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挫折的期待——王财贵先生在第三届全球读经私塾联谊会上的主題发言(包含关于纯读经、体罚、阅读、写字的深度说明)

人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艰难的事,想从一片废墟当中,重建殿堂,让人可以安身立命;想在一片沙漠当中,撒下一把种子,期待一园的鲜花,这是很奢侈的愿望,这其中要有多少的挫折、失望,但是我们永远不感到挫折,永远不会失望,我们一直向前!

2017年9月27日,由文礼书院举办的“第三届全球读经私塾联谊会”在温州滨海大酒店隆重举行。王财贵(季谦)先生在会上做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掌声)

 

这一次说各位朋友,是真的“朋友”了,同门曰朋,同道曰友,就着我们全球私塾联谊会来讲,今天在这里的,可以说都是同门同道。每一年都有这样的机会大家聚在一起,每一次都可以验证圣人的话“不亦乐乎”,真是令人很快乐的事(掌声)。

 

刚才主持人对我一向以来的所谓“演讲”,做了很多很客气的形容,其中还似乎赞赏我的“拖堂”习惯。其实我是不拖堂的,因为以往我演讲,时间长短都由我来定,所以决不会有“拖堂”之事发生。不过,这次给我严格限定了时间,那我就不大敢保证了,所以如果等一下拖堂了,那不是我的过错,因为我一向是不拖堂的。

 

主持人刚才又说,我们这个私塾联谊会,免不了要由我来做一场“精彩的演讲”,主持人这样的期待,似乎是有道理,也是没什么道理的。因为精彩的演讲都讲过了,以前所讲的都很精彩,今天恐怕并不一定能比以前讲得更精彩。不过还好,听说凡是我讲的,不管精彩不精彩,都算作精彩。尤其这样跟亲近的朋友们见面,即使随便话话家常,也都是令人倍感温馨,所以不管说高说低,说大说小,其实都是很令人回味无穷的。不仅是大家回味无穷,其实我也回味无穷。这个回味无穷不一定是我讲得好,而是大家的心在一起。(掌声)主要是人与人的心灵能够如此地相知、相惜,如此地相感、相通,这本身就是天地至美之事。(掌声)

 

我很珍惜我们这样的友情,很珍惜大家这样对理想的坚持。(先生哽咽,众掌声)大家在做堂主,在做老师,在做家长,在做读经的支持者,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喜悦,很欢乐,表现得很积极、进取,但是我知道,我们在这个时代,做这种事,是很心酸的,是有很多挫折要承担,很大责任要背负的。所以每一次看到大家,我一方面很高兴,一方面很疼惜,大家辛苦了!(先生落泪,众掌声)

 

人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艰难的事,想从一片废墟当中,重建殿堂,让人可以安身立命;想在一片沙漠当中,撒下一把种子,期待一园的鲜花,这是很奢侈的愿望,这其中要有多少的挫折、失望,但是我们永远不感到挫折,永远不会失望,我们一直向前!(掌声)

 

自从去年九月第二届读经私塾联谊会之后,读经界内与社会,对读经问题有很激烈的争论,而且最近以来,国家的教育部门,对于私塾也有一些警诫。我听到这些消息,表现得似乎很镇定,其实那镇定是故作镇定而已,内在里是忧心忡忡的。我是跟大家一样,一直期待着这个时局会有所改变,如果时局不改变,我想,我们的困苦和艰难还是会继续。而我知道,我们大家一定也甘愿承受,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我们永远不忘初心。(掌声)

 

有那一颗最初的诚意,我们就已经想好了,朝闻道夕死可矣!或许没有这么悲壮吧,其实,大家都已看到,天时已到,整个大的局势,不管是世界的教育潮流,还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风气,都一直在转动,转向更加开朗,更加包容,更加自由。所以,大家再忍一些吧!

