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业意识

  • 牟宗三:忧患意识中之敬、敬德、明德与天命

    在上一讲之末,我们已明忧患意识与恐怖意识及苦业意识之分别。现在继续谈的,就是这两种意识不同的引发与归趋。宗敎意识中的恐怖意识无须有所恐怖的对象。当我们站在高山之巅,面对一苍茫虚渺的…

    2022年9月27日
    18290
  • 四谛|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三卷第一章佛教的基本教义第二节

    佛陀初转法轮,即说四谛(谛、真实义),此乃笼罩大小乘之基本教义。   一、苦谛   (1)苦,是佛教最原始最根本的观念:佛陀为太子时,出四门,首先打动他心灵的,便是“生老病死”之苦…

    中国哲学史 2022年6月25日
    07100
  • 季谦文集:儒家的道德意识

    己丑年(二零零九)八月 王财贵教授讲于庐山东林寺 丽水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 广毅班 尹清召整理 二0一0年三月十八日 王财贵修订   前言 (鼓掌)我很喜欢听到有人鼓掌,因为这代表我…

    季谦文集 2021年8月26日
    21.7K0
  • 季谦先生: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儒释道三家综论(二)

    这样,儒释道三家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不过,佛家的佛性、道家的道心、儒家的圣性,虽然其原始意义与实践入路不一样,但到最后所显发出来的境界,都是超越的,其内容都是无限的,都是相通的,都是盖天盖地,涵摄一切。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大教,所以三教都是大教。全世界再也没有像儒释道三家这样的大教了,基督教也有超越面的肯认,但是不透。为什么不透呢?上下两面隔绝,其超越的根据是“起绝”的,所以上帝永远在本体界,人生永远在现实界,你只能靠上帝来救赎,你永远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圣,不可能成耶稣。但是,东方学问就不一样: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圣性,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有道心,人人皆可逍遥,皆可成真人。这是人生大智慧,把这两层的分合弄通了,其他道理都通了。牟宗三先生认为这两层的划分是一切哲学的基本模型,世界所有的学问都要收拢在这两层系统内。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29日
    11.9K0
  • 『珍藏版』季谦先生《论语七讲》第2讲 儒者本怀——道德意识的生发与显扬(附视频)

    一个人不能够从人生一般的行为上、生活的不如意中看,不可以只把眼光往外看,而是要返回来,你要把它收回来、逆回来自己,逆回来到自己生命中而觉醒,这叫“逆觉”。而这个觉醒是自我非常清楚的、自我能够证实的,这叫“体证”,所以道德的意识必须用“逆觉体证”的方式,来让我们肯认它。

    季谦文集 2021年7月15日
    01.5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