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千万不要再为纯不纯而互相打击

编者按:2017年3月13日,明德堂堂主程云枫带领众参加温州堂主交流会的十余名老师,来文礼书院拜访季谦先生,先生就“要不要纯读经”“严格管教”和相关读书法做了详细阐述。本文根据临别前众老师和先生交流所整理:

 

季谦先生和明德堂堂主程云枫老师
季谦先生和明德堂堂主程云枫老师

 

程云枫:我们一会就走,来跟先生道个别。另外看先生有什么要交待的。

 

季谦先生:有什么要交待的?呃,有的……你们这里有十个人, 现在建书院急需要一个亿。你们每个人募一千万就好了。(众笑) 

 

程云枫:(回头对大家说):听到了没有,你们没有募到一千万啊,我都不好意思再带你们来了。(众笑)(面对先生)您交待的任务我已经安排下去了。(众笑)

 

季谦先生程云枫带头,要先募两千万做示范。(众笑)

 

程云枫:还有没有要交待的?

 

一、要带给人间欢喜

 

季谦先生:本来吾道甚大,三根普被,十方全收,大家应该各尽其力,各行其是,只要在同一个方向上就好了。以后大家做宣导的时候要客气一点,要相互劝勉,不要相互刺激。每一个人有他的见解和特别的实施方式,若有差异,也只是调配的问题,度的问题。调配有两种,一种是比例的多少,一种是时间的挪移。比例多少就是读经和其他功课可以同时做,只是比例有多有少。时间的挪移,就是对扎根时机的思考和把握,或者先札根再开枝叶,或者本根和枝叶同时照顾。这两种调配,到最后表现在读经教学实践的老实不老实和大量不大量上,各人凭其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而有不同的调配。

 

我常说,一个人只要思考过了,他所做的最好选择,我们都给予赞赏。既然号称读经了,那读经时数比例再低,也不会低到0,就可以了。而读经中号称纯读经的,其读经比例高,也不必到100,就在0到100的分数中调配,如果调配到八十、九十分就可以算做纯读经了。所以所谓纯,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如果不纯的,我看也百分之五六十,其实就是只有1%,也算是读经了,这都可以体谅的。

 

比例越高的,千万不要有一种自豪感,认为自己比较高。因为在读经的这条路上,似乎纯度越纯,越有代表性,表示认识越到位,实践越切实。所以看到有人做不到,就会有遗憾的态度或语言。即使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你心里没有贬损他人的意思,但对方听到了你那表示“可惜”的话,他也会有被压抑、被贬低的感觉。所以众生不大容易调理,要通达人情,要知道你纵使无意要去贬低别人,你只要口气上不够敦厚,就有人感受到被你贬低了,就会起郁闷。尤其他很难反头过来说他是更高的,因为他们最多只能说他们是比较广大的。但每一个人的心里都知道广大不敌高明。有高明的人一出来,广大的人立刻相形失色,你如果又摆出高明的姿态,会让人生气的。

 

所以,今后即使你高明,你要知道广大也有很重要的价值。更何况你如果说自己今天的“纯”高明,是为了更好地开启日后的更广大,而对方也可以说,他是已经了解了日后的“极高明”,才开今天的“致广大”,并不是不了解你的高明而一味地开广大,则他们今天的横开广大,也是“两全其美”的选择,其高度比“唯高明者”更高。你若未深入对他们作同情地了解,是不可以随便批评的。怎可只因你的“高明”,而看不起人?所以,不论你倾向于高明,还是倾向于广大,都要知道,高明者必须涵广大,广大者必须涵高明。高明与广大本来不相冲突,而应当相互取益,只是调配的问题。而只要有诚意于教育,自然会在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慢慢调理改善,不必急于一时也。只有那些坚持“唯高明”或坚持“唯广大”,才真有差错。所以,今后千万不要再为了纯不纯而互相打击,要带给人间欢喜。你宣导时,纵使无心打击人,也要谨慎小心,多多体谅。

 

众堂主在季谦先生办公室
众堂主在季谦先生办公室

程云枫:怎么做会比较好一点?