 

第三届全球读经私塾联谊会季谦先生(王财贵)

从大的方面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立了法,可以在家自学。本来国家是不必立这个法的,因为人类从古以来,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家,而且大体是自学的,只有近两三百年来,才有所谓的“义务教育”。这种义务教育的法规是在比较早期的年代里,针对大部分国民是痴痴茫茫,没有教育的观念,生了孩子就让他土生土长,自生自灭。于是一些有见识的人,自己受了教育,因为他们是贵族,自己受了教育,他也认为,所有的孩子最好都受教育,不管是为了人道主义,而同情那些孩子,还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认为国民普遍受了相当的基础教育之后,国力就会增强。总之,不管是为了公义,还是为了政治,把教育变成“体制”,是一项德政,是为百姓谋福利的政策。

 

但是体制既然是体制,它就是一刀切的,所有的孩子,不管你聪明、愚笨,不管是生在乡下、城市,不管你家里文化教养高低,不管家长对教育认识多少,一刀切下来,全部的孩子都要归入一个系统里,走流水线,量化生产。在最初是一项德政,到了后来,为人父母者既然受了教育而成长起来,甚至受了高等教育而成长起来,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世界的资讯越来越发达,人们越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教育也越来越有主见,能够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做教育的规划。这个时候,大家就感觉到,一刀切式的义务教育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能适应国家多元发展的需要。

 

因为所谓的教育,不管是国家办的教育,还是国民自己主张的教育,一提到“教育”这一观念,基本上,都是希望把孩子教好。我们既不可以怀疑哪些单位是存心要把孩子教坏的,也不可以怀疑哪些人是有意要把孩子教坏的。所以,国家有义务教育的规定,她本来的愿望是为了把国民都教好,而家长现在有自己教育的观念,他们也想把孩子教好,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两方面都想把孩子教好,那为什么这两方面要互相限制呢?

 

因此,就有一些所谓的“先进国家”,就有人开始呼吁,并提出建议,努力向政府争取,最后,政府接受了这种建议,就是让某些有自己教育理念的人,可以自己依照自己的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来代替国家的义务教育。有些国家是完全开放,有些国家是要事先通过申请、审查,有些国家是规定虽然在家教育,有一些特别的科目还要完成国家的要求。但是,不管管理得松紧,有了这样的制度,就是等于开了方便之门。

 

其实,这对整个国家发展是非常良好的一个设计,因为越来越多元发展的社会,就需要有多样的人才,要得到多样的人才,就需要有多样的教育。所以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够在体制之外,有一些特别的开放,这对整个国家各项人才的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先见之明。我心中其实很笃定,很相信依照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越来越清明的政治以及越来越温情的社会,我相信中国的在家自学法规,会很快出现,让我们期待吧!(掌声)

 

而我们也要开始预备了,预备怎么迎接这个新的教育时代。在新的教育时代还没有来临之前,我们大家要辛苦一点,要忍受一点,没事的时候要庆幸,有事的时候要有智慧,要能够谦卑、自守,大家要相互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忙想出一些解决办法,让有问题的地方可以渡过难关,大家一起携手向前。(掌声)

 

不过,不管是法规有没有开放,我们办教育也要有内在必须有的警惕。因为教育教的是人,人是活的,所以,随时都会遇到许多的状况,必须即时处理。这样看来,私塾是否能合法,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因为那是外部的。而内部的呢,是我们的孩子在家由家长自己教,或者送到学堂,由堂主老师来教,这教学本身是不可以出差错的。最近越来越多人攻击读经的私塾,尤其是老实大量的私塾,更尤其是所谓纯读经的私塾,我们不可以认为别人的攻击都是空穴来风,我相信他们一定有一些蛛丝马迹。本来,教育是不可以出差错的,在别人还没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做到最好。虽然天下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都要尽其可能地做到十全十美,不可以掉以轻心。所以凡是批评我们的,都是我们的朋友,都是我们的老师。

 

其实所有批评,我归纳起来,也只有以下几点,如果我们注意了,对我们的办学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们自己的修身养性,进德修业,也都有帮助。所谓“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我们一定要善纳雅言,不可以听到别人的批判,就心生不悦,就起而反击。

 

第三届全球读经私塾联谊会  演讲现场
 

以下,我把我所意识到的几个要点说明一下,请大家要多注意:

 

第一点,就是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所做的这一件事,这一件读经之事,这一件老实大量读经之事,这一件纯读经之事,是违反一般人的观念的。你既然违反了别人,别人第一个念头就是跟你对抗。所以有人跟我们对抗,我们一定要知道,这原来是我们做得“不正常”,才惹起他们反面的关注。

