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之 八佾第三 第12章|总第52章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程子曰:“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

愚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与,去声。

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言己当祭之时,或有故不得与,而使他人摄之,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故虽已祭,而此心缺然,如未尝祭也。

范氏曰:“君子之祭,七日戒,三日齐,必见所祭者,诚之至也。是故郊则天神格,庙则人鬼享,皆由己以致之也。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可不谨乎?吾不与祭如不祭,诚为实,礼为虚也。”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祭,是祭先祖。

○祭神,是祭外神。

○吾不与祭,如不祭,是孔子平日的言语。

门人记说:“祭以诚为主,而他人则不能。惟吾夫子,观其在家祭先祖的时节,则孝心纯驾,就如先祖在上的一般。其在官祭外神的时节,则敬心专一,就如神明在上的一般。夫鬼神无形与声,岂真有所见,乃心极其诚,故如有所见耳。”考其平日尝说:“吾于祭祀,必亲行之,乃慊于心。若或有姑,不得已,而使人代之,则不得以伸吾之孝敬,故礼虽已行,而此心缺然,还似不曾祭的一般。即此言观之,则其祭祀必致如在之诚可知矣。”

这是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敬如此。若天子一身,为天地宗庙百神之主,尤不可不致其诚。所以古之帝王,郊庙之祭,必躬必亲,致斋之日,或存或著,然后郊则天神格,庙则人鬼享,而实受其福也。承大祭者,宜致谨焉。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祭如在:此祭字指祭祖先。

○祭神如神在:此指祭天地之神。祭礼本对鬼神而设,古人必先认有鬼神,乃始有祭礼。但孔子平常并不认真讨论鬼神之有无,只临祭时必诚必敬,若真有鬼神在其前。此两句,乃孔子弟子平时默观孔子临祭时情态而记之如此。或说,此两句乃古语,下文子曰云云,乃孔子因此语而感发为说,今不从。

○吾不与祭如不祭:孔子虽极重祭礼,然尤所重者,在致祭者临祭时之心情。故言苟非亲自临祭,纵摄祭者亦能极其诚敬,而于我心终是阙然,故云祭如不祭。盖我心思慕敬畏之诚,既不能亲切表达,则虽有牲牢酒醴,香花管乐,与乎摄祭之人,而终是失却祭之真意。此乃孔子平日所言,记者记其言.因连带记及孔子平日临祭时之诚敬,以相发明。

本章发明孔子对祭礼之意见。然孔子平日似未曾特有一番理论以表达其对祭礼之意见,本章亦仅就其日常之心情实感而道出之。此等处,学者最当细细体玩。因孔子论学,都就人心实感上具体指点,而非凭空发论,读《论语》者首当明白此义,并当知吾人虽生两千五百载之后,而有时我心之所实感,仍可与孔子当年有同感。人心大同,不为古今而殊,可于孔子之言,弥见其亲切而有味。

 

【白话试译】

先生在祭祖先时,好像真有祖先们在受祭。他祭神时,也好像真有神在他面前般。先生说:“我若不亲身临祭,便只如不祭。’

 

编自:钱穆《论语新解》

【注释】

祭如在:是说祭祀时,要出于一片至诚,觉得所祭祀者如在眼前一样。

:音yù,参与的意思。

如不祭:是说因故未能参与祭祀,而使人代理,就不能直接表达内心的诚敬,所以,虽然已经祭祀,而内心总觉得有所虚欠,如同未曾祭祀一般。

 

【疏解】

所祭祀的对象,已不存在于这世界上。但不存在于这世界,不等于说其已不存在,故人仍可肯定有虽不存在于此世间但亦是存在的幽冥的存在。此祭如在,是于祭祀时,把被祭者视作为真实的存在。虽然所祭之人已不在此世间,但在祭礼的过程中,人仿佛与所祭之对象相感通。因在人对所祭者以其真挚深切的怀念或崇敬致祭时,被祭者的音容笑语,及德业功勋,皆会呈现于祭祀者心中,在这虔敬之心所对之下,被祭者是像真实存在于此世间般存在的,这是所谓“如在”。

因此儒家所以提倡祭礼,并不是因为肯定鬼神或已逝去的祖先仍是如人一般的真实存在,可福佑子孙,而祭祀之,而是因人之不肯忘本,不忍因亲之逝而便忘之,故致祭以尽其心。当人如是的虔敬地自尽其心时,必会感到祖先鬼神,都仿佛与我为一体,而相感通,此所谓“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中庸》)。

其实当人之仁心呈现时,所面对之一切存在,方是真实的存在。如子真诚地孝其父时,父才是真实的存在。若子不孝父,父在其子心中,只是一形躯生命的存在,而无父的意义,这只有形躯意义的存在,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也。若子真孝敬其父,则父虽逝,在子心目中,其父始终仍是一真实的存在,此所谓大孝终身慕父母。

吾不与祭,如不祭,显出孔子敬慎之至的精神,他绝不以祭祀为虚文,他在祭祀时,是必然有一番虔敬寅畏的心情投注其中的,如不往祭,虽可请人代劳,但自己并没有实际参与,没有呈现这番虔敬的精神,那便没有祭祀的意义。所以祭祀所重者在呈现人这番求感格于天地鬼神的诚意,而不在外表上的叩拜致祭的仪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9)人如常常保持这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诚挚的孝思,自然是敦笃厚重的君子。

故儒家传统所重的祭礼(祭天地圣贤祖宗),纯粹是道德意义的,决不可视之为迷信,或拜偶像,而随意诋毁

 

注:以上选自《论语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印行)之主题三【德性的实践】(杨祖汉)第廿六条

编辑排版:澤之/其嘉

录入校对:澤之/其嘉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