 

季谦先生:有仁德者必多涵容。你要知道世界上有些人的思考和你是不一样的,在他还没有表现给你看之前,你就要想到人间本来就有这么多事,本来在事情还没出现的时候,你就要把将发生的事处理好。而现在事情都已经表现给你看了,你还不好好处理,就代表你要么很迟钝,要么很无德。有德的人,既能够建立自己的宗旨,而又能够体谅他人。

 

其实,要解决这种误会,只要多说几句话就好了,你说:“有些地方、有些时候、有些人在有些环境下,他一时做不到老实大量,则多少做一些,甚至教别的功课也是好的,也都有益处,总之,只要是为孩子好,就好了。”

 

要告诉所有的宣导讲师,都能以宽大之心,带给人欢乐。我希望大家一团和气,一团和气不是和稀泥,而是心知肚明,能够涵容万方,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何况别人不是什么罪过,他是有另外一种见解,那种见解也不是为了害人,就可以赞叹了。要知道天地之大,人口之众,个性之差异,学问之多元,要求每个人都一个样,便是妄作,妄作就“凶”。

 

二、以和乐为主题  以严格管教为手段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体罚的争论。我认为教学可以以“严格管理”为主,严格管理的教师,是必须很用心的,要随时提醒,要滴水不漏,学生才比较不容易怠惰或犯规,就比较不需要用体罚的手段。当然,不能完全废除体罚,因为“小惩而大戒”,是为了“刑其无刑”,体罚是一种仁德之不得已的表现,本来仁德的表现是和乐的,但是仁德并不是阿Q,不是乡愿,有时候也不得不用“霹雳手段”,但一定要记住这是不得已的手段。从“爱”出发,是为人之本愿,是大部份的教师都想要的,谁肯常常无故大声以色怒目攒拳,以伤己伤人呢?但“爱心”也是需培养的,平时要念兹在兹以爱为主,渐渐成为心灵的基本品质。于是学堂之教学以和乐为宗旨,以严格为手段,以体罚为不得已的辅助。这样,本末具备,就可以收拾得住,不至于泛滥,既不泛滥于姑息纵容,亦不泛滥于寡恩粗暴。

 

三、未来入读文礼书院将更严格

 

第三点,就是大家去宣导老实大量的时候,要请大家确实把握老实大量的真髓。就是要教导学生老老实实地由量的累积而自然成诵,而达到整本背诵,一字不差。包本要是自然成熟的,不是催生的。如果催促太过,早熟的果子也不好吃。我越来越发现如果从诵读的遍数累积成自然成诵,累积成包本录像的,基础就很稳固。他不论到什么地方去,可以一生不忘,如果到书院来,解经和阅读就很容易上手;要不然,书院还是要做很多的调理。固然我不怕调理,因为来这里就是我的责任,但是如果能够从扎实的基础上来,调理起来就比较方便。总之,人生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总要盈科而后进,水流遇到坑坎,要慢慢流,流到满了,再往前进。不可以躐等,不可以超速,一时超速了,终究会反弹,所谓欲速则不达。

 

就好像特异功能中的“五鬼搬运术”一样,有人表演,对着空空的桌子说可以变出10万人民币,经过一翻功法,桌上就突然跳出10万元。不明就里的人,以为真的可以无中生有。其实天下没有无中生有的事,而是那表演的人平时养了小鬼,临时差遣去别的地方搬运过来的。所以,那10万块钱是不能拿去用的,它等一下还会消失。为什么?因为那只是从别的地方暂时移过来给你看一下,过一阵子,还要还回去的。所以,如果背诵不扎根,那一时发出来的“枝叶”,终究是要枯萎,不能开花结果的。

 

以前来文礼书院的学生,都是提出有包本的录像就好了。从这次起,书院的审察会比较严格,这几天,陈桂林老师就派同学去检查每一个录像,发现吐字很清楚,背诵很顺畅,错误没有超过规定的,只占2/3,其它1/3,或者语速太快,发音含混,或者错误超出规定,甚至有漏段的。这种情况到了书院,别人都很顺利接上书院的功课,他跟不上,会很辛苦,这样对他也不好。所以以后审查要严格,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再退回去,他可以慢半年再来。其实以前如果扎实一点,说慢,也只慢个半年,为什么要急呢?

 

尤其对本来天资不够或习性不好的学生,固然要给予特别的协助,否则他就上不去。但,是要用多少力呢?在这里要有个衡量。我认为如果站在长远的历程来看,还是优哉游哉一点比较好。他既然不可能一时成就,我们就慢慢地磨,给他机会多磨练,只要不辜负他就好。老师不必奋然想与天地作对,老师只是尽其可能,等待其气质的变化,太过急切是没有用的。

 

这一两年来,老实大量宣讲团推得很好,但还要继续做,最好每年100场,因为现在认识读经的人,还不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也就是14亿人口中认识读经的人不到14万人。而且认识的14万人中,到学堂全天候读经的人加起来不到1万4,至于老实大量读经的,可能还不到1400人,所以我们的宣导还是要继续。

 

四、真正的天地之道

 