 

因此我们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取消我们的不正常,我们回归到跟一般人一样,但是我们又注定不能如此。第二个办法,就是要学会谦卑,不要总是认为我们所把握的是更好的理念,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等于是把别人比下去了。当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把教育做得更好的时候,无形之中,别人就受到压力了。所以,如果依据“道理”,你“自反而缩”了,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是依照“人情”。人情也在道理中,如果只顾道理不顾人情,也不是道理,所谓“一心开二门”,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思考完整起来,把我们的心态四面八方打开来。你要知道你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已经暗中得罪人了,现在你不可以火上加油,要在你的心底里,在你的脸色上,在你的言语中,不可以有一丝令别人认为骄矜的辞色。在人间世界里,要有一点恐惧,要有一点敬畏,恐惧广大群众的反应,敬畏一些有爱心有正义感的学者的反应,我们应该在他们面前谦卑。所以,以后在任何人面前,不可以有一种高傲的脸色,在言语上,更要有所忌讳,从今以后不要再说我们比较高明。高明不高明,你心里知道就好,最好把心里这种知道也化掉,我们只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而且这个做应该做的,也不必以一种“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一种悲壮之情去做,因为本来天地就是如此,自自然然,所以,你一定要温、良、恭、俭、让。(鼓掌)

 

以后不仅是所谓的“老实大量”的宣导团做正式的宣导,还是我们一般人在一般的情况下与人谈到读经之事,我们表现的颜色跟我们的语言,希望能够节制。因为这个世界是多样的,观念是复杂的,而这个世界的整个风气不是在我们这边。虽然我们不划哪一边,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是逆流而上,你已经承担了,希望承担更多一点,只要多那么一点,你的承担就会承担得更顺利。

 

去年的局面很紧急,我就开始劝一些朋友,以后不管在大庭广众的演讲中,以及在各种网络的群组,如在QQ,在微信,在朋友圈,一讲到读经的问题,一触及到对你有所质疑的人,就一定要非常谨慎。要记住,你对有别种见解、持别种观念、用别种方式的人,你只有感激,只有赞叹,千万不要逞强,不要辩论。这样,不仅是安全保身之道,也正在锻炼你的格调,也在开拓你的心胸,增加你承担教育,承担文化,承担世界的能力,我们要养成这样的能力,我们才可以说我们是读经的人,是教读经的老师。(鼓掌)

 

第二点,我们说教育的三大原则是教育的时机要把握,教育的内容要把握,教育的方法要把握。用白话讲,就是:何时教、教什么和怎么教。十年前争辩的核心是在教什么,近年来争辩的重点是怎么教。对于何时教,就是对于教育时机的讨论的人比较少,意见也比较没有那么尖锐。不过对于教什么,以及怎么教,有很大的差距。

 

本来我们推广读经,就是从一片“要多科并进,由浅到深,甚解实用”的风气中走出来的,我们推广读经,跟百年来全世界的教材和教法标准几乎完全相反。于是我们的教材显得是那样地单调、艰深,我们的教法显得是那样地枯燥。我在刚推广读经的时候,有很多人也劝我,既然和时代的差距那么大,为什么不循序渐进,先妥协一下,再慢慢转化?我当然也知道猛然推进是会受到许多抗拒的,但是,我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危机是很严重的,不能够再优哉游哉,所以坚持要一步到位。时下教育所采取的多科并进、由浅到深,当下理解、当下运用的理论,这是人类千古以来很容易就会有的要求。而我们以非常艰深的经典做教材,以枯燥反复诵读的方式做教法,这在某方面看,可以说是“违反人性”的,违反了一般人的一般观念。所以读经的推广是有很大难度的。

 

