题摆在面前,所负的使命也很清楚,但是理想却出不来,可见大家今日的头脑已不行了。如有理想出来,即可成大事功! 我在以前一次聚会中已经讲过,有了客观问题,时代使命,客观理想,才能成事功。以上所讲的自然、快乐、活泼这一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家看书务须当心,仔细辨认,不可走错。

 

现在再将“簸弄精神”、“气魄承当”和“玩弄光景”三词语解释一下: 

 

(1) 簸弄精神

 

阳明学道,能先知,俟后即指出这是“簸弄精神”。先知是从心的灵明出,簸弄精神,即是高级的耍聪明,即是出小花样。所谓聪明,乃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研究学理,要有表现,不在耍弄。有些文章看来很滑稽,很巧妙,但不是大文章,只不过是些浮华。一切要从真性情真生命中发出,即无耍。

 

(2) 气魄承当

 

气魄承当与义理承当不同。义理承当有:(I)当仁:以道自任,当仁不让﹔(II)当事:贞固足以干事。例如程朱陆王,皆是义理承当。李见罗,即属气魄承当,他虽然到处学“阳明”,可是一切却和阳明差得很远。又诸葛亮、曾国藩,亦皆义理承当。他们步步踏实,他们无浮夸之气,无客气。如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当其走运时,确可挥扩得开,可是一到倒运时,则成大糊涂。所以过去要做大事的人,总要听听这些道理,现在的人,只求知识,附庸风雅。我们必须使一切落实,既不逃避,亦不侥倖,即是“以贞胜”。贞之后有理,即该不该。后面总有理为根据。世间真正的天才很难得,假使没有真才,则须靠学问磨练,对出处进退,总须衡量,衡量即是审明事理,不是狡猾,否则只是气魄承当,不是义理承当。

 

(3)玩弄光景

 

前面已经讲过,兹不再赘。

 

仁厚谨按: 

此处与上一讲论及王门末流之弊,乃先生四十余岁之见解。迨《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书出之后,其判断已有所调整。祈读者留意焉。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牟宗三,转载自:《人文讲习录》。

(0)
牟宗三的头像牟宗三作者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