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
牟宗三:纵贯系统的圆熟
假如我们对儒、释、道三家的基本观念有确定的了解,知道其最后的问题所在,便知这三个系统都指向最后的、究竟的层次。这即是说,这三个系统在层次上并无高低之分,它们同属于终极的型态之层次。…
-
牟宗三:圆教与圆善
上一次我们谈分别说与非分别说(注一),以了解说法的两个方式。我们由分析哲学的“分析”(analysis)一层一层往上讲,探究到广义的“分解”。不但西方哲学重视分解,就是中国哲学和印…
-
牟宗三: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今天,我们再从唯识宗阿赖耶系统往前推进,来看看佛教的发展。在佛教教义的发展过程中,唯识宗并非最终之理境;顺着唯识宗的思想再往前发展,则是大乘起信论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地是讲“如来藏…
-
牟宗三: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
在上一讲中我们讨论了佛教的一个主要基本观念“缘起性空”,及由此观念所牵连到的一些哲学问题,如康德、柏拉得莱等的想法。佛教的教理最复杂、启发性最大、所牵涉的哲学问题也极多。除“缘起性…
-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自序
当我写完《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后,有的朋友知道我要着手写部有关中国艺术的书,非常为我担心,觉得因为我的兴趣太广,精力分散。恐怕不能有计划地完成我所能做的学术上的工作。真的,有时我…
-
牟宗三: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我这一系列的讲述是对于中国哲学各期的演变作一综括性的叙述,使得我们有一基础的了解,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谈从中国哲学中发展出来的新问题──或者是在这个时代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或者是和西方哲…
-
牟宗三:《孟子·告子篇上》第六章释义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
-
良知感应乃“智的直觉”之感应|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9章<王阳明致良知教>第3节
阳明凡言“本体”,皆是意指当体自己之实性而言。每一实性(如仁、义、礼、智),皆渗透于其他实性而彻尽之,举其一可,举其二三以至于千百,亦无所不可。所以阳明或说真诚恻怛是良知之本体,或…
-
牟宗三:儒家之圆敎与圆善
儒家义理之圆敎不像佛道两家那样可直接由诡谲的即,通过“解心无染”或“无为无执”之作用,而表明。盖它由道德意识入手,有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道德创造之纵贯的骨干——竖立的宗骨。迹…
-
牟宗三:人格化的上帝一概念之形成之虚幻性
圆善所以可能,依康德之思路,必须肯定上帝之存在。上帝是圆善可能底根据,因为圆善中福一面有关于“存在”——我的存在以及一切自然底存在,而上帝是此存在之创造者。上帝创造了自然——使自然…