我从推广开始,就一直坚持教育的内容要以大经大典为主,尤其从大经大典开始,甚至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只读大经大典。这种教材的选择,是读经的最大特色。然后教育的方法,就是把打基础跟开运用分别开。这种打基础的方式就是一般人感觉“违反人性”所在,因为,人的现实生命是很现实的,都喜欢当下了解,当下有用。不仅是成人喜欢,连小孩他都喜欢。只是对成人,我们已经很难劝他改变观念,而对一个孩子,他是可以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带领而改变的。只要有人引导,儿童是很容易就顺利地接受这种教育的,他可以接受这种纯粹的教育。甚至有一些大人,他如果了解读经的原理,他也自愿接受这种单一而艰深的教材,枯燥反复的教法,他也可以接受的。只是能够这样认识的成人,能够勇敢这样尝试的成人是不多的,因为这在某方面来说更是违反他的习性的。

 

人谁不愿意多样地学习呢?人谁不愿意一学就懂,一学就能用呢?但是读经教育有另外一种想法,并不是反对多才多艺,并不是反对理解和运用,而是对于人的发展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多科并进,由浅到深,理解实用,是人类“自然发展”的现实要求,但人可以改变“自然发展”的轨迹,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自然的轨迹就是天文,而“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是不是可以以人心来感应天道以后,对于自然发展的轨迹做一个特别的处理?虽然这或许不符合自然世界发展的轨迹,但是它可能更加符合人之所以为人,更加符合天之所以赋予人高明的灵性的本意。所以学问要怎么发展出来?教育就应该怎么安排它的次序,安排它的内容,安排它的教法。自然有自然的轨迹,这是很容易知道的。但是,人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种轨迹?或许这种依另外的轨迹而开出来的教育方式,只是表面上跟自然的轨迹好像不一样,但是最后我们可以知道,它正是赞天地之化育,完成人之所以为人应该有的教育的方式。(鼓掌)

 

如果没有往这个层次思考,只一般地看,当然是多科目的教育,循序渐进的教育,理解实用的教育,更符合一般的人性。所以我们对于非老实大量,对于非纯读经,我们要给予最大的尊重,因为那是最大多数人,而且是从古以来,人类就是这样过生活的。我们所做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或许我们可以自己知道就好,最好不要到处宣扬。如果要宣扬,一定要小心,要非常地谦卑,以免触怒了其他人。因为你是两边都想好了,你的所作所为,是经过思考,经过比较的。所以如果遇到跟你见解不同的人,你要立刻警觉,他的看法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他是“合乎人性”的。遇到这样的人,你一定要记住,不可以跟他辩论,一定要赞叹对方。尤其对方也是爱孩子,对方也是想要让人类走向光明,所以对方的心灵总是可以赞叹的,我们就赞叹这种心灵也就可以了。(鼓掌)

 

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要害孩子的,但是对方可以认为你在害孩子,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自省,问一问我们这样做,这样子违反自然人性的做法,是不是在残害我们的孩子,这一点比刚才的面对教育的体制更难,我们要好好的面对。

 

第三点,争论的最激烈的地方,或是被批评最严重的地方,就是读经学堂的体罚。其实教育要不要体罚,这是近代以来全世界各国教育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断定,也没有一个国家有施诸四海而皆准的决策。讨论得比较激烈的国家干脆就制定了“零体罚”的政策,由国家的教育单位规定下来,不允许教师有任何方式的体罚,这其中当然有很深的人道的精神,是很值得敬佩的政策。但是人毕竟是人,孩子毕竟是孩子,所以有些时候,由于管教的需要,实在难免要用激烈的手段。这激烈的手段就是所谓的体罚,希望通过生理上的难受,当下让学生对不恰当的行为有所警觉而改善。本来最高明的教育是对心灵的引导和鼓舞,如果教师跟学生心心相印,老师很自然地就能够把学生带得向道好学,不用任何激烈的手段。当然这只是理想,在现实中确实难免有一些无奈。

 

日本有一位教育家叫做铃木镇一,他算是二十世纪日本对于儿童教育、早期教育的三大大师之一。二十世纪日本有三个教育家,一个是七田真,一个是井深大,一个是铃木镇一。七田真大体上跟美国的格林杜曼声气相通,注意人生早期智能的开发,尤其对幼儿高智力和神秘智慧的开发产生很大的效果。井深大是索尼公司的创办人,他也很注重儿童的教育,他发现儿童有一种“类型”的能力,就是一种能够把所接受的资讯,归属为各个系统的能力。譬如一个儿童听了多种语言,最后很自然地能恰当地做系统的使用,而不相混杂。

