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yìn)几(jī)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zhāi)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yù)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孟子去齐,宿于昼。
昼,如字,或曰:“当作画,音获。”下同。
○昼,齐西南近邑也。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yìn)几(jī)而卧。
为,去声,下同。
隐,于靳反。
○隐,凭也。
○客坐而言,孟子不应而卧也。
客不悦曰:“弟子齐(zhāi)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yù)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齐,侧皆反。
复,扶又反。
语,去声。
○齐宿,齐戒越宿也。
○缪公尊礼子思,常使人候伺道达诚意于其侧,乃能安而留之也。
○泄柳,鲁人。
○申详,子张之子也。
○缪公尊之不如子思,然二子义不苟容,非有贤者在其君之左右维持调护之,则亦不能安其身矣。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长,上声。
○长者,孟子自称也。
○言齐王不使子来,而子自欲为王留我;是所以为我谋者,不及缪公留子思之事,而先绝我也。我之卧而不应,岂为先绝子乎?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yìn)几(jī)而卧。
○昼,是齐邑名。古人席地而坐,年长者为之设几。隐几,是凭着几案。
○齐王不能用孟子,孟子以道不得行,辞之而去。行到西南境上昼邑地方,暂且止宿。盖去国不忘君之意也。当时有个齐臣,见孟子行得迟缓,意其可以复留。乃不奉王命,而自以其意来见孟子,欲为王留行,是不知留贤之道矣。及既坐而言,孟子由他自说,竟不答应,且凭着几案而卧,若不曾听闻者,以示绝之之意焉。盖为国留贤,虽是美意。然平时不能左右齐王,成就他用贤之美;临时又不知遵奉王命,道达他留贤之诚。徒欲以一人之口舌,挽回贤者之去志,多见其不知量已。此孟子所以重绝之也。
客不悦曰:“弟子齐(zhāi)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yù)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客,是为王留行的人。
○因见孟子不应其言,以为慢己,乃忿然不悦说道:“夫子之去留,系齐国之轻重,故弟子不敢轻率,斋戒越宿,方敢进言,何等样诚敬。夫子乃卧而不听,明示拒绝,弟子请从此辞,不敢复见矣。”夫齐人不自省悟,乃反责望于孟子,是不知留贤之道者。孟子欲晓告之,乃命之坐,说道:“子知我之所以不应乎?请明告汝。大凡贤者之去就,视人君之礼遇何如。昔者子思在鲁,穆公深知其贤,以师道尊之,常使人伺候起居,通其诚意,所以能安子思也。若使穆公无人在子思之侧,则其尊贤之意,无由自达,子思必见几而作,不能一日安于其国矣。泄柳、申详二子都是贤者,穆公虽尊之不如子思,然有推贤荐士之臣,常在君侧为之维持调护,所以能安其身也。若使二子无人在穆公之侧,则其君敬贤之礼,有时而衰,二子亦必洁身而去,不能一日安其身矣。此可见贤者之居人国,其上必有好贤之君,尊崇听信,寄之以腹心,而后可留;其中必有荐贤之臣,弥缝匡赞,通之以情意,而后可留。盖以道自重,当如是也。今子之来,果王之留我,而使子道其诚耶?抑子请留于王,而为之通其意耶?苟为不然,则非所以处我矣。我之不应,岂为过哉?”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长者,是孟子自称。虑,是谋。
○孟子承上文说:“观子思与泄柳、申详之事,则留贤之道可知矣。子之留我,诚出自王之诚意,如穆公之于子思,则待我以礼,安敢不答。乃今观子之来,未尝出于君上之命,而欲以一人之私意,决贤者之去留,是子为长者谋画,视穆公之待子思,不及远矣。我之自处,未尝敢轻于子思,而不以子思待我,这是子绝我乎?却是我绝子乎?夫敬人者,人恒敬之,子之留我不以其道,是先绝我矣。我之卧而不应,岂为先绝子乎?”盖孟子于齐,道虽不合,未忍遽去。使留行者能以尊贤之义开导齐王,因以齐王之诚勉留孟子,未必不可挽回也。齐人乃欲以已意留之,其见绝于孟子,宜哉!尝即子思、泄柳、申详之事而论之,古之贤士,皆知以道自重,而上亦重之,非其君忘势而下交,则其左右之贤者,秉公而推荐,如三者
是已。战国以后,士习日卑,乃有阿时好以结主知,因君侧以求先容者,则泄柳、申详犹耻为之,而况子思乎?观孟子之言,亦足以维士习之变矣。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