现在的宣导越来越方便了,因为老实大量读经的观念发出来之后,又有所谓的包本背诵的检测方法,让人听了理论,就可以做实务的操作。有人说我们的理论和实务太简单,但我认为简单是简单,却不是粗略,我们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对得起孩子的。因为这是从人性,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的。有的人说这种老实大量纯读经的模式,不合乎儿童的自然成长。但什么样的模式才合乎儿童的成长,谁知道呢?假如人类从古以来只顺着“现实的自然”而发展,恐怕人类就不能存活到今天,即使能存活到今天,也还是生活在野蛮中。人类除了顺着“自然”成长之外,还加上了心灵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就深深藏在自然的背后。说自然,那鸡鸭猫狗的发展都是合乎自然的,如果人类也只顺着自然而发展,那么人类到今天依然是原始人。人类之所以有所创发,就是因为人类的心灵能体贴深一层的“天地自然”,而不等于天地自然表现的“天地自然”,那才是真正的天地自然之道。

 

所以,近百年来,全世界许多学说,都提倡要让孩子顺着自然成长,认为孩子懂什么,我们就教他什么,孩子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他什么。而我们读经的教育,教他许多他不懂的东西,没给他做功课,是不合时宜的,是不通“人情”的。其实,我们并不是不想让孩子“懂”,而是“时间换取空间”,我们先用人类最初的几年时间,把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基础打好,慢几年再做“理解”的教育。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合天地自然,但天地生人,是不是就要人类走这样的学习顺序,我们这样的教育安排才是最合乎天地自然的,这谁知道呢?所以,虽然我们一直说读经教育是本质性的,是世界性的,但它真要推广到全世界,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五、越来越简单 越来越轻松

 

现在老实大量而接近纯粹的方式,不是为了要比别人高明,而是出自于理之当然,加上包本的检测,操作容易,成效深远,一辈子有效,可以让家长和学堂免除许多忧虑。所以,这种模式大可推广,因为理论很简明,一听就懂,而且只要依法实践,每一个学堂的教学,都会变得很轻松。假如不照这个模式操作的,其教学就比较烦杂,而成效不彰,学堂往往越做越艰难,那是很可惜的。

 

通过老实大量读经的孩子来到书院,因为以前读诵的功底扎实,除了好学之外,一般来看,性情也都相当平正,大概有2/3很快就能上轨道。我不敢要求学堂一定要培养什么性情平正、智慧高超的苗子,只要能扎实地背诵30万字,即使本来习性不好的,也不至于太恶劣,因为太恶劣的孩子在学堂也待不下去的,而凡在学堂能待上两三年,有师友的夹持,有经典的熏陶,必定可以大大地变化其气质了。所以到文礼书院来的学生在品格上,大体是中等以上。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只要品格在中等以上,又正值青年愤悱之时,就可以鼓舞,可以启发。所以书院不再用严厉的方式管理,更不会用体罚去督促学生。我是要让学生充分自觉,如果他认为书院的要求原来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内在的心愿与外在的要求若合符节,虽然在很多规矩中,他也感到是自由的,这叫“目的王国”,这是我开设文礼书院的理想,也是所有教育本来应该有的理想。

 

六、读经典就是让你幸福

 

经典是教人幸福的,因为经典教人自觉自治,能自觉自治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子解释“礼”字,说是“天理之节文”,就是天地人生应有的节制 ,这节制不是要人绑手绑脚紧紧张张地过生活,而是人生“本当如此”。能依“本当如此”而行,就是自由的人,因为他“无入而不自得”。经典是教人幸福的,因为经典教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厚”是只要求自己有德待人,“薄责于人”是不要求别人有德待己,这样就远离了埋怨,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不就幸福了吗?现在许多人的所做所为,刚好相反,自己不检点,专门检点别人,于是到处不满,那是很痛苦的,那是自讨苦吃啊。经典就在教这个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是叫你做幸福的人吗,“君子成人之美”,不是教你做幸福的人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是也是教你做幸福的人吗?所以读经典就是让你幸福,把经典在自己身上行出来,就是幸福,而且带给世界幸福,这叫有“道”。所以我们教经典就是把这个道传下去,让下一代把经典带著走,在默默中获得熏陶,将来长大了,渐渐把经典中的道悟出来,行出去。不管到哪一个地方,遇到任何事,都是幸福的。

 

七、孩子会慢慢长大

 

虽然现在他还是个孩子,或许还用不上,但我们现在就要给他,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不要管,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会慢慢长大。一般人虽然也号称在做教育,但他们似乎不知道孩子会长大,这一点是百年来教育的致命伤。一些人总老是问:他懂吗?他实用吗?即使我们说破了嘴,也转不过来,他们是把孩子看死了。我如果要吵架的话,会问一句很不客气的话,说:“难道孩子活不到二十岁三十岁吗?为什么那么急呢?如果他明年就要死掉,那我们的经典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这个孩子还要活70年80年,我们这样的教育便是有意义,有长远意义的。”