 

再一个就是铃木镇一,他提倡早期教育,越早越好,效果越大,认为人才要在早期奠定基础。而铃木镇一很注重爱的教育,他提倡要真心爱孩子,以爱来启发孩子自主向上、向学的能力。所以在铃木镇一看来,孩子都是很好教的,教育是一件非常令人喜悦,非常美妙的事。他看到孩子就喜欢,当然孩子看到他也喜欢。在这本《爱的教育》里,顾名思义,本来只应该谈“爱”,但其中也有一章谈到体罚,谈到用戒尺体罚。他说戒尺是不能放弃的,但他接着说要对一个孩子体罚,只有一个态度,就是你真的爱他。(鼓掌)

 

只有真的爱孩子的人才可以体罚孩子,但是体罚也只有在两种情况下用。第一种情况,是他怠惰,他该努力而没有努力,他该尽责任没有尽责任,这个时候用很激烈的手段让他警惕一下,让他知道一个人要负起责任,这是人生是很重要的品质,如果因为体罚而促使孩子养成尽责任的习惯,那是最大的爱。第二种情况,是他做恶,一个孩子故意做恶,要体罚,他才能留下深刻印象,警惕做人不可以心存恶念。比如父母或教师看到一个孩子虐待小动物,那是要实施体罚的。但是一个孩子好玩调皮,就不一定要体罚;一个孩子愚笨,他功课做得比别人慢,他如果已经尽力了,你就不可以再体罚,如果因为他学习迟钝,你体罚他,你就违反人性,你就是虐待了。因为他不是不愿意把功课做好,他是没有能力。没有能力的孩子,正等待你去教育他,那是你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责任。但是他怠惰他恶行,是他的责任,所以要把责任归属清楚。

 

现在我不知道在我们的学堂中,如有体罚,是不是有这样清楚的认识。我前几天的讲学,一直在提倡一种思考的方法,就是“清明而完整”,我们对体罚这件事,也要有清明而完整的思考。如果体罚是由于老师喜怒哀乐的变化,那是绝不可以的;而体罚的轻重是因为老师当时高兴不高兴,那更是不可以的;或者老师对某些孩子特别放宽,对某些孩子特别苛刻,这是完全不可以的。老师如果为了他管理方便,拿着戒尺就把一个班级的秩序管好了,这是假的。所以老师为什么不做一个非常悦乐的老师,跟孩子心心相印,看到孩子他笑逐颜开,孩子很有安全感,看到老师也都欢欣雀跃。这样的师生,岂不非常幸福?为什么老师要跟孩子对抗?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老师的心里跟孩子对抗,就惹来孩子跟老师对抗。所以老师的心态要转过来,你对孩子有真爱,孩子也会释放出他的真爱来爱你,这一念之转,就可以把整个学堂的氛围转过来。(鼓掌)

 

所以体罚的唯一态度——真爱,体罚的两个时机——怠惰和做恶。其他无心之过,如有些时候,学生贪玩调皮,老师不要那么紧张,有些学生因为头脑比较笨,更不可以把他当做敌人来看待,我们反而要同情学习能力差的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这本来是每个老师,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的,而且老早就应了解的,本来不必我这里再说,但是因为社会上的讨论,我们很感谢他们的提醒,给我们有反省的机会,我们就趁这个机会来反省一下。

 

第三届全球读经私塾联谊会 季谦先生(王财贵)演讲照片

再来第四点,就是有关于所谓“纯读经”的质疑,到底纯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它是一个“度数”的把握,从零到一百的“系谱”的把握。不过,既然开了所谓“读经学堂”了,这个度最少要到50%以上,就是用50%以上的时间、精神、力气来教读经。如果定位为“老实大量读经”的学堂呢,大概要在60-70%以上。而所谓“纯读经”可能是90%甚至到100%,也就是把所有的可用的精神力气都放在读经上。纯不纯,是一个系谱,每个学堂可以自己去认定,自己去选择,我们都给予尊重。但是你为什么这么选择?希望每个人心中有一把尺,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自己知道。当自己能够清楚自己的时候,或许比较能够去清楚别人,知道别人为什么那样选择。当两种不同选择的人相遇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分享、观摩而再做调整,所谓“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只有“要为孩子好”的原则是不变的,其教学实践中的损益和改变,都是可以的。

