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学必资于读书,而但凭读书实不足以为学

/马一浮

原标题:答刘君(节选 字数:233

 

本站文言文阅读提示:遇文义不通处,初期可借助文末注解,静心凝神,一字一句慢慢疏解,假以时日,不但能得其义理之妙,还自会增加语感、增长文言阅读之能力。>>>

 

学必资于读书,而但凭读书实不足以为学。况读书尤贵知要能择,泛滥忘归无益也。不以饥渴害志,亦不易言。《通书·颜子》章可熟玩,不到见大忘小田地,焉能不以生事累其心邪?

 

知徒有知解,不足言学,是也。有德性之知,有闻见之知。闻见之知亦有浅深、小大、邪正不同,然俱不是真知;德性之知方是真知。学自是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岂有分成两橛之理?“政、法、兵、农”一段,愈见支离。但得本,莫愁末。道义陵夷,且当求之在己,斯可矣。

 

佛性唯证能知,非泛泛阅览教乘,依少分相似知解便可谓得。诸宗经论浩博,亦须就善知识抉择,方有入处。不如返而求之六经,儒家言语简要,易于持循,然先须立志始得。

 

(《尔雅台答问》)

 

【注释】

 

○生事: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

 

○两橛(jué):两段。橛,一小段。

 

○陵夷:衰败;走下坡路。

 

○教乘:指佛教、佛法。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1)
知世分子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2年2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 季谦先生:只要你明白

    人为什么会迷茫,那是因为一般人只在表面上看事情,所以只能在现实上用功夫,他们的生命没有“根柢”;事情如意就好,遇上不如意,就会恐慌、焦虑、着急,不知道为什么很努力却还没有成就。因为不能够从视其所以的第一步走向观其所由的第二步再走上察其所安的第三步,对人生的观察不能追源溯本,生命没有根柢,就不能“安身立命”。

  • 〔朝话〕为人类开辟一新历史而奋斗

    文/梁簌溟   现在不单是中国,即世界其他国家,关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都是在思想分歧冲突里面。有的主张社会主义,有的主张个人主义,有的主张这个,有的主张那个。尤其关于婚姻问题,变…

    朝话 2021年12月29日
    01.0K0
  • 〔朝话〕愚者固然不及,智者亦常自作艰难

    文/象山先生(陆九渊) 原标题:与胡赵监(节选 字数:213) 引用经典:《孟子》《中庸》《易经》   本站文言文阅读提示:遇文义不通处,初期可借助文末注解,静心凝神,一字一句慢慢…

    朝话 2021年11月25日
    01.2K0
  • 季谦先生: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儒释道三家综论(二)

    这样,儒释道三家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不过,佛家的佛性、道家的道心、儒家的圣性,虽然其原始意义与实践入路不一样,但到最后所显发出来的境界,都是超越的,其内容都是无限的,都是相通的,都是盖天盖地,涵摄一切。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大教,所以三教都是大教。全世界再也没有像儒释道三家这样的大教了,基督教也有超越面的肯认,但是不透。为什么不透呢?上下两面隔绝,其超越的根据是“起绝”的,所以上帝永远在本体界,人生永远在现实界,你只能靠上帝来救赎,你永远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圣,不可能成耶稣。但是,东方学问就不一样: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圣性,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有道心,人人皆可逍遥,皆可成真人。这是人生大智慧,把这两层的分合弄通了,其他道理都通了。牟宗三先生认为这两层的划分是一切哲学的基本模型,世界所有的学问都要收拢在这两层系统内。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29日
    01.7K0
  • 〔朝话〕人或倦怠,岂志不立乎?

    文/程子   或问:“人或倦怠,岂志不立乎?”   曰:“若是气,体劳后须倦。若是志,怎生倦得?人只为气胜志,故多为气所使。如人少而勇,老而怯;少而廉,老而贪。…

    朝话 2021年8月24日
    0707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