 

至于有些学堂开一些“阅读、理解、作文、才艺”的课程,当做调剂,也不见得不行,合乎所谓“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但希望要有节制,如果开太多,学生心思容易外放,初期看起来,还不觉得,反而好像更懂事了,或用功了,其实,久而久之,心思涣散了,拉拔不起来,就渐渐不喜欢读经了,于是这辈子读经的机会就这样停止了,这是很可惜的,有悖于我们开学堂的初衷。所以,要不要开“阅读、理解、作文、才艺”的课程?我们要眼光长远,才能衡量轻重。所以我们如果没有本事,既教理解又保持读经,则宁可死心塌地,严谨夹持,让他没有第二个心念。趁可以夹持的时候,夹持着,等到把经背多了,年龄稍长大了,想要有多少学问都尽管去开去学。

 

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我本来就没有反对理解和实用,但我是这样规划人生历程的。我们要走的路不是现实的自然之路,而是天地的理想之路,这是生而为人的理想实现之路。天地创造人,可能就是要人这样地步步实现,不能像鸡猫狗一样,只顺著生理的发展,到了时间就要表现。与这个道理相关的,就是书院规定学生不能太早谈恋爱,有人说青少年怎么不可以谈恋爱呢?这不是违背人性吗?是的,违背人性,但那是违背现实的与鸡猫狗同等的人性,鸡猫狗到了发情期,它就是要去找一个伴来发泄,才可以得到安慰。但人可以把情感推迟,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天地之道,如果只从自然的表面上看是看不到这一层的。所以有人批评,禁止书院的学生谈恋爱是不通人情的,我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既然有另外的追求,我们就应该协助他们,让他们的心思单纯。

 

八、法无定法

 

程云枫: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是大家常讨论,包括交流会也会讨论的,就是“读书法”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法无定法,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遍数。有的人是分出段落,每段先读个200-300遍,每天分段背诵,最后再连起来包本,这样做是很有效果的。而有的人是主张从头到尾读到底,最后一次性完成包本的,虽然这样子也很好,但是我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完成。

 

季谦先生:嗯,是的,法无定法,尤其我认为到最后都差不多,差不了几天。要不然大家试试看,当然历史不能重演,每个人的资质也不一样,所以很难下定论。不过如果做长久的观察,有大量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大略的结论,我看两种方式都差不多,所以只看老师怎么主张了。如果老师很坚定地要用哪一种,学生就照着他做吧,相信都能做出来。最怕的是老师犹豫不定,孩子就会想:我这个办法好吗?是不是那个办法比较好呢?这样一来,心就乱了。所以,千万不要有两三种方法,要保持只有一种。如果不能一个学堂一种,至少一个班一种。不能一个班有好几种方法,又让学生自己去选,貌似“多元”、“民主”,其实是乱套,那是不行的。其实,只要老师坚定了,只要学生的遍数到了,你是小段小段连起来,还是整本慢慢来,到最后都一样。

 

但是衡量起来,小段地读背,可以有表现,整本滚读的方式看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你需要压制人的功利心。不过,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功利心,孩子的功利心也不会太强烈,整本地念,在默默中,安安稳稳地,像老僧入定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念念念,等待全体成熟的一天,其中也有一番好景象,有一种好锻练。当然分段背也不一定就是功利,而且短期内孩子就可以熟读一段,整个学堂也会有一种昂扬奋发的气象,也很好。

 

程云枫:就是要解除恐惧的心理,怕什么呢?从理上讲,是整本读比较好的,但是整本太长,孩子不容易坚持达到他的遍数。而且因为它太长了,容易分神。我们有一个班整本读,其他班是依照以前分段的方式。那我发现,整本读相对而言是比较慢的。所以从理上讲是整本读比较好,这样没有功利嘛。但是还是要防范孩子他心思走神。虽然我们相信人性,他是可以安安稳稳地读的,但因为不能考核,有时候学生会谎报遍数,读了100遍,他报150遍。我们不是不相信孩子,但是现实就是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觉得一小段一小段比较保险,容易检查嘛。除了少数一两个很发奋的,大多数还是不够自觉的,不自觉的就不能用全本的读法。

 

季谦先生:那就方便调配吧,普通的孩子就分段背,特殊的孩子自己有定力的,就让他整本读,慢慢地磨,但也要常常关心他,有了这磨的功夫,也是定静和毅力的训练。

 

程云枫:好,先生有会要开,我们不耽误,谢谢先生!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文礼书院公众号:wenliac。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1)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2年4月4日 上午9:00
下一篇 2022年4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