 

那么,怎么定位纯度的系谱呢?我们可以粗浅地用时间来计算,看一个学堂怎么安排读经的教学时间。我们先把睡觉的时间除去,原则上,学堂的孩子在十三岁以下,六岁以下的孩子睡眠时间最少要十个小时;六到十三岁,需要九个小时;十三岁以上,尤其十五六岁以上,可以渐渐减为八个小时。所以学堂的作息,最好分大班、中班、小班制。

 

假设睡眠时间是九个小时,第二步要考虑休息游戏的时间,休息时间可以和进餐时间一起考虑。比如三餐每餐可以安排一个小时,真正吃饭的时间可能是半个小时,餐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的休息。这样,三餐总共是三个小时,加上睡眠九个小时,共十二个小时。至于课间还要下课,或许学堂安排有体育课,下课和体育课可以共用,总共就排两个小时吧,这样子就用去了十四个小时。还有,学生要处理自己的事务啊,譬如整理内务、洗澡、写日记等等,用一个小时,就去了十五个小时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读经的时间,原则上,有九个小时。假如我们认为处理杂务和休息时间更多一点,可以再多一个小时,就是十六个小时都去掉了,读经的时间就剩下八个小时。

 

不过,读经的时间不管是八个小时还是九个小时,我现在建议,因为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在学堂中最好要待个三五年,甚至五六年,七八年。如果从小就读经的孩子,我也建议将来学堂要开出识字跟写字的课程时间。每天认字的时间大约十五分钟就够了,每天写字的时间也是十五分钟就够了,这样也让学生有个调剂。

 

本来,依我们读经的理论和实践看来,认字是简单的,通过大量读经自然就认得了,或者老师把难字写到黑板上,在下课前一两分钟,让大家复习一下,就可以了,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需要特别教的。认字特别有障碍的孩子,大概只有十分之一。而这十分之一,虽然一时不识字,经过一段时间也会快速认字,所以不要太紧张。但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等,也可以特别教一教。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方法,也不必花太多时间,譬如教学生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起来,随时教他复习一下,一天十五分钟特别教一教,只要教两三个月、最多半年,效果就很显著了。

 

如果要写字呢?一定要注意一开始写字,就要进入写字的规矩中,不可以随便让他乱写。首先,拿笔的姿势要教一教,其次,运笔的力道要教一教。然后学结构,最好是用描字簿。市面上有许多硬笔字帖,北京推广中心也有字帖出版,可以让学生就著字帖描、临。我知道有些学堂让学生描读经本上的字,不是不行,但读经本上的字是印刷体,印刷体适合机器,不适合人的手,因为人是用右手写字,在我们写一横的时候一定会往右上稍微有个斜度,印刷字体与手写的“运动力学”不相合,不是最好的范本。

 

中国的汉字,在最古老的时候是甲骨、钟鼎,字的形体还没有很规范。到了秦朝的小篆,就有规范了。小篆很工整,横平竖直,两边对称,是一种美术体,就是经过人工雕琢的字体。汉朝流行起来的隶书,也是横平竖直的艺术体,后来,隶书运用得很广,渐渐有了快写体,就是隶书的草书,称为章草。章草的横画就不是平的,而有斜度了,等到章草再凝固下来,成为端正的字体,就是“楷书”了,楷者,端正也。

 

楷书跟隶书就不一样了,楷书带有草书的风格,所以楷书的横画也是向右上斜的,一直到行书、草书的横画都有向上提的趋势,这是因为人类用右手写字的自然结果。那左撇子呢?左撇子本来应该向左提,但是左撇子为了迎合大众,他只好向右提,那是违反了他的生理结构的。一般人用印刷体来练字,也是有点不自然的。因此最好用毛笔体来练字,我曾用文徵明的小楷千字文当作硬笔字帖,那小楷的字帖缩小一点,刚好跟我们的硬笔字差不多大,教学生在上面描,就渐渐可以体会用笔的力度和结构的调配。

 

总之,我们读经的观念,就是一定要让一个孩子开始学习,就接触高度的教材。像写字,如果小时候没学好,习惯养成了,长大以后,他的字就很难看,一辈子都很苦恼。我最近打算再编“四库全书”版的读经本,四库全书都是用毛笔写的,既自然,又有艺术价值,那种课本将是最好的习字字帖。在学堂里教写字是很简单的,因为孩子都很喜欢写字,尤其读经的孩子很喜欢写字,有人说因为读经太枯燥了,写字是一种解放,呵呵!

