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的地位与智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3章<明道的造诣与地位>第1节

一、明道的造诣

 

程明道(西元一〇三二~一〇八五年)名颢,字伯淳,河南洛阳人。他逾冠中进士,先任主簿,调为上元知县,有政声。熙宁之初,受荐为太子中允行御史事,神宗命他荐举人才,所荐数十人,以表叔张横渠与弟伊川为首,天下咸称允当。后迁太常丞,兼知扶沟县事,亦著绩效。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五十四岁。

 

明道十五六岁时,奉父命与弟伊川问学于周濂溪,后来深造自得,成为一代大儒。《宋史·道学传》说他:

 

资质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

 

后人亦常将他与颜子相提并论,认为都是天生的完器。明道卒,元老大臣文彦博为他题墓曰:“明道先生”。伊川特撰一序,附于后,文曰: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乎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传诸后;无真儒,则天下贸然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端,息邪说,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以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不知道之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

 

伊川以孟子后第一人推尊其兄,而天下后世服其言,可见这段话并非虚誉。黄梨洲《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上,有一段案语,言之甚为谛当,而文字亦甚美。

 

明道之学,以识仁为主,浑然太和元气之流行,其披拂于人也,亦无所不入,庶乎所过者化矣。故其语言流转如弹丸:说“诚敬存之”,便说“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说“执事须敬”,便说“不可矜持太过”;惟恐稍有留滞,便与天地不相似。此即孟子说“勿忘”,随以“勿助长”救之,同一扫迹法也。鸢飞鱼跃,千载旦暮。朱子谓“明道说话浑沦,然太高,学者难看”……其实不然。引而不发,以待能者。若必鱼筌兔迹以俟学人,则后羿有时而改变绳墨毂率矣。朱子得力于伊川,故于明道之学未必尽其传也。

 

明道没,伊川作《明道先生行状》,有云:

 

先生之学,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乎孝弟;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非,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以后,未有明于斯理也。谓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其言曰……(请参阅拙撰《宋明理学·北宋篇》页二二一~二二三)

 

二、二程遗书之鉴别

 

明道为宋儒一大家,有非常显赫之地位,他那开创性的智慧,亦非他人所可几及。但自从朱子承接伊川而完成一系之义理以后,后世称“程朱”者,大体只是绍述伊川与朱子。而对明道,则只泛泛称赞他的人品造诣,与他如“春阳之温”、“时雨之润”般的零碎风光,或者引述他几句有高致、富玄趣的话头,而深致叹赏。至于明道所开辟的义理纲维,在牟先生《心体与性体》以前,未见有人曾经确切地讲出来。

 

牟先生整理《二程遗书》,甚费心力,先后编抄数次而后定稿。他(1)以二程性格之不同为起点,(2)再以刘质夫所录明道语四卷(遗书第十一至十四)为标准,(3)复以二先生语(遗书前十卷)中少数注明者为轨约。如此而后,始获得鉴别明道智慧之线索。依牟先生之意——

 

(一)遗书前十卷,标为“二先生语”者,可视为二程初期讲学之所发,此期以明道为主,伊川为副。

 

(二)明道心态具体活泼、富幽默、无呆气。故“二先生语”中,凡语句轻松、透脱、有高致、无依傍、直抒胸臆、称理而谈,而又有冲虚浑含之意味者,大体皆是明道语。故关于道体、易体、诚体、於穆不已之体,以及天理实体之圆融妙悟语,凡未注明者,皆应归明道。

 

(三)明道语句简约,常是出语成经,洞悟深远;又常顺经典原文加几个口语字,予以转换点拨,便顺适条畅,生意盎然,全语便成为真实生命之呈现。《上蔡语录》有云:“伯淳常谈诗,并不下一字训诂。有时只转却一二字,点掇地念过,便教人省悟。”谈诗如此,就论、孟、中庸、易传抒发义理,亦常如此。此其所以无学究气、无典册气、无文章气,而常能相应不失也。

 

(四)明道喜作圆顿表示,伊川喜作分解表示。朱子所谓“明道说话浑沦,学者难看”,实乃圆顿表示为朱子所不喜也。(故朱子编《近思录》,即不选录明道之“识仁篇”。)

 

以上四点,乃鉴别明道智慧之关键。牟先生详检遗书,费极大之心力,将明道语录辑为八篇(见下第四章第一节中段)

 

三、明道对圣贤人格的品题

 

明道的义理纲维,下文将分节论述,此处先选录若干语句,以略见明道品题圣贤人格之智慧。

 

1.“颜子所言不及孔子。无伐善,无施劳,是颜子分上事。孔子言安之,信之,怀之,是天理上事。” (遗书六)

2.“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 (见、读如现。此谓孔子有如元气。颜子有如春生,孟子则连秋杀之气一起显现。)

“仲尼无所不包;颜子示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然而已。”

“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巖巖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以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 (遗书五)

3.“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实事。” (同上)

4.“孔子尽是明快人,颜子尽岂弟(恺悌),孟子尽雄辩。” (同上)

5.“孟子有功于道,为万世之师。其才雄。只见雄才,便是不及孔子处。人须当学颜子,便入圣人气象。” (同上)

6.“颜子合下完具,只是小,要渐渐恢廓。孟子合下大,只是未粹,索学以充之。” (遗书三)

7.“颜子默识,曾子笃信,得圣人之道者,二人也。” (遗书十一)

8.“曾子易箦之意,心是理,理是心,声是律,身为度也。” (遗书十三)

9.“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此一段,子思吃紧为人处。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活泼泼地。会得时,活泼泼地;不会得时,只是弄精神。”

(遗书三)

10.“人须学颜子。有颜子之德,则孟子之事功自有。孟子,禹稷之事功也。” (遗书十一)

 

按:二程品题圣贤人格之文献,其详请参阅《宋明理学·北宋篇》页二三〇~二三四。

 

参见《心体与性体》第二册、明道章之引言。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

(4)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1月6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