 

再来,希望读经学堂最好也能够准备一些书让孩子阅读,即使是纯读经的学堂也可以准备一些书摆着。因为所谓“纯读经”有两个涵义,第一个是全方位地说,读经之外,禁止一切其他的学习。另外一种意义是从安排课程方面说,学堂只排读经的课时,没有排别的功课,但是,下课时间和放假期间是允许学生做别的学习的。譬如,阅读“课外书”,甚至他自己要做学校功课,也是可以开放的。只要在上课期间都是读经,就算“纯读经”了。如果采用第二种纯读经,或许可以让家长以及社会的人士比较放心。有些学堂提防孩子打开阅读之窗以后,读经会分心,以前确实有学堂发现这个现象,于是就禁绝一切的阅读。但我认为如果老师对读经的意志很坚定,态度很诚恳,能鼓舞学生,则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应该不会影响到课堂的读经。但如果对读经真有影响,当然不可因小失大舍本逐末。

 

如果要给儿童阅读,读物也要有选择。选择什么书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方面,就是名人或者伟人传记,可以激励他的志气;第二方面,就是《六五文集》(先生笑,众笑),让他知道他读经是应该的;第三方面,可以有一些画册,中国的、西方的画册,让他偶尔看一看,陶冶艺术心灵;第四方面,可以有一些科普的读物,比如说买一部《十万个为什么》,让他随便看一看,能够让他的头脑活动活动。这些书对读经可能比较不会影响,如果故事书或许影响比较大。要不要开放阅读,开放到什么程度,我建议学堂各自去调配,你如果自己想清楚了,你怎么做其实我都会支持你,因为我知道你的心是善良的。(众鼓掌)

 

我一直在想,人间能不能更加地悦乐,更加地幸福。刚才说当一个老师看到学生的时候,就很喜欢,感觉很幸福;当他早上要去上课的时候,他心里非常期待,又要看到学生了。如果老师能够做成这样的老师,那真的是很幸福的。如果一个老师在学堂教书,天天愁眉苦脸,天天想如果没有这些孩子该多好,学堂的老师是这样的,堂主是很苦恼的,这个老师大概是当不久的。所以各位,你如果是一个老师,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悦乐的人,幸福的人,这是你要修的功课、也是你要修的德。修了那样的德,便有那样的幸福,这也是你“自求多福”啊(众鼓掌)。如果老师是这样的老师,而学生很容易被影响,学生也很容易成为这样的学生,一想到要看到老师了,特别期待,那这样子的学生就很好管理。相反的,如果老师在心理上把学生推出去,厌恶学生、厌恶教学、天天抱怨,那么学生也必定不喜欢他。但他又不得不教学,于是就要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这是很痛苦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发光体,你有那样的德和那样的福,必定能让你的学生也有那样的德和福,这叫“感应”。天下之理,人间之事,是“有感斯应”啊! 

 

所以我常在想,人间为什么不美好一点!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学共乐,堂主跟老师之间也是如此,要和气一团。堂主要以诚恳之心对待老师,要随时教导老师、鼓舞老师、照顾老师,老师得到比较多的安全跟鼓舞,他的愉快也会转嫁给学生。我希望每一个人都随时警觉,自己每一个当下,是愉悦的、积极的、光明的、向上的,还是沮丧的、忧郁的,黑暗的、闭塞的。随时自己都要警惕,海底涌红轮,让自己的太阳从深深的海底升上来,良知本自在。(众鼓掌)

 

本站编辑:澤之

(视频号:@泽之读经)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文礼书院公众号:wenliac。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0